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全称为肾细胞癌。肾癌是三大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肾癌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和综合性治疗为主,不过伴随这几年靶向治疗的不断兴起,肾癌的治疗方式又有所改变。肾癌基因检测是确定靶向治疗是否有相对应的基因靶点的关键。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肾癌靶向治疗等相关知识。
肾癌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
肾癌需要检测的基因靶点包括KIT, MET, RET,需要检测靶点的药物为卡波替尼,其他小分子激酶抑制剂不需要进行基因靶点检测。
1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
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是肾癌临床主要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批准上市的应用于治疗肾癌的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共有7种,除了贝伐珠单抗为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药物外,其余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包括舒尼替尼、帕唑帕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乐伐替尼、卡波替尼、厄洛替尼。目前适用于肾癌患者的相关基因检测项目有:VEGF表达检测;VEGFR1/2表达检测;EGFR表达检测。
2mTOR抑制剂
目前,mTOR抑制剂有2种药物被批准上市——依维莫司(飞尼妥)和替西莫罗司(Torisel),并都被批准应用于肾癌的治疗。mTOR抑制剂目前没有适用于肾癌的基因检查项目。
肾癌靶向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和皮肤毒性:像手掌或脚掌上长水泡,皮肤有破溃等;高血压:比如患者服药前没有高血压,服药后血压升高;疲劳和乏力;甲状腺功能减退;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味觉改变、口干、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厌食等;
口腔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味觉改变、口干和口腔炎等;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面色较黄等症状;骨髓抑制。
如何评估靶向药治疗肾癌的效果
肾癌靶向治疗一般2~3个月左右需要做一次效果评估。如果肾癌只是单纯的肺部转移灶,做胸部CT看下肺的病灶是增大还是减小。
如果是肝脏转移灶,做血常规查下肝功能以及做腹部CT看下肝脏病灶的变化情况。
靶向治疗因其高效、精准、并发症少等特点,这几年发展迅猛,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师青睐。不过肾癌靶向治疗所需要的的靶向药物很多在国内是没有上市的,因此很多肾癌患者都选择海外看病,希望在治疗过程中有更多的药物可供选择。盛诺一家致力于让国内患者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患者可以通过盛诺一家解决出国看病时医生选择、衣食出行等问题。
文章来源:https://www.coronavirus.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