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岁的顾先生,长期以来都没生过什么病,虽然吸烟并喜欢小酌两杯,但都很有节制。不仅如此,他的父母也很健康,也没什么家族病史。然而在前年夏天,顾先生某天在走路时,不小心崴了下脚,谁知这竟成了一场噩梦的开端...
崴脚6个月后,一查竟是脑肿瘤!
脚踝扭伤,这本是件小事,所以经过简单的治疗后顾先生就没再当回事。
(来源:摄图网)
谁知经过了6个月,顾先生崴脚后的腿脚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不仅没消失,反而加重。不得已,他又去看了医生。谁知这一次的检查,竟然显示他的颅内存在占位,也就是长了瘤子。不仅如此,顾先生还在数日后出现了癫痫。
医生判断,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并很快为其实施了开颅手术,切除了肿瘤。由于位置不佳,为保护大脑重要功能,肿瘤并未被完全切除干净。
术后病理显示,顾先生所患为胶质瘤中的星形细胞瘤(WHO分级为II级),基因检测显示肿瘤存在IDH1基因R132突变,MGMT无甲基化。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脑胶质瘤按照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可分为4个等级,其中WHO分级I级预后更好,恶性程度更低,往往可以实施根治性手术,患者的生存期也相对更长;WHO分级越高,恶性程度也越高,分级到了IV级,就是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相当高。
因此,顾先生的脑瘤,相对来说恶性还不算太高,仍属于低级别脑胶质瘤。
(来源:摄图网)
由于手术未能切除干净肿瘤,故顾先生在术后进行了30次放疗和4个周期的化疗(替莫唑胺)。与此同时,他也在用药控制癫痫,效果还不错。
经过一系列治疗,顾先生虽然走路还有些不稳,但已经能自行走路了。不过由于了解到脑胶质瘤易复发,他还是希望能未雨绸缪,提前知道未来复发后,自己还有哪些治疗手段可以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顾先生通过盛诺一家预约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肿瘤中心主任、中枢神经系统癌症NCCN指南制定者W教授,希望以远程会诊的方式得到权威脑胶质瘤专家的指导。
哈佛教授会诊答疑
1、此前治疗是否合理?化疗需要做多久?
W教授:患者此前的治疗非常合理。根据影像资料显示,该患者肿瘤位置位于运动区,手术非常困难,因此进行次全切术是非常合理的。术后采取的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也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患者提及化疗一共要用多久,目前这方面存在一些争议,有的人会在6个月停药,有的则12个月停药。根据该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肿瘤没有MGMT甲基化,因此我认为可以考虑6个月停用替莫唑胺。
2、未来的复发概率如何?有无预防措施?
W教授:该患者的复发风险很高,通常在术后几年内复发。但由于患者没有MGMT甲基化,复发时间可能会更早一些。如果患者同时存在CDKN2A/B基因缺失(目前提供资料未显示),则意味着复发时间可能更快。
(来源:摄图网)
目前,没有术后放化疗之外能降低复发风险的有效措施。
3、如果复发,患者还有哪些治疗选择?有什么前沿的研究吗?
W教授:关于患者复发后的治疗选择,需要根据具体复发位置来定。如复发位置远离运动区,那么患者可以再次手术;但如果位于运动区,那么无法再次手术。
另外,如果患者的肿瘤复发后,进展至更高级别,伴有增强,那么可以考虑手术或活检,通过病理明确其是否真的改变。
关于复发后的治疗选择,如果复发距离初次治疗之间,存在足够的时间间隔,那么标准治疗方案将是再次使用替莫唑胺或使用其他化疗药物,如洛莫司汀(单独使用或作为PCV方案的一部分)。
目前,关于IDH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它主要对低级别、无增强的胶质瘤有效。在此类肿瘤中,IDH抑制剂这类药可以稳定肿瘤至多达到数年,且耐受性很好。
考虑到患者存在IDH突变,未来复发时,如果肿瘤仍是低级别且无增强,那么可以考虑使用此类药物,如Ivosidenib(AG120),该药已获批用于治疗白血病。另外还有一些其他IDH抑制剂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中,如Vorasidenib(AG881)。
(来源:摄图网)
此外,患者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选择,如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CDK4/6抑制剂如阿西贝利和瑞博西尼(需要有CDK4、6通路激活)、谷氨酰胺酶抑制剂和嘧啶抑制剂等。
免疫治疗也是患者未来可以考虑的治疗策略之一。目前,一些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肿瘤多肽疫苗、联合IDH抑制剂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都正在进行中。
如果复发时距离初次治疗已经相隔几年,那么患者再次使用放疗也存在可能性。届时,我推荐患者考虑质子治疗,因为它对病灶周围脑组织损伤风险相对更小,治疗也更为精准。
4、目前患者行走不稳,未来是否能恢复正常?
W教授:考虑到患者还很年轻,因此有希望慢慢恢复一定的行动能力。这需要锻炼和理疗支持。然而且即便这些都做得很好,患者也难以完全恢复到生病前的正常状态。
(来源:摄图网)
另外,患者仍然存在癫痫,这也会影响患者,导致肢体无力,因此需要长期控制好,尽量减少发作频次。
5、患者的复查频次应该如何?
W教授:通常,患者在治疗后的每3-4个月需要复查一次MRI,之后可以每6个月一次。不过还是要遵从当地医生的实际安排。
6、听说碳11蛋氨酸PET-CT检查,在监测复发上更好,是否选择?
W教授:蛋氨酸PET-CT扫描有时有用,但敏感性并不是很高,用的话也是合理的,但它并不重要。
小结:
在本次会诊后,顾先生认为收获很大,如W教授通过MGMT甲基化指标分析复发时间、介绍了复发后的大量可选的药物、疗法等。这些详尽指导,让顾先生和家人对未来的治疗路径、需要关注的重点更加清晰。
(来源:摄图网)
那么,提前了解这些情报,在现实中对患者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小编认为,主要在于两点。
其一,有助于在肿瘤复发后,节约患者大量搜集疗法、甄别和决策的时间,从而快速进入到新阶段的规范治疗中。须知,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因为每多耽误一点时间,患者病情就可能会上到新一个台阶,肿瘤对患者的伤害能力也会大幅提升,甚至可能因时间拖延,导致原本一些可用的治疗方案无法使用。
其二,有助于开拓患者家庭的视野,了解到所有可能用到的前沿方案或临床试验研究,避免轻易陷入到所谓的“无药可用”之中,产生绝望感。
(来源:摄图网)
如果您也希望如同顾先生一样未雨绸缪,提前了解后续抗癌思路、各种前沿治疗手段和可能有用的新研究,或希望直接预约如W教授这样的国际权威专家为您提供远程会诊服务,都可以联系我们为您快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