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口腔溃疡的新闻惊呆了众网友。
武汉68岁的张女士反复口腔溃疡,严重到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才去医院检查,谁知竟患上了舌癌,并且肿瘤较大,已进展到中晚期,不得不接受手术和放化疗,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切除了右侧部分下颌骨。
来源:微博 头条新闻
正在小编仔细查看相关新闻时,又看到了另一条惊掉下巴的新闻:
惠州49岁的王先生几个月前发现自己的牙齿有些松动,在当地医院就诊为牙周炎,一个月后因左边脖子突然鼓起一个小包,竟被确诊为牙龈癌,为治疗不仅把肿瘤所在的一侧上颌骨全部切除,还动用了大腿的皮肤和肌肉来修复术后缺损……
小编不由自主捂紧了嘴巴!
口腔溃疡、牙齿松动……这些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小病小痛,为什么会引发可怕的口腔癌呢?
一、什么是口腔癌?
来源:摄图网
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内十分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包括舌癌、牙龈癌、口咽癌、颌骨癌、舌根癌、口底癌、唇癌等多种癌症。其中,舌癌和牙龈癌的发病率较高。
口腔癌涉及到人体的面颊、舌、唇、腭、口底、上下颌骨等多个器官,患病后会造成面部畸形,进食、言语等功能障碍,直到威胁生命。
口腔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中40-60岁发病率较高。但近年来由于年轻人喜欢吃烧烤、麻辣烫等刺激性食物,患病趋势逐渐年轻化。
二、为什么口腔溃疡会引发口腔癌?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口腔溃疡。
1.什么是口腔溃疡?
来源:摄图网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外观呈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一层灰白或黄色假膜,周围粘膜充血微肿。
口腔溃疡发作时会有强烈的疼痛感,严重者会影响进食和说话发音。
2.口腔溃疡就是上火了?
日常生活中一有口腔溃疡,大多数人的反应就是上火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观点。
口腔溃疡的诱发因素很多,也较为复杂,包括自身免疫系统失调、营养不良、精神压力、消化系统疾病、病毒或细菌感染、心理原因、遗传因素等等。
女性口腔溃疡,很大原因是由于女性经期内分泌发生变化所致;精神方面,繁忙的工作或紧张的学习生活导致情绪不佳、失眠后,也可能导致口腔溃疡;再如当身体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或维生素B12时,都容易引发口腔溃疡。
3.小小炎症为何会诱发癌症?
口腔溃疡、嗓子发炎、伤口感染等炎症,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看似很普通的“小毛病”,因为许多是慢性炎症,隔一段时间自己便会痊愈。
炎症其实是我们自身机体面对外来刺激的一种正常防御反应,当人体局部组织细胞受损时,免疫细胞便会被激活,通过释放炎症因子进行防御。
虽然一些炎症会慢慢消失,但炎症一旦失控,就会扰乱人体正常机能,使全身健康失控,直接诱发各类疾病,包括癌症。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一项报告显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些感染便是我们俗称的“炎症”。[1]
目前医学界也不断证实,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肝癌与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有关、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有关……
与慢性炎症有关的多种癌症
(来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官网)
因此,长期不愈的慢性炎症绝不容小觑,因为它诱发癌症的可能性很大。
4.反复不愈的口腔溃疡和口腔癌有什么区别?
口腔癌的主要表现有口腔结节肿块、口腔粘膜色泽改变、口腔内无原因的灼热干燥感、无征兆的多颗牙齿松动、不明原因面瘫、吞咽和说话困难等,后期还可能向颈部淋巴转移,出现颈部不适。
而反复不愈的口腔溃疡,也是口腔癌的主要表现之一,但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从表现来看:
首先,反复不愈的口腔溃疡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又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一般情况下,10天内会自愈,而癌性溃疡的发病过程一般时间较长,往往持续一个月都没有愈合的倾向;
其次,从痛感来看,口腔溃疡因为是炎症,刺激性比较大,因此比较疼,而癌性溃疡通常没那么疼;
第三,从形态上来看,癌性溃疡的位置比较固定,溃疡深浅不一,溃疡面边缘不太整齐,并且摸起来比较硬。
5.口腔溃疡什么情况下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来源:摄图网
一般的口腔溃疡为良性溃疡,通常1-2周便可自愈,癌变的几率很小。但如果一个长在固定位置的口腔溃疡有以下几种情况,则需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口腔癌风险:
口腔溃疡面过大,大于0.5厘米;
口腔溃疡持续1-2个月仍未见好;
口腔溃疡面的边界不是很完整;
口腔溃疡突然迅速增长或变硬;
伴随出现了白斑、红斑、糜烂、口腔粘膜变厚、产生硬结、舌头麻木、张口受限等症状。
三、哪些人容易得口腔癌?
口腔癌的发病诱因很多,但从整体上来看,男性群体居多。除了遗传因素,和男性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1.爱抽烟喝酒
来源:摄图网
抽烟喝酒是导致口腔癌的罪魁祸首,因为烟酒首先要从口腔经过,尼古丁、酒精等会直接刺激口腔粘膜。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报道,常吸烟饮酒者口腔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饮酒者的15.5倍。[2]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就是因口腔癌去世的,而陈忠实生前酷爱抽雪茄。
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其中主要的化学物苯芘,会攻击人体整个呼吸道,引发口腔癌、喉癌、咽癌等多种癌症。并且如果长期吸烟者得了口腔癌治愈后继续吸烟的话,发生第二原发癌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酒精虽然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它可以转化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口腔和口腔粘膜。
2.爱嚼槟榔
我国湖南省是口腔癌高发的省份之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人喜食槟榔,而槟榔是一种公认的容易导致口腔癌的食物。据科普中国报道,爱嚼槟榔的人群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是不嚼槟榔者的7倍![3]
来源:微博 人民网
首先,槟榔本身就带有致癌物槟榔碱,槟榔碱会对口腔造成直接的化学伤害;
其次,槟榔属于粗纤维,长期咀嚼会反复摩擦口腔粘膜,引发溃疡、溃烂,对口腔造成严重的物理伤害;
第三,槟榔中的生物碱容易使人上瘾,长期的化学伤害+物理伤害,使口腔粘膜不断受到刺激、出现炎症,导致口腔粘膜纤维化,直至演变为口腔癌。
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
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再次对槟榔这一致癌物砸下重锤,希望全社会对其危害给予重视!
3.不注重口腔健康
口腔内有残留牙根、牙冠、牙尖等,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病几率。因为一些尖锐的牙尖、牙根经常会摩擦牙龈,刺激口腔粘膜,导致口腔溃疡长期不愈。
另外,不注重口腔卫生,会滋生大量细菌,促使癌变的形成。
四、怎样预防口腔癌?
口腔癌其实是一类能够预防且易于控制的肿瘤疾病。据科普中国报道,2020年全球口腔癌死亡共17.7万例,其中我国口腔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0%,早期口腔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84%,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3]
但因口腔癌相比其他癌症发病率较低,虽能预防,却并未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一级预防——维护口腔健康环境
来源:摄图网
戒烟、戒酒、戒槟榔,远离直接致癌物;
有效清洁牙齿,保持口腔洁净;
及时拔除残根、残冠、智齿、蛀牙等,避免黏膜损伤;
少食辛辣、刺激、过烫食物,多食果蔬蛋白。
二级预防——注重口腔健康检查
来源:摄图网
大多数人往往会忽视口腔检查,尤其在体检中,通常一带而过。其实口腔检查对预防口腔癌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医生检查口腔通常包括面部检查和口内检查。面部检查包括张口度大小、是否有肿胀包块等;口内检查主要检查口腔内是否存在大面积深溃疡、白斑、红斑、白色条纹等。此外,还要检查头颈部的淋巴结,这也是筛查肿瘤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疑似口腔癌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口腔内影像学检查和活检术。
对确诊患者,需结合超声、X线、CT、MRI、PET-CT等检查方法,评估肿瘤的范围和分期,进行针对性治疗。
口腔癌治疗的首要原则便是早诊早治,但大多数口腔癌患者由于前期缺乏重视,往往在治疗时已是中晚期。
因此,类似反复口腔溃疡这类特殊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发现方法就是体检,现如今很多人每年都会参加体检,如单位年度体检、入职健康体检等,但这些体检内容中并不包含专门针对癌症的体检项目,因此很难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为帮助广大国人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避免“年年体检,一发现就是晚期”的情况出现,盛诺一家为大家精心筛选出了国内靠谱的专业医疗机构并与之合作,提供优质、便捷、高性价比的国内癌筛体检服务,包括预约国内、国外权威医院“医疗级”体检,由副高及以上级别肿瘤医生实施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