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健康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12月12日,著名老戏骨、前金马奖“影帝”涂们因癌离世,距确诊仅短短1个月,享年61岁。
(来源:新浪新闻)
涂们的离去令人扼腕。他曾是“草原王爷”专业户,将草原上位者的豪迈、雄才大略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在电影《老兽》中,他饰演一位充满生命力、却不断被生活所打击的老人,凭借着精湛的演技斩获金马奖“影帝”。
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表演艺术家。2018年金马奖颁奖典礼上,涂们作为颁奖嘉宾出席。前面有位导演发表了不当言论,涂们上台后讲道:“特别荣幸再次来到中国台湾,我感到两岸一家亲。”
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来源:微博 1905电影网官博)
孰料戏如人生。晚年在电影《告别》中,涂们曾饰演一位患癌的老父亲,坚强地面对着癌症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多年后,竟一语成谶……
据了解,涂们于11月在北京查出食道癌晚期,仅做2次化疗后便回到家乡呼伦贝尔,去世离确诊仅短短1个月。
疾病负担占全球将近一半
食道癌又称食管癌,是一种消化道肿瘤,因为饮食习惯等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消化道肿瘤在亚洲地区都更为高发。
(来源:摄图网)
据《柳叶刀》子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上发表的一项关于食道癌的报告,中国食道癌的发病和死亡负担,占到全球将近一半。
那么具体来说,哪些省份负担更重呢?
2018年,中国循环杂志上刊登的《1990-2016年中国及省级行政区疾病负担报告》显示,食管癌在我国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的疾病负担更高,发病率位于前列的主要省份是河南、四川和江苏。
小贴士:我国不同癌症发病率位于前列的省份
肺癌:东三省、四川、重庆、山东、安徽
肝癌:广西、海南、四川
胃癌:青海、甘肃、安徽
食道癌:河南、四川、江苏
病从口入,还可能发生家族聚集
在食道癌的各种风险因素中,饮食习惯尤为重要,可谓“病从口入”。长期吸烟、饮酒,吃热烫食物,食物过硬不细嚼慢咽等,都与食道癌的发生有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65℃以上的热水列入2A类致癌物,便与食道癌有关。实际上水和食物都一样,人体适宜进食的温度一旦超过65℃,就可能会烫伤食管内的黏膜。偶然的黏膜烫伤人体会自我修复,但长年累月地让黏膜受到刺激,就会引发炎症等问题,埋下癌症的隐患。
(来源:摄图网)
像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粘膜损伤、Plummer-Vinton综合征、食管憩室、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等,都被认为是食道癌的癌前病变或疾病。
此外,食道癌的发病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在食道癌高发的地区,连续三代出现食道癌患者的家族屡见不鲜。
《楚天金报》就曾报道这样一个案例:父亲六年前查出食道癌晚期,不幸离世;六年后,50多岁的儿子又查出食道癌,但因为发现较早,顺利实施了微创手术。父子俩演绎了一出“同病不同命”。
(来源:楚天金报)
早期发现可手术治愈
食道癌是一种风险性很高的癌种,据《柳叶刀·全球健康》发表的“2003-2015中国癌症生存变化”显示,我国的食道癌5年生存率仅30.3%,平均每10个食道癌案例中,只有3例能够活过5年。
但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又是典型的早发现可治愈的癌症。据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日本食道癌的整体5年生存率为45.7%,早期发现的食道癌5年生存率可达82.5%。
涂们之所以确诊短短1月便离世,主要原因便在于发现太晚,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
(来源:摄图网)
对于早期发现的食道癌患者,2017年出版的《日本食道癌诊疗指南》推荐将内窥镜手术作为标准治疗,可以保存患者的食道。有些患者不适合内窥镜手术,则推荐外科手术或者放疗的治疗方案。
当然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如将手术与化疗联合。
对于二到三期的食道癌,需要仔细评估疾病与患者身体情况,外科手术是优先选择,但一般需要进行术前化疗;也可能没有手术机会。四期患者则几乎没有手术机会,化疗是推荐的标准疗法。
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但更重筛查
正如上面所述,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戒烟戒酒,控制水和食物的温度等,来预防食道癌。但有些风险因素是没有办法完全规避的,比如家族遗传。
当前医学界已经形成共识:要想避免晚期癌症“突袭”,给生命带来的重大威胁,早癌筛查必不可少。
(来源:摄图网)
食道癌的有效筛查方式是胃镜。胃镜到达胃之前,需要经过食道,可同时对食道内的情况进行有效筛查。
随着医学的发展,一些新的筛查方式也在不断出现。
2019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胃肠病专家、肿瘤学教授Stephen Meltzer,就曾在《临床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一种对食道癌这种致命疾病有效的、简单且廉价的筛查!
这种新的检测方法名为“EsophaCap”,其原理是使用特定的遗传生物标记物,来检测食道内壁细胞的危险改变。
首先让受检者吞下一个附有长细绳的小胶囊,沿食道进入胃部(只需1分钟左右)后,胶囊上的明胶涂层开始溶解,浮现出一个2厘米长的聚氨酯海绵。
(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医院)
操作人员轻轻拉动细绳,海绵开始返回,先从胃中出来,然后进入食道,最后从患者的嘴中出来。在往上拉的过程中,海绵全面接触到了食道的各个部分,并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到了遗传物质。
随后,该海绵被送往进行简单的基因测试,以确定受检者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医院)
“对食道癌来说,早期检测是关键,”Meltzer教授说。
为自己定制一份癌筛方案
既然癌症可以早筛发现,为什么仍有很多人年年体检,一发现就是晚期呢?
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段话,据说是外国人在国内某机构做完体检后的描述:“这里不像是一家医院,更像是一家工厂,一家高效的工厂。而我就像一头屠宰场里的牛,穿行在流水线上。”
当然不是所有体检都如此,但普通体检确实存在“流水化作业”的问题,比如三两分钟做完超声检查、重点项目缺失(尤其是胃肠镜)、筛查项目无效(如肺癌筛查只做胸部X光而没有CT),等等。
(来源:摄图网)
除此之外,体检者还有可能去做一些原本无必要的项目,成为“过度体检”的牺牲品。如有些机构会推荐健康人群用辐射量很高的PET-CT做筛查,而这种昂贵的检查,根本不适合用来做癌症初筛!
那么,国人如何才能够获得精准、靠谱的癌症筛查?
2020年,盛诺一家推出了“无癌通行计划”(Cancer Free passport)。加入该计划,即可拥有一支自己的私人医生团队,包括有多年健康管理经验的专家,以及运动营养学、心血管、消化内科、肿瘤学等多个学科的健康顾问等一众医学专业人士。
私人医生团队会为客户建立可实时更新的个人专属的电子档案,并根据客户的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病史、既往检查结果等关键信息,量身定制出个性化的癌症筛查方案,既能保障项目不缺失,又可避免过度检查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即便在筛查过程中发现了任何问题,也不必慌乱,因为加入“无癌通行计划”后,还可以通过盛诺一家全球数百家权威医院、数百位权威医生的国内外医疗资源网络,快速得到理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