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项由国家癌症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联合国际权威期刊《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发布的研究[1]明确指出:

防好这23个主要致癌因素,每年可减少中国超过100万例癌症死亡!
因此,患癌与否并非全“看命”,许多看似不甚重要的生活细节,对癌症风险会起到巨大影响!
1
23项致癌因素分别是什么?
1、行为类风险(4项)
吸烟&二手烟:属于一级致癌物,与肺癌、喉癌、食管癌等大量癌症关系明确。越早戒烟,收益越明显。

来源:摄图网
饮酒:酒精(乙醇)在人体中代谢的产物乙醛属于一级致癌物,与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口咽癌等密切相关。即便少喝,也会产生一定损害,建议能不喝就不喝,特别是有家族病史者应严格控制摄入。
缺乏运动:久坐、懒动会干扰免疫系统和激素代谢。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
2、饮食营养相关风险(7项)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尤其是非淀粉类蔬菜,影响消化道健康。建议每天保证300-500克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影响抗氧化能力与肠道健康。建议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

来源:摄图网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与结直肠癌风险升高相关。建议多吃粗粮、豆类和蔬菜水果。
钙摄入不足:低钙摄入与结直肠癌风险有关。建议适当喝奶、吃奶制品或补充钙剂。但也不要过量,因为会影响健康。
红肉摄入过多:建议每周不超过500克,推荐蒸煮。另外高温烧烤/煎炸肉类,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这些成分有致癌风险。
加工肉摄入过多:如香肠、腊肉等加工肉的致癌风险已被确证(一级致癌物),尽量少吃。
腌菜摄入过多:含大量亚硝酸盐,可能增加胃癌风险。少量食用无妨,但不宜长期、大量食用。尤其是发酵初期的“暴腌菜”,亚硝酸盐含量处于峰值,尽量别吃。

来源:摄图网
3、代谢类风险(2项)
肥胖(高BMI):与多种癌症(如乳腺癌、子宫癌)风险正相关,脂肪组织分泌的一些炎症因子会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因此是“癌细胞的温床”。建议通过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控制好体重。
糖尿病:胰岛素代谢异常可促进多种癌症发生,建议控制好血糖,定期检查,药物与生活干预结合。
4、环境暴露类风险(2项)
PM2.5暴露(空气污染):尽量减少雾霾天气户外活动,如必须出行,则戴好口罩。
紫外线辐射:尽量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强烈日晒,日常出行使用防晒霜(SPF≥30),遮阳帽和长袖衣物也可提供物理防护。皮肤敏感或有色素痣者建议定期皮肤科检查。
5、感染类风险(8项)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密切相关。建议采用胃镜检查+呼气试验筛查,如果阳性(有感染)及时根除治疗,并注意家庭成员也应进行一次筛查,感染消除前保持分餐,避免交叉感染。
乙肝病毒(HBV)感染:肝癌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如已感染,则需要定期筛查+药物控制。
丙肝病毒(HCV)感染:也会导致肝细胞癌。不过,目前已经有了特效药,可根除丙肝。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和部分生殖系统癌症相关,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9-26岁(蕞好在初次性行为前接种)是HPV疫苗的接种蕞佳年龄,但45岁以下接种,仍可获得一定收益。

来源:摄图网
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某些淋巴瘤有关。有鼻咽癌家族史者、高危地区(如两广地区)人士可以考虑检测EB病毒抗体。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会削弱免疫监视功能,使体内癌细胞更容易逃避免疫系统清除,从而增加癌症发生风险。建议注意安全性行为,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如已感染,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感染:又称卡西波肉瘤相关疱疹病毒,与卡西波肉瘤、淋巴瘤等癌症相关。目前暂无疫苗,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尤其见于HIV合并感染人群。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病毒筛查,必要时进行免疫监测与病毒载量评估。不过这类病毒普通人感染率极低,无需过度紧张。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感染:生食或未煮熟的淡水鱼可能导致感染,感染后可能引发胆管癌。建议禁止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确保煮熟。高发地区建议定期粪便寄生虫检查或血清抗体检测,如有感染应及时就医,可服用药物驱虫。
2
还有一些癌症,是“避无可避”的!
虽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能降低大量癌症死亡风险,也能让许多人远离癌症威胁。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远离上述所有风险因素,仍有可能罹患癌症。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癌症的风险因素中,有一些是“避无可避”的。
比如一出生就携带有某些基因突变(如BRCA1/2、APC、TP53等突变)的人,会有远高于普通人的患癌风险。
又比如衰老,因为寿命足够长,体内细胞DNA复制出错的情况也会更多,且自体免疫力也变差了,无法很好地清除变异细胞。久而久之,就可能癌变。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癌症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上升,80岁达到高峰。因此,只要足够长寿,人人都会成为高危人群!

对此,我们该如何应对?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因此,有效的早期癌症筛查,将为我们竖起第二道“健康屏障”,帮助我们无惧癌症!
3
什么样的体检,能有效筛出早期癌症?
2020年,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医院——日本癌研有明医院癌症筛查中心主任、日本知名内科专家&内窥镜专家土田知宏医生,曾在健康讲座中介绍,绝大多数的癌症,早期和晚期的患者生存率都会有天壤之别。下面是不同癌种的临床病期,5年相对生存率数据

5年生存率,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某类癌症的治愈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肺癌、胃癌、肠癌还是乳腺癌,只要能早期发现,都有很大的机会治愈!
据土田知宏医生介绍,目前,肺癌、胃癌、食道癌、肠癌、乳腺癌、子宫癌/宫颈癌、甲状腺癌、肝胆胰肿瘤等常见癌症,均有对应的筛查方式。
肺癌:超低剂量螺旋CT
低剂量螺旋CT是当前公认的肺癌有效筛查手段,可检出早期、超早期的“毫米级”微小肺部肿瘤。
为了进一步降低对体检者的辐射风险,2015年,癌研有明医院体检中心引进了超低剂量CT,辐射剂量从1.54 mSv降为0.40 mSv;2016年经过调整拍摄条件,进一步将剂量降低到0.12 mSv,达到与X光片相似程度的辐射,但效果却远远优于X光片,同样能发现“毫米级”肺部肿瘤。

胃癌、食道癌:无痛胃镜
胃癌、食道癌都可运用胃镜进行早期筛查。如果遇到肉眼观察不明显的位置,癌研有明医院的前沿放大/染色技术,还可以大幅提高鉴别效果。同样,无痛胃镜在癌研有明医院也非常成熟,既无痛苦,检出率也有保障。


结直肠癌:无痛肠镜
癌研有明医院使用肠镜检查来早期发现大肠癌,并且凭借日本卓越的外科手术技术,给患者带来极高的治愈率。癌研有明医院也可以为体检者进行无痛肠镜(采用镇静剂而非麻药),检查过程中和检后都几乎没有任何不适感。
癌研有明医院还可为体检者提供大肠CT检查,但检查效果略微逊色于肠镜。
乳腺癌:钼靶检查、超声检查
在癌研有明医院,通常会使用乳腺钼靶检查结合超声检查的方式。因为亚洲女性多为“致密性”乳房,所以采用两种检查结合的方式,可有效降低漏筛风险,更为稳妥。女性还未满35岁,可只接受超声检查。
子宫癌/宫颈癌:宫颈/宫体细胞诊
宫颈癌早期筛查可选择宫颈细胞诊和HPV检测。但在癌研有明医院,通常会连同子宫内膜癌一并筛查——即同时进行宫颈和宫体细胞诊,这样两种癌症的筛查率都会非常不错。

肝癌:AFP检测、超声检查
AFP,即甲胎蛋白,是肝癌的有效肿瘤标志物,结合超声检查效果非常不错。如果是乙肝、丙肝等肝脏疾病患者,可遵医嘱每年进行2次筛查。
甲状腺癌:超声检查
甲状腺超声检查是筛查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而血液检测主要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两者应结合使用。不过要注意一点,大部分甲状腺癌进展缓慢,且治疗难度较低,因此很多时候即便检出甲状腺存在异常(如结节),也不要因为恐惧草率手术,遵医嘱定期随访往往是安全的。

来源:摄图网
目前,癌研有明医院已对广大中国客户开放体检服务。不仅如此,盛诺一家客户还可享有该院周末VIP“专场”体检服务!
此“专场”体检只对【盛诺一家VIP客户】开放,单一场次严格限定人数,且客户能享受到癌研有明体检中心所有的资源支持,整个中心都会围绕体检客户提供贴心服务,每个项目检查时长、严谨程度、医生/技术人员专业水平,都非常有保障!

不仅如此,盛诺一家VIP客户还享有“零加价”特权——即盛诺一家不加收任何额外费用。
如需了解更多盛诺一家VIP客户办理或赴日早期精密癌筛体检服务相关信息,可在线联系我们。
参考来源:
[1]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2818%2930488-1/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