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又称为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食道癌早期无明显症状,较为多见的咽下哽咽也易被误诊为功能性症状。中晚期食道癌患者,会出现咽下困难和压迫周围神经等症状。食道癌分早、中、晚等病理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办法。你知道食道癌治疗办法有哪些吗?食道癌治疗方针又是什么呢?
什么是食道癌?
食道是连接咽和胃的管状器官,长约25厘米。食道癌,根据肿瘤的部位,分为颈部食道癌,胸部食道癌和腹部食道癌。另外,胸部食道癌分为上胸道食道癌,中胸道食道癌和下胸道食道癌。食道癌常见于中胸部,其次是下胸部,上胸部,颈部和腹部。
食道癌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食管癌中超过九成是鳞状细胞癌,但西方人中有六、七成的食管癌是腺癌。对于鳞状细胞癌,危险因素包括饮酒,吸烟和饮食过热。大多数腺癌是由胃反流引起的。
食道癌的分期
根据癌症的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的程度,将阶段分为0至IV期。临床上根据食管癌侵犯程度(T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N分期)和远处转移的情况(M分期),将食管癌进行TNM分期。
食道壁从里到外分为食道壁从里到外分为黏膜(黏膜上皮,固有层,黏膜肌板),黏膜下层,固有层和外膜。通常,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可粗略地将食管癌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早期食管癌指的是病灶局限在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无淋巴结转移,而进展到中晚期食管癌时,癌组织可累及食管全周、突入腔内或穿透食管壁侵犯临近器官。
食道癌的治疗方针
食道癌的特点是易于转移至淋巴结。例如,在T1b的情况下,癌细胞仍留在粘膜下层,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肠癌约为10%,胃癌约为20%,食道癌约为50%。由于淋巴结转移在食道癌早期即可发生,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必须仔细考虑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0期中的T1a - EP和T1a - LPM的话,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使用内窥镜只切除粘膜的内窥镜治疗是适用的。T1a - MM中15 %左右发生淋巴结转移,所以治疗方法的选择变得困难。内视镜治疗也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话,癌症会恶化,从一开始就应该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是I期以上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有化学放射治疗方法(CRT),即将化疗和放疗相结合。不过手术清除肿瘤的可能性更高,而化学放射线治疗在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更好。但接受化学放射治疗的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因癌症残留或复发,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进行了放射治疗后再进行手术的话,风险更高,并发症更多,伤口愈合不良。因此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并在选择初始治疗方案之前仔细考虑。
食道癌的治疗方法
01、内镜治疗
内经治疗适合无淋巴结转移的0期食道癌。对于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可以达到病愈的目的,主要的治疗方式有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以及内镜下非切除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光动力治疗方法、氩离子凝固术、激光治疗方法等。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早期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二者效果相当,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
02、手术治疗
手术是食道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具体的手术方法取决于肿瘤的位置。通常食道癌的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关节镜手术(胸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现在关节镜手术这种微小的创口手术方式应用更加广泛。在食道癌的治疗中,胸腔镜、腹腔镜手术不仅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恢复时间短,并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03、放射治疗
在中国大约有70%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从而错过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此外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相对敏感。因此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食道癌的放射治疗包括术前、术后和根治性放疗等。
术前放疗可以增加手术切除率,对提高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术后放疗可以进一步清除术中残留的癌细胞;而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食道癌患者,放疗则是主要治疗方法。
04、化学治疗
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方法。对于食道癌,取决于癌症的状况和一般状况,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药物。与放射线或外科手术结合使用时,可根据情况同时或顺序执行。食管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5-FU),顺铂,奈达铂,多西紫杉醇和紫杉醇。
不同病理分期的食道癌也有不同的治疗手段,美国以多学科会诊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早期食道癌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美国有第三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治医生临床经验丰富,能够提高食道癌患者治疗效果。美国专业的预后管理和人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食道癌患者身体尽快的恢复。因此,现在国内食道癌患者都选择去美国等国家看病,接受更好的治疗。
文章来源: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1129/c408626-28909073.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8/0127/c14739-29790371.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423/c14739-31045596.htm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6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