诊断
在诊断出眼内黑色素瘤后,需要进行检查以确定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用于确定癌症是否已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的过程称为分期。分期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决定了疾病的分期。了解癌症分期对于制定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分期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以下测试和程序:
血液化学研究:检查血液样本以测量身体器官和组织释放到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的量。物质的异常量(高于或低于正常量)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肝功能检查:检查血液样本以测量肝脏释放到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的含量。某种物质的含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是癌症已扩散到肝脏的征兆。
超声波检查:高能声波(超声波)从内部组织或器官(如肝脏)反射并产生回声的程序。回声形成身体组织的图像,称为超声波图。
胸部 X 光检查:对胸部内的器官和骨骼进行X 光检查。X 光是一种能量束,可以穿过身体并照射到胶片上,从而拍摄出身体内部区域的图像。
MRI(磁共振成像):使用磁铁、无线电波和计算机对身体内部区域(例如肝脏)进行一系列详细图片的程序。该程序也称为核磁共振成像(NMRI)。
CT 扫描(CAT 扫描) :一种从不同角度拍摄一系列身体内部区域(如胸部、腹部或骨盆)详细图片的程序。这些图片由连接到 X 射线机器的计算机制作。可将染料注入静脉或吞服,以帮助器官或组织更清晰地显示。该程序也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化断层扫描或计算机化轴向断层扫描。
PET 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种检测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的程序。将极少量的放射性葡萄糖( 糖)注入静脉。PET扫描仪围绕身体旋转,并拍摄体内葡萄糖使用情况的图像。恶性肿瘤细胞在图像中显示得更亮,因为它们比正常细胞更活跃,吸收的葡萄糖更多。有时 PET 扫描和 CT 扫描同时进行。如果有任何癌症,这会增加发现的机会。
眼内黑色素瘤的分期
眼内黑色素瘤的分期
眼内黑色素瘤确诊后,做检查可以发现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
用于检查发现癌细胞是否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过程叫做分期。从分期过程中采集的信息决定疾病所处的阶段。了解疾病所处阶段对于决定治疗计划十分重要。
以下检测和过程可能会在分期过程中出现:
•血液化学物质研究 :血液样本用来测量由体内器官和组织释放至血液中某些物质总含量的过程。这些物质含量的不寻常(高于或者低于正常值)可作为造成这些器官和组织中疾病的体征。
•肝功能检测 :血液样本用来测量由肝脏释放至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总含量的过程。这些物质的含量高于正常值表明癌细胞已经扩散至肝脏中。
•超声检测: 高能超声波(超声)被体内组织或器官如肝脏反弹回来,产生回声的过程。这些回声对体内组织成像,形成声波图。
•胸部x光片 :对胸腔内器官和骨的x光造影。X光指一种能够穿过身体并对身体内部成像的能量束。
•核磁共振成像(MRI):使用核磁,无线电波,和电脑对体内区域造影成像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叫做核磁共振显影(NMRI)。
•CT扫描 (CAT扫描):对体内区域如胸腔,腹部或者盆腔,从不同角度造影成像的过程。这些成像有与x光机链接的电脑完成。将染色剂直接注入静脉或吞服可以使得器官或组织 成像更加清晰。这个过程也叫做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者轴向计算层析成像技术。
•PET扫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扫描):发现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少量的放射性葡萄糖直接被注入静脉。PET扫描机在身体周围旋转,从不同角度成像来确定体内葡萄糖的使用情况,恶性肿瘤细胞在成像中相对比较明显,因为它们比正常细胞更加活跃,占用的葡萄糖更多。有时PET扫描和CT扫描可以同时操作。如果真的有任何的癌细胞,这样的扫描过程能够增加发现癌症的机会。
以下尺寸用来描述眼内黑色素瘤大小:
小
肿瘤直径大约5到16毫米,约3毫米厚。
3

单位:毫米 (mm).。一只削尖的铅笔笔尖直径约为1mm,一只新的彩色铅笔笔尖直径约为2mm,一个新的橡皮擦直径约为5mm。
中等大小
肿瘤块直径16mm或更小,约3.1到8mm厚。
大尺寸
肿瘤块情况:
•厚度超过8mm,直径不限,或者是
•至少2mm厚,直径超过16mm。
虽然大部分眼内黑色素瘤都有隆起,但是也有一些是平的,这些扩散的肿瘤迅速在眼内膜上大量生长。
癌细胞在身体内扩散有三种方式。
癌细胞可通过组织,淋巴和血液扩散:
•组织。癌细胞从发病部位扩散至周围区域。
•淋巴。癌细胞从发病部位扩散至淋巴系统。癌细胞沿着淋巴管进入机体的其他部位。
•血液。癌细胞从发病部位扩散至血液中。癌细胞沿着血管进入机体的其他部位。
癌细胞可能从发病部位扩散至体内其他部位。
癌细胞扩散至机体的其他部位叫做转移。癌细胞脱离其发病部位(原发肿瘤)沿着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扩散。
•淋巴系统。癌细胞进入淋巴系统,沿着淋巴管扩散,在机体的另一部位形成肿瘤(转移性的肿瘤)。
•血液。癌细胞进入血液,沿着血管扩散,在机体的另一部位形成肿瘤(转移性的肿瘤)。
转移性的肿瘤和原发肿瘤属于同种类型的癌细胞。比如,如果眼内黑色素瘤扩散至肝脏,肝脏中的癌细胞事实上是眼内黑色素瘤细胞。这时,疾病叫做转移性眼内黑色素瘤,而不是肝癌。
眼内黑色素瘤可能扩散至周围组织或者是机体的其他部位。
若眼内黑色素瘤扩散至视神经或是眼眶附近周围组织,叫做眼外扩散。眼内黑色素瘤也可以转移和扩散至肝脏,肺部或者骨头,或皮下区域。
眼内黑色素瘤有两种分期系统。
眼内黑色素瘤有两个分期系统。分期系统取决于癌细胞在眼内原发部位。
•虹膜。
•睫状体和脉络膜。
以下是虹膜眼内黑色素瘤分期:
I期:
I期肿瘤只存在于虹膜,而且不超过虹膜的四分之一。
II期:
II期分为IIA期和IIB期.
•IIA期,肿瘤情况如下:
o只存在于虹膜中,并且超过虹膜大小的四分之一;或者
o只存在于虹膜中,并且造成青光眼;或者
o已经扩散至睫状体,脉络膜,或二者都有的内部或附近,且该肿瘤已经造成青光眼。
•在IIB期,肿瘤细胞已经扩散至睫状体,脉络膜或二者都有的内部或附近,也已经扩散进巩膜内部,且该肿瘤已造成青光眼。
III期
III期分为IIIA期和IIIB期。
•IIIA期,肿瘤已经沿着巩膜扩散至眼球外部。扩散至眼球外的肿瘤厚度不超过5毫米。
•IIIB期,肿瘤已经沿着巩膜扩散至眼球外部。扩散至眼球外的肿瘤厚度超过5毫米。
IV期
IV期肿瘤大小不确定,并且已经扩散至:
•肿瘤附近的淋巴结;或者
•机体的其他部位。
以下分期适用于睫状体和脉络膜内的眼内黑色素瘤:
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眼内黑色素瘤由其大小分为四种类型。分组取决于肿瘤的宽度和厚度。第1种类肿瘤是其中最小的,第4 种类肿瘤是其中最大的。
第1类:
•肿瘤不超过12毫米宽,且不超过3毫米厚;或者
•肿瘤不超过9毫米宽,且厚度在3.1到6毫米
第2类:
•肿瘤宽度在12.1到18毫米之间,厚度不超过3毫米;或者
•肿瘤宽度在9.1到15毫米之间,厚度在3.1到6毫米之间;或者
•肿瘤宽度不超过12毫米,且厚度在6.1到9毫米之间。
第3类:
•肿瘤宽度在15.1到18毫米之间,且厚度在3.1到6毫米之间;或者
•肿瘤宽度在12.1到18毫米之间,厚度在6.1到9毫米之间;或者
•肿瘤宽度在3.1到18毫米之间,厚度在9.1到12毫米之间;或者
•肿瘤宽度在9.1到15毫米之间,厚度在12.1到15毫米之间。
第4类:
•肿瘤宽度超过18毫米,厚度不限;或者
•肿瘤宽度在15.1到18毫米之间,且厚度不超过12毫米;或者
•肿瘤宽度在12.1到15毫米之间且厚度超过15毫米。
I期
I期肿瘤大小属于第1类,且仅存在于脉络膜:
II期
II期分为IIA期和IIB期.
•IIA期肿瘤情况如下:
o肿瘤大小属于第1类,且已经扩散至睫状体;或者
o肿瘤大小属于第1类,且已经沿着巩膜扩散至眼球外。扩散至眼球外的肿瘤部分厚度不超过5毫米。肿瘤细胞可能已经扩散至睫状体;或者
o肿瘤大小属于第2类,且只存在于脉络膜。
•IIB期肿瘤情况如下:
o肿瘤大小属于第2 类,且已经扩散至睫状体;或者
o肿瘤大小属于第3类,且只存在于脉络膜中。
III期
III期分为IIIA期,IIIB期,和III C期。
•IIIA期肿瘤情况如下:
o肿瘤大小属于第2类,且已经沿着巩膜扩散至眼球外部。扩散至眼球外部的肿瘤部分厚度不超过5毫米。肿瘤可能已经扩散至睫状体;或者
o肿瘤大小属于第3类,且已经扩散至睫状体;或者
o肿瘤大小属于第3类,且已经沿着巩膜扩散至眼球外部。扩散至眼球外部的肿瘤部分厚度不超过5毫米。肿瘤已经扩散至睫状体;或者
o肿瘤大小属于第4类,且只存在于脉络膜。
•IIIB期肿瘤情况如下:
o肿瘤大小属于第3类,且已经沿着巩膜扩散至眼球外部。扩散至眼球外部的肿瘤部分厚度不超过5毫米。肿瘤已经扩散至睫状体;或者
o肿瘤大小属于第4类,且已经扩散至睫状体;或者
o肿瘤大小属于第4类,且已经沿着巩膜扩散至眼球外部。扩散至眼球外部的肿瘤厚度不超过5毫米。肿瘤细胞还未扩散至睫状体。
•IIIC期肿瘤情况如下:
o 肿瘤大小属于第4类,且已经沿着巩膜扩散至眼球外部。扩散至眼球外部的肿瘤部分厚度不超过5毫米。肿瘤已经扩散至睫状体;或者
o肿瘤大小不限,且已经沿着巩膜扩散至眼球外部。扩散至眼球外部的肿瘤部分厚度不超过5毫米。肿瘤还未扩散至睫状体。
IV期
IV期肿瘤大小不限,且已经扩散至:
•肿瘤附近的淋巴结;或者
•肿瘤扩散至机体的其他部位,比如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