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所有文字及图片数据均来自1. 好大夫在线于2017年2月10日发表的《肿瘤标志物5大认识误区(转载)》 2. 搜狐网于2016年8月18日发表的《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高,一定是癌症? 》 3. 百科名医于2011年4月29日发表的《如何读懂肿瘤标志物》,原始数据请见文末链接。
随着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稳步上升,不少人会选择每年参加体检保障健康,于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变成了医院或者体检机构的常见项。
有时体检者会惊恐的发现自己某项肿瘤标志物升高,立即跑去医院把各种检查做个遍。但后发现只是虚惊一场;然而有时体检者明明每年体检肿瘤标志物都正常,某却突然查出癌症。
这是怎么回事?
肿瘤标志物,又被称为肿瘤标记物,是目前体检常规检测项目。光看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有肿瘤的标志”,故很多人一旦体检报告中看到肿标有异常,被吓破胆,以为自己已经患癌。
来源 | pixabay
但事实上,报告里肿标上出现的“箭头”,并不意味着已经患癌。因为很多良性疾病也会导致肿标异常。
比如说大家非常熟悉的CA125,常见于妇科癌症如卵巢癌、子宫癌,还可能见于胰腺癌。但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一些疾病的患者,CA125也可能升高,有些女性甚至月经期都会升高。
再看另一个常见肿标CA199。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中年女性,一次体检发现自己的CA199显著高于正常值。而这项肿标和结直肠癌、胃癌、胆囊癌相关,更可怕的是CA199对被称为“癌王”的胰腺癌敏感性很高。
稍微想想让人不寒而栗。随后这位女性把胃镜、肠镜、CT、PET-CT等所有想得到的检查都做了个遍,结果却显示非常正常,而且她本人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感…
在随后的一年中,她曾多次复查CA199,结果始终保持在远远偏离正常值的状态。这几乎要逼疯了这位女性,医生也百思不得其解。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医生发现原来问题出在了异嗜性抗体上。这种抗体常见于农民和兽医体内,会导致肿瘤标志物检测出现假阳性,而这位女性恰好是一位兽医……
来源 | pixabay
所以,肿瘤标志物异常不等于得了癌症。
那么肿瘤标志物正常说明没得癌症吗?也未必。
比如胃癌,早期于浸润或淋巴转移时,血清CA199才可能明显升高。曾有一位50岁左右的患者,他有着30余年的胃病史。一次在他胃病加重两周后,消化科医生建议他做个胃镜检查,他却以近期CA199、CA50等指标都是阴性(指正常范围内)为由拒绝了。结果半年后这位患者出现黄疸症状,检查了肝功能却无异常,终被迫接受胃镜检查。
然而此时他已经是胃癌晚期,勉强手术后一个月去世了。
既然肿瘤标志物异常不能帮我们确认是否患癌,那么这类检查是不是不做也罢?
其实不然。肿标之所以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有其道理的。
1、 对普通人的意义
对于普通人来说,检查某些肿瘤标志物,有很大概率能帮助发现对应的癌症。
比如说原发性肝癌,有-90%会出现AFP(甲胎蛋白)升高。还有前列腺癌对应的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体阳性率约为。上文提到的CA199(糖类抗原19-9)本身对胰腺癌的敏感性为50%-,但联合DUPAN-2检测可将阳性率提高到95%。
来源 | pixabay
虽然目前尚无任何敏感的肿瘤标志物,但请注意,肿瘤标志物检测很容易操作,仅需要提供血液或者体液,对身体伤害小,价格也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因此作为癌症初筛项目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对癌症高危人群)。
不仅如此,当肿标结合其他靠谱的癌筛体检方式时,可以给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增加早期癌症的检出率。
2、 对癌症患者的意义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肿瘤标志物的动态随访,可以帮助患者发现肿瘤进展迹象。
一般来说,如果有复发、进展等情况的出现,肿瘤标志物的反映速度(肿标不敏感患者除外)很可能会比影像、患者体感更快。因此对于癌症患者的肿标动态监控,非常有意义。
比如说一个患者刚刚手术后不久,通过动态随访发现肿瘤标志物数据比术前明显增高,可以考虑复发风险,并通过诸如CT、B超等方式排查风险,以便#1时间进行处理。
肿标变化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药物方案是否有效、当前方案是否耐药的问题。
比如某肺癌3期患者,当前正使用特罗凯(肺癌靶向药)进行治疗。但近三个月的CEA(癌坯抗原)从100稳定上涨到了150、190,且偶尔伴随走路不稳的症状,此时其肺部主病灶看不出明显进展,但结合患者体感和CEA变化,医生可能会考虑对其进行影像检查(如PET-CT、头部核磁共振)排查转移情况,如确实有转移,则可能考虑特罗凯耐药并及时更换治疗方案。
来源 | pixabay
1、 CEA(癌胚抗原)
CEA相关的癌症种类非常多,比如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支气管癌、胆管/胆囊癌、宫颈癌、甲状腺癌……
不仅具备广泛性,CEA的阳性率也并不低。医学界呼吸频道的文章指出,CEA的阳性率一般在—。
2、 AFP(甲胎蛋白)
AFP虽然也可以在多种肿瘤中表现出较高浓度,但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疗效检测。
虽然在一些良性肝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中,AFP水平也可能升高,但往往不会像肝癌一样一直稳定持续升高。
3、 PSA(前列腺特异抗原)
顾名思义,PSA会在出现前列腺癌时明显升高,对早期无症状前列腺癌的诊断很有意义。但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等良性病变也可能导致PSA水平升高,当良性病变解决后,PSA会逐渐趋于正常值。此外,肛门指检也可能使PSA升高。
4、 CA类癌抗原(部分)
CA125:常用于帮助诊断卵巢癌,尤其是卵巢上皮癌。在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也可能出现异常。
CA19-9:常用于胃肠道肿瘤。
CA15-3:常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CA72-4:常用于协助诊断胃癌。
5、 其他
除此之外,CYFRA21-1(对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鳞癌)、NSE(对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等标志物,也会应用到医生临床诊断或者对病情、预后的判断。
来源 | pixabay
根据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排名前五位的高发癌症类别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女)。
针对这些高发癌症类别,我们该做哪些筛查项目才靠谱呢?
1、 肺癌
低剂量螺旋CT能帮助医生够在早期发现肺癌病变,比起胸部X片,低剂量螺旋CT的精度更高,可以探查出毫米级的肺癌早期病灶。不过胸部X片可以用于发现较大病变,比如肿块、结核等。
2、 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
胃癌和结直肠癌建议使用胃镜进行筛查,害怕难受的可以选择无痛胃肠镜,小睡一觉全搞定。胃镜也可以帮助排查食道癌。
3、 乳腺癌
钼靶检查+超声检查是乳腺癌靠谱的筛查方式。由于亚洲女性的乳房较为致密,单纯的钼靶检查可能出现疏漏,结合乳腺超声更稳妥。
4、 肝癌
通过肿瘤标志物AFP的检测,结合腹部多系统超声检查,能够很好完成肝癌筛查。腹部超声还可以帮助评估胰、脾等重要器官的形态,了解有无占位性病变。
来源 | pixabay
除此之外,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相关癌症,可以通过子宫颈细胞检查和妇科超声等方式来进行排查,诊断准确率高且无创。脑部MRI(核磁共振)对脑内低度星型胶质细胞瘤、神经胶质瘤等问题的确认率很高。
总之,虽然单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没法明确是否患癌,但若结合了上述靠谱的体检项目,则会大大提高检出率,且降低误诊、漏诊率。
请注意,靠谱的体检,往往会有专业体检医生或技师对体检者的家族史、个人史、当前用药情况等背景信息进行全面调查,之后结合上述靠谱体检项目和肿瘤标志物数据,综合进行评估。这样的体检,才是真正能为体检者守护健康的“钢铁长城”。
参考链接:
好大夫在线于2017年2月10日发表的《肿瘤标志物5大认识误区(转载)》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drwangjianli_5004526446.htm
搜狐网于2016年8月18日发表的《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高,一定是癌症? 》http://www.sohu.com/a/111130000_377331
百科名医于2011年4月29日发表的《如何读懂肿瘤标志物》https://www.baikemy.com/jiankangkepu/200522598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