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很多人的眼中,癌症就是身体内一个个的恶性肿瘤。但实际上,如果人类的眼睛精度足够高,会发现癌症除了那些可以被CT、MRI等影像手段照出来的肿瘤外,还有大量极其微小、在人体各处都可能存在的癌细胞。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尽管做了手术“根治”,蕞终还是难免遭遇复发、转移。
打个比方,现在有一杯干净的水,还有一块含有剧毒的糖块。我们将糖块丢到杯中,过了几秒钟再将糖块快速夹出来,剩下的水即便看起来很干净,但其实早就有毒了。
所以为了避免患者白白挨刀,以及提升治愈的希望,医生会在术前和/或术后,给患者使用放化疗、靶向、免疫等各类非手术治疗,以消除那些不可见的癌细胞,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2
不同的癌症,通常会对应不同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但大体逻辑是一致的。
以肺癌为例,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专家、美国肺癌大咖Azzoli博士曾表示,辅助治疗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分期、肿瘤分型、复发风险(高还是低)、基因突变状况等等,通常方案需要在术后才能决定,因为很多患者的关键信息,要在术后对肿瘤进行充分检测后才能得到。
Azzoli博士
Rabin博士
Rabin医生表示,患者的分期为1a期,没有任何转移,因此复发风险很低,术后辅助化疗的收益,会远小于药物毒副作用,简言之就是弊大于利,因此无需用药,定期随访即可。
在其他癌种当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如果淋巴结有4个阳性(被肿瘤侵蚀),那么复发风险更高,术后使用常规的内分泌治疗,再加一个靶向药阿贝西利,则复发率会明显减少;如果淋巴结只有1-3个阳性,且Ki-67(评估乳腺癌肿瘤当前进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超过20%,则用不用靶向药患者的治疗结果也差不多。
3
上野雅资医生
4
2018年,一位胸膜和脑部均发生转移的肺腺癌晚期患者,前往了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医院、常年占据美国癌症专科排名榜首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就医。
美国医疗团队经过仔细检查后,判断患者脑转移体积尚小,且其他位置肿瘤完全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很好地控制住,因此很快制定了治疗方案:
先通过免疫联合化疗控制肿瘤,之后脑和肺部分别进行根治性放疗(先脑后肺),然后再免疫“维持性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2018年3-4月,患者在接受了免疫联合化疗方案后,陆续对脑和肺部肿瘤进行了根治性放疗,之后回国进行了1年的免疫维持性治疗。结果很幸运,患者连续4年多都没有再复发,距离“临床治愈”(满5年不复发)只差一步之遥!
与免疫维持性治疗相似的,是靶向维持性治疗。其实用法也类似,就是患者术后较长一段时间,持续使用靶向药降低复发风险。
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专家Azzoli博士曾介绍,如果是分期为1b-3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基因检测显示携带了EGFR、ALK这类基因突变,则非常适合术后靶向维持性治疗。比如EGFR突变患者,使用奥希替尼往往可以得到非常不错的疗效。
通常,术后免疫维持性治疗需要1年,而靶向维持性治疗需要连续3年。
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