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关于吃饭这件事,大多数人考虑的已不是吃饱的问题,而是如何吃得好、吃得开心。但对癌症患者来说,吃饭却很可能是一项艰难的挑战。

来源:摄图网
食欲不振、吃不下饭、体重不断往下掉、身体越来越差…这些现象在患者群体中很常见。如果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则患者只会越来越虚弱,免疫功能下降,对疾病抵抗力下降,肿瘤进展会更快,甚至直接影响到抗癌治疗的效果乃至生存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患者吃饭问题,已成为每个癌症家庭的必修课。
癌症患者究竟为什么常常吃不下饭?小编认为,这可能来自于3个方面:
其一,来自身体的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源自肿瘤对人体的侵犯,也可能来自于各项治疗的毒副作用。比如说化疗或一些其他药物都会导致胃部受损,或引起恶心、呕吐,进而影响到食欲。

来源:摄图网
其二,来自情绪问题。一些患者在患病后,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中,而即便是正常人在这种心情下,饮食也必然受到影响。
其三,来自误导。一些患者会因为某些未经验证的江湖流言,对大量优质食材 “忌口”,又或者只吃某些所谓的“抗癌食物”,导致食谱过于单一,食欲下降。
怎么做,才能帮助患者改善饮食状况呢?接下来小编将分享9个实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癌症患者的饮食,应遵循尽可能多样化的均衡饮食方式,优先保障蛋白质的摄入,以及充足的热量。
对于没有经充分科学验证的“发物”,患者不应轻易放弃,但可以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这样会帮助食谱当中,增加许多能提供优质蛋白的良好食材,比如鸡肉、鱼肉等。
对于有明确禁忌的饮食、保健品、补品,患者应当远离。比如说,肺癌患者应当禁忌西柚、石榴和杨桃,因为这些水果会与不少靶向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增加药物代谢的难度,形同“增毒”;又比如说,肾功能糟糕的患者,应当严格遵医嘱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避免进一步增加肾脏负荷…
不过这些都应以专业肿瘤医生指导为准。

来源:摄图网
如果患者的胃肠道极其脆弱,则饮食不应当过硬、辛辣、冰冷、过烫、过咸、过甜,总之,要爱护胃肠道。
尤其注意不要给患者吃过高油、盐、糖的食物(如炸薯条、咸鱼、碳酸饮料)。因为此类食物营养成分大多单一,且一吃就易饱,降低了患者摄入其他营养素的机会。
同时,也尽量别吃太多粗纤维的食物,这样会增加肠道负荷。可以考虑每天摄取一些可溶性膳食纤维水果,比如苹果、香蕉等。它们中还含有果胶,对于容易腹泻的患者有改善作用。现实中,很多癌症患者会用到“蒸苹果”来缓解腹泻,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容易导致腹胀的食物也应当控制好量。比如洋白菜、大白菜、玉米、番薯、豆类等等。
总之,低油盐糖、温和不刺激、易消化的食物是患者的更优选择。
少吃多餐的饮食模式,适合大多数饮食不佳的癌症患者。将三顿大餐分解为多次小餐,有助于降低单次吃饭的难度。
患者也可以考虑在家里放一些“立即可吃”的健康零食(比如一把坚果),或简单加热即可食用的食物,一旦有了食欲,可以随时吃下去补充能量。
此外,患者家属还可以考虑制定一份详细的进餐时间表,在患者固定的好胃口时间,多安排一些高营养密度的饮食。不同时期(比如治疗期还是空窗期)该计划可以灵活调整。

来源:摄图网
多喝水才能多排尿,这对于人体代谢药物毒性很有帮助。
此外,便秘是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每天多饮一些水,对预防便秘能有一定的帮助。不过要注意,尽量不要在睡前喝具有神经刺激效果的饮品,比如含咖啡因的茶、含酒精饮品等。
患者如果存在腹泻问题,则应及时增加液体摄入以补偿丢失,如电解质饮料的摄入,可以帮助维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每一次吃完东西,患者都可以考虑刷牙、刷舌头、漱口等方式来保持口腔清洁,饭前还可以试试医用漱口水(比普通的温和)。这些方式对于吃东西时易有烦恶感的患者有帮助。
很多患者在生病后,味觉会发生改变。因此在做饭时,家属应留意这一点,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尝试各类调味品(如水果、调味汁、蜂蜜、果酱、少量葡萄酒、醋、腌制食品等),找到患者喜爱的味道,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很多患者在生病后嗅觉会发生改变,如果患者容易对某些气味犯恶心,可以考虑将食物放至温凉(不要冰冷)再吃。对于味道较重的浓汤,也可以考虑用吸管饮用。

来源:摄图网
此外,患者居住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且尽量不要让他们受到明显的油烟味、油漆味等刺激。
普通人长期不动弹,也会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厌食的问题,对患者来说,更是如此。适量运动可帮助患者更容易产生饥饿感,还对免疫力有所提高。
由于部分患者的运动能力会因为疾病显著下降,甚至可能有较高的摔倒风险(脑转、骨转),因此这部分患者的运动必须量力而行,一定要安全且适度。
家属可以考虑为患者详细记录每日饮食、排泄等信息。该记录应当含有患者的具体饮食名称、进食期间或吃完之后的身体感受、排泄变化等内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可以得到包括哪些食物患者能多吃几口、哪些会带来明显不良感受(腹泻、便秘等)、什么样的味道吃得更开心等重要信息,这有助于家属为患者安排个性化饮食方案。

来源:摄图网
在众多引起患者食欲不振的原因当中,化疗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化疗消灭癌细胞的基本原理,就是杀死代谢旺盛的人体细胞(癌细胞比普通细胞旺盛),而人体的胃肠道粘膜细胞代谢也较为旺盛,故化疗后患者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问题。
上面的小技巧虽然有一定作用,但都是“亡羊补牢”,且对于反应巨大的一些化疗药物,作用相对比较有限。
那么有没有可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让化疗对患者的打击不那么强呢?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为什么同样是化疗,差异如此明显呢?小编认为,原因可能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专职营养师的作用
上述两个案例中,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都有专职营养师为他们提供服务。正因为有这种专门关注患者饮食的专业人士存在,患者可以方便地吃到健康、营养均衡且可以及时进行优化的饭菜。
2
治疗细节存在差异
国内很多患者反映,他们的化疗从早到晚总是输液。而在美国、日本、英国等知名医院就医过的患者介绍,他们单次化疗往往会快很多,大部分在1-3个小时结束。
不仅如此,国外医生大多不会开很多保肝、保肾的药物或各种营养液,一般等到副作用出现了才会对症处理。
国外化疗给药方式也比较灵活。就像上面案例2的患者,他的一个化疗药,就被国外医生从输注改为了泵注。
除此之外,国外知名癌症医院的就医环境往往更加舒适,甚至不逊色于星级酒店,且就医患者数量也比较有限,因此更容易让患者感到放松,可以舒缓紧绷的神经,这也对改善食欲有所帮助。

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