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患者圈子里,化疗的副作用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有人化疗后痛苦不堪,吃不下、睡不着、虚弱得连床都下不了;但也有人做完化疗后,仍然能照常上班、出去散步,甚至胃口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又或者说,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减少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呢?健康时报曾刊登过一篇《做完化疗就上班》的文章。文章介绍,美国权威癌症专科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有一栋“一日医疗楼”,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来这里做化疗的癌症患者,在做完化疗后,可以直接上班去。
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一位在化疗期间推着化疗车散步的病人(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公众号)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是全美癌症专科排名常年占据榜首的知名医院,也是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医院。
MD安德森作为全美癌症治疗的“领头羊”,在化疗副作用管理上自然有可圈可点之处。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真实案例:2024年,在盛诺一家的【患者访谈系列直播】中,胰腺癌患者高先生曾现身说法,分享了自己在MD安德森的治疗经历。2024年初,高先生因体检发现胰腺肿瘤并进行了手术,术后不久就发现了肝转移。医生先后给他使用了AG化疗(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和FOLFIRINOX化疗(氟尿嘧啶、亚叶酸、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但前者基本无效,后者效果有限,肿瘤标志物CA199稳定但没有持续下降。来到MD安德森后,高先生入组了一项1期临床试验,之后借助一款KRAS G12D靶向药RMC9805大幅缓解病情,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肿瘤也缩小了1/4左右,身体和精神状况也变得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入组该试验之前,高先生先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化疗,以控制病情、为入组试验争取时间(当时没有名额)。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赴美前使用化疗后,会有明显的便秘、虚汗等副作用,但到了MD安德森,化疗副作用明显更小,而且不适感持续的时间也减少了。“赴美前,医生担心我扛不住副作用,化疗药物剂量只给了80%。但在MD安德森,剂量一开始就给了100%,结果便秘、虚汗还有其他副作用反而更小。”高先生说。MD安德森医疗团队采取的方法,说出来其实并不复杂,分别是减少了化疗方案中的一个药(亚叶酸),调整了一些药物剂量,以及更关注与患者沟通,及时给予管理措施。而这样的调整效果非常好,头一次化疗就明显降低了高先生的CA199数值,后面肿瘤也控制得不错,直到RMC9805的临床试验因为扩招出现了新位置,病情仍十分稳定。
其实不单单是高先生,还有许多出国就医的癌症患者向我们反馈,化疗副作用确实可以通过调整得到减轻。下面是7名患者的反馈情况:这是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紫杉醇化疗后,出现四肢发黑、麻木,并伴有持续性的化疗诱导性周围神经病变,非常痛苦。到了国外之后,同样用的是紫杉醇,结果初次化疗后她惊讶的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不适感!用她的话说,化疗副作用似乎减少到之前的1/10。这是一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一开始的2个疗程化疗中,每次用药期间他只能整日卧床,严重的疲惫和虚弱让他根本无法正常运动。到了国外之后,医生为他进行了方案调整,结果每次化疗结束的当天,他能去公园散步,体力也变得更好。这是一位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在开始的2个周期化疗期间,他遭遇了严重的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副作用。到了国外之后,医生为他进行了方案调整,结果发现,除了偶尔出现便秘,基本上没有其他副作用。这是一位有着肝、肺转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开始头一个周期化疗时,就因为严重的恶心、眩晕等副作用,导致无法耐受治疗。到了国外之后,他接受了3个周期的化疗,几乎没有太多副作用,而且治疗后评估显示,他的肺部转移灶完全消失。后来通过肝、结肠的联合手术,他实现了根治。这是一位术后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开始头一个周期化疗时,就因为严重副作用而非常不满意。到了国外之后,一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另一方面他在化疗后,淋巴结转移全部消失,疗效显著。这是一位中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了明显不适感。到了国外后,医生为其调整了治疗方案,原本要输液20小时的单次化疗,减少到了10分钟。同时,原本整个人在化疗期间的虚弱感也减轻了,化疗后能日行一万步,与正常人几乎没有区别。这是一位胰腺癌患者,他在两个周期的化疗期间,每次化疗都要住院3-5天,并伴有高烧、严重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根本吃不下东西。到了国外后,医生没有调整用药,还是同样的方案。但在门诊化疗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且患者饮食非常不错,体重一点也没掉。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国外在管理化疗副作用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呢?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教学医院麻省总医院的一位肿瘤内科专家,曾就影响化疗副作用的关键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每一位癌症患者的体能、器官功能都不相同,因此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出能够兼顾疗效和耐受性的合理剂量,而不是简单地对一类患者采用标准剂量,比如说只考虑患者的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当然,这一点对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有较高的要求。负责化疗的医生,并不是拟定好方案之后就与自己无关了,而应当尽可能给与患者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沟通,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做好副作用管理。凡事都怕认真,化疗绝不仅仅是“打个药”那么简单。医生是否在化疗前做好各种准备,比如说预防过敏反应、提供精准止吐方案?医生是否在化疗前充分与患者沟通,明明白白讲清楚每种药物的用途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让患者有所准备,减少焦虑?即便预防治疗的效果不理想,那么在患者提出反馈后,能否能快速调整方案,提供更好的支持性治疗?这些都是医生需要做好的功课。很多人以为,化疗就是医生开药、护士打针。实际上,有经验的护士团队,能极大地减少化疗带来的不适感。比如,某些化疗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护士在输液时可以精准控制滴速,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刺激血管。再比如,一些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会导致手脚麻木,甚至短时间内对冷刺激极度敏感。护士可以提醒患者:在美国,医院配备有“高级执业注册护士(APRN)”。这类护士具备硕士或博士学历,具备部分独立处方权,可独立调整部分支持性治疗方案。医生和患者的会面频次比较有限,但APRN可以每日跟踪患者身体变化、及时调整辅助药物或提供指导(如指导热敷、运动),减少患者痛苦。
*近年来,我国某些肿瘤专科医院也开始重视专业护士团队的建设,比如设立专门的化疗专科护士团队,协助医生管理副作用,这值得肯定。
此外,除了管理副作用,具备大量专业知识的高级护士,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即时咨询服务,回答患者关心的许多问题,缓解他们的焦虑感。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海外医疗相关信息,或希望前往美国、日本、英国的知名医院就医,请在线联系我们。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与全球众多知名医院建立了官方转诊合作关系。如果您需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全国免费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