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先生(化名)在50多岁的时候,在体检时发现左侧下巴附近有一枚肿块,切掉之后,显示为腺样囊性癌——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癌症类型,通常发生在唾液腺中。
术后,常先生接受了粒子植入“内放疗”,简单来说就是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患者手术区域。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术后可能存在的微小癌细胞残留,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术后7年间,常先生都没有复发迹象。但到了第9年的时候,他的左脸出现了新肿块。这一次,常先生没有及时就医,而是自己尝试了一些偏方。
仅过了3个月,常先生的病情明显进展。他的颈部出现了新的肿块,而且体重也明显降低。没办法,他再次去了医院。
经过对颈部肿块进行组织取样和病理活检,结果显示常先生本次所患癌症为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而且他的头颈部、胸部、腹盆腔有多处肿大,脾脏也出现了增大。
由于病情比上一次更严重,常先生出于谨慎,没有立刻接受医生开出的4个周期利妥昔单抗(一类免疫治疗药物)治疗方案,而是快速找到了美国纽约的一家知名癌症中心的淋巴瘤专家G博士为自己提供远程咨询服务,希望借此获得精准治疗方案。
专家远程咨询详情
G博士在详细了解了常先生的既往治疗经历和当前病情信息后,很快给出了远程指导意见。
首先,G博士认为当前做的各项检查,尚不够全面,缺少详细的形态学信息。
G博士建议常先生到医院对代谢更旺盛(细胞更活跃)的区域进行进一步病理检查。因为虽然此前医院已对颈部淋巴结进行了活检,但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可能也有问题。目前的检查结果,难以完全反映出所有淋巴结的情况。
简单来说,虽然颈部淋巴结病理诊断为滤泡型淋巴瘤,但患者其他部位病灶未必也是这种类型。假设腹部淋巴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变化,比如从滤泡型转化成了其他更有侵袭性的淋巴瘤类型,则治疗方案需要调整。
其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分期、受癌细胞侵犯的淋巴结数量等因素,常先生符合“高风险”不良预后人群特征。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滤泡型淋巴瘤。这种淋巴瘤属于“惰性”癌症,虽然难以完全治愈,但患者凭借规范治疗完全有机会长期维持肿瘤缓解状态,预期10年生存率大约在80%左右。这意味着患者经过治疗,有非常高的概率生存期超过10年。在各类癌症当中,这个数据毫无疑问非常的好,这也说明滤泡型淋巴瘤,其实恶性程度相对不算高。
对于“高风险”的此类患者,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效果更佳。
G博士表示,以下免疫联合化疗方案可作为患者的初始治疗选择:
BR方案: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
R-CHOP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联合利妥昔单抗
G-CHOP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联合奥拓珠单抗
据博士介绍,这类方案作为初始治疗,大约对90%的患者有效,其中70%-80%的人可实现“完全代谢缓解”。
在对滤泡型淋巴瘤患者非常重要的临床研究PRIMA中,数据显示,先给患者使用R-CHOP方案治疗,之后再给他们使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性治疗,让大约50%的患者10年内病情没有进展(患者可能仍有肿瘤存在)。考虑到患者属于高危型,这个强效的免疫联合化疗+免疫维持方案应该是合适的。
虽然安奥拓珠单抗的抗癌效果也不错,但该药会给患者带来更高的毒副作用风险,因此还是优先考虑利妥昔单抗。
考虑到方案的有效性和耐受性,G博士还给出了具体的治疗前检查项目、给药时间、剂量、次数以及副作用应对方案以供参考。
上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