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物一词来源于民间经验总结,是指富有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病情的食物。很多人都知道食物相生相克的原理,但是发物是否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揭秘发物有哪些类型?癌症患者是否可以食用发物呢?
发物到底是什么?中国人为何信奉发物?
“发物”一词在我国已经拥有姓名数百年了,这是一个听起来有点痒、有点肿,还极度模糊的概念。
开始,中医理论并没有“发物”一说,发物大多是民间经验总结。
一些人吃了某种食物后,诱发伤口红肿、溃烂、或引发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这种食物就成了发物,以鱼虾羊肉等常见。
到了后来,发物又被理解为具有热性的食物,比如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胀、大便秘结的食物。
如今,“发”的概念就更加宽广,认为凡是容易诱发某些旧病或加重现有疾病的食物都可以是“发物”。比如:
生姜、花椒、羊肉、韭菜等发热之物,是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者的发物;
西瓜、柿子、凉茶、冷饮等发冷积之物,是怕冷、手脚冰凉的人的发物;
……
比如民间自古就有“膏粱厚味,足生大丁”,“螃蟹不可与柿子同吃”等饮食禁忌的说法,而发物则是与食物宜忌基本一致的观点,且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到现今,术后医生也会说,要忌口发物,用药说明上也会有忌口,可见发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疗饮食的一部分。
发物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现代营养学观点该如何理解发物?
如果说发物没有科学依据,有人站出来说,“吃了发物发得我以后都知道老实了”。而说发物有科学依据的,又很难系统地解释这个传统概念。不过,如果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出发,有很大一部分发物是这些食物。
01造成过敏的食物
食物过敏现象经常出现,发达国家的每100个人中,就约有10个人存在一种以上的食物过敏[1],过敏一旦发作,轻则嘴麻、嗓子痒、皮疹,重则皮肤肿胀、诱发哮喘甚至休克。
正因如此,如小麦、鸡蛋、芝麻、甲壳类、牛奶、鱼类、花生、大豆[2]这类容易造成人过敏的食物,占了发物的半壁江山。
此外,一些高组胺食物组胺作为过敏反应过程中重要的炎症介质,会诱发人们产生类似过敏症状。当吃了如鲅鱼、金枪鱼、不新鲜的海鲜、发酵食物、菠菜等含组胺高的食物,可能会加重全身瘙痒、长痘痘或者变肿的情况。
02辛辣刺激的食物
部分人食用辣椒、姜蒜、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会产生肠胃不适的症状,加重消化道溃疡,且刺激物质直接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皮肤病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
03高嘌呤的食物
大豆制品、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含有较高的嘌呤成分,会导致痛风患者尿酸水平升高,如果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食用此类食物,极大可能会加重病情。
04高胆固醇的食物
猪脑、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食物含胆固醇较高,有可能加重高胆固醇血症及肝脏类疾病的病症。
术后患者、肿瘤患者,真的不能食用发物吗?
在所有关于发物的说法中,还有两个说法深入人心:
“手术后不可吃发物,否则影响伤口愈合。”
“癌症患者不可吃发物,会诱发癌症。”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发物不会影响伤口愈合。
富含蛋白的食物,如豆类、蛋、奶、瘦猪肉、牛羊肉、鱼肉海鲜等,都能为伤者提供必需的营养。伤口愈合过程中,吃好喝好很重要,不吃肉怎么好好长肉呢?
如果没有海鲜过敏的情况,鱼虾蟹等都是高蛋白食物,可以放心大胆食用;同时,针对辣椒、姜、蒜等,如果没有肠胃不适,则无需禁食,可适量摄入。
其次,发物不会促进肿瘤生长。
有些人认为,患者摄入富含营养的发物会被肿瘤吃掉,肿瘤越长越大,人越来越瘦小,也因此某些患者术后拒绝高蛋白、只吃土豆白菜,过上了上个世纪的生活,体质下降,加重病情,真的是得不偿失。
根据各方研究和临床医学分析,过多的忌口会对患者带来伤害,肿瘤患者吃好喝好,可以防止机体营养状况恶化[3]。比如食管癌患者早期饮食护理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宜[4]。总结而言,肿瘤患者食用高蛋白食物,不仅不会促进肿瘤生长,还能够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发物的使用虽然没有严谨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不过作为中国人的宝贵经验总结,在医疗试验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相信伴随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发物的认知也将越来越清楚。患者在治疗过程或者预后中,如果需要对一些食物需要忌口可以咨询主治医生,在国内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也可以去美国等接受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Savage J,Johns C B.Food Allergy :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History[J]. Immunology & 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5,35(1):45-59.
[2].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条款4.4.3
[3].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指南》,2017
[4].张萍.食管癌术后的饮食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