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肿瘤学年鉴》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局部晚期结肠癌且没有RAS/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在术前接受“帕尼单抗+FOLFOX化疗”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延长生命。
这一结果来自FOxTROT临床研究,表明精准治疗策略可能为这类患者带来更好的长期控制效果。

关键信息:
1. 在确诊为没有携带RAS/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加用帕尼单抗后,患者复发或死亡风险比单纯化疗降低了49%。
2. 化疗加入帕尼单抗的患者,死于结肠癌的风险比单纯化疗组降低了77%,显示这一治疗组合可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整体来看,患者的生存率也提高了。
相关患者
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通常肿瘤已经深入肠壁,甚至可能累及附近淋巴结。常规治疗以手术为主,联合术前或术后全身药物治疗(即化疗),以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差异很大。蕞新研究发现,没有携带RAS或BRAF突变的患者,更容易从抗EGFR靶向药(如帕尼单抗)中获益。
更多详情:
在FOxTROT研究中,共有4900多名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参与筛选,蕞终169名患者被确认为RAS/BRAF基因未突变——医学上称之为RAS/BRAF“野生型”患者。这些患者在研究中被分为两组,一组接受FOLFOX新辅助化疗,另一组在化疗的基础上,额外加入帕尼单抗。
结果显示,化疗+帕尼单抗组的患者肿瘤复发风险、死亡风险显著下降,生存时间延长。
研究人员发现,肿瘤具体位于左半结肠(可能对EGFR靶向治疗更敏感)还是右半结肠,对疗效可能存在影响,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哪类患者使用该方案获益更多。
EGFR是一种存在于癌细胞表面的“接收天线”,专门接收来自身体的“生长信号”。在结肠癌中,这种天线异常活跃,会促使癌细胞无限增殖。
帕尼单抗这类EGFR靶向药则像是“盖住天线的罩子”,可以阻断癌细胞接收EGFR信号,切断其“生长动力”,从而抑制肿瘤发展。
为什么入组患者必须是RAS/BRAF“野生型”?原因在于,一旦结肠癌患者携带了RAS或BRAF基因突变,则意味着肿瘤不再只依赖EGFR这一类信号来促进自身发展,即便用帕尼单抗屏蔽了EGFR信号,肿瘤还可以借助其他信号继续生长,因此治疗会失败。
此前已有研究证实,RAS突变患者在使用帕尼单抗或西妥昔单抗等EGFR靶向药时,不但无效,甚至可能加速病情进展。因此,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其他权威指南都明确规定,使用EGFR靶向药前,需确认结肠癌患者是否为RAS/BRAF“野生型”。
参考来源:
https://www.targetedonc.com/view/panitumumab-boosts-survival-in-ras-braf-wild-type-locally-advanced-colon-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