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心太大!查出息肉后竟在肚里“养”了2年,离癌症仅半步之遥!

时间:
作者: 盛诺一家

近日,钱江晚报官方微博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杭州一位方先生在两年前体检时,发现了2公分大小的肠息肉,结果因为他存在侥幸心理,一直也没管。


直至今年年中,他因为“总想跑厕所”不得不去医院进行了再次检查,结果已经进入到了癌前病变(进展期腺瘤)阶段,距离患癌仅剩半步之遥!


微信图片_20211112104407.jpg

来源:钱江晚报官方微博


这个新闻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医生也发出提醒,肠癌是可以通过筛查来预防的一种癌症,因此一定要注意筛查,发现息肉后及时进行干预,以消除癌变隐患。


至于新闻中的方先生,他能够幸运地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病灶并及时得到治疗,意味着肠癌风险已被排除,之后定期进行肠镜复查即可。


那么在现实中,很多人都会检出的肠息肉,哪些需要特别重视?哪些又应当尽快切除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肠息肉,是肠癌的“近亲”!


息肉,是人体当中的一类赘生物(简单说就是个肉疙瘩),会在人体当中很多位置生长,如鼻腔、声带、胃肠道、子宫、胆囊等等。肠息肉,就是生长在肠道中的肉疙瘩。


之所以将肠息肉叫做结直肠癌的“近亲”,是因为它们当中,确实有一些会有癌变的风险。


像新闻中方先生检出的息肉,属于“腺瘤性息肉”,是明确的癌前病变,大多数肠癌都来自于此类息肉。不过,并非所有息肉都会癌变,比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都是好孩子,基本不会癌变。


即便同为腺瘤性息肉,细分的话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绒毛状腺瘤的癌变风险更大些,而管状腺瘤则要小一些。此外,息肉的个头越大、数量越多,则癌变风险也相对越大。


因此,上文中方先生明明已经查出了2公分的肠息肉,却还敢在肚里“养”上2年,让人不由得惊叹他真的心太大了…


2、肠息肉其实不可怕,易筛查也好治愈


虽然肠息肉可能癌变,但一方面这种概率很低,另一方面,即便是危险的腺瘤性息肉,它们的进展速度也很缓慢,往往会比肠癌早出现5-10年,且非常容易通过针对性筛查被检出。


肠镜被称为肠癌针对性筛查的“金标准”,能够及时发现肠息肉或者早期肠癌。但长期以来,很多人会因为该检查位置尴尬、不舒服等理由不愿意做。


其实,这种想法早就过时了。害怕难受,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无痛肠镜来检查。除了检查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喝很多水、肚子会比较胀(为了清理肠道),真正做肠镜的时候,因为麻药(有时是镇静剂)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实现“眼睛一闭一睁,肠镜就做完了”的效果。


除肠镜外,大便潜血和肛门指检(针对直肠癌)两种方式虽然也常见于肠癌初步检查,不过考虑到精准性的话,肠癌筛查还是要靠肠镜。


一旦通过肠镜发现肠道有异常,医生还可以在镜下进行息肉切除,并通过提取组织做病理的方式,判断息肉良恶性,指导后续的随访或进一步治疗。


3、肠癌日益高发,每个人都应当重视


肠癌在癌症圈子中,通常被称为“富贵癌”,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地区,发病率越高。就比如说在我国东部地区,发病率要比中西部高;在城市地区,要比农村地区高。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继续蓬勃发展,结直肠癌的发病人数大概率还会继续增多。今年9月份,中国新闻网就曾发布过新闻显示,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癌症数据库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已从2015年的38.8万例增加到了2020年的55.5万例,正以每年7.4%的速度快速攀升。严重威胁着国人生命健康。


微信图片_20211112104709.jpg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所以说,如何更好地应对结直肠癌,是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必修课。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知道了肠癌筛查要靠肠镜。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答案是预防和治疗。


先说预防,根据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介绍,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增加粗纤维和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尝试低剂量阿司匹林(需咨询医生)和戒烟,都是很好的结直肠癌预防方式。


再说治疗。很多人对肠癌存在误解,认为癌症乃是绝症,得了就完蛋了。但你知道吗?其实大多数早期肠癌都可以治愈,很多中期肠癌有较大机会治愈,一小部分晚期肠癌也有机会得到治愈。


以我们的邻国日本为例,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曾发布数据显示[1],在2004-2007年:


如果是I期肠癌(早期),5年相对生存率为99.10%;

如果是II期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为90.5%;

如果在III期确诊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为84.30%;

即便是IV期(有远端转移)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仍有22.90%。


整体来看,日本的肠癌5年生存率为76.50%。


*注:癌症5年生存率常用来反映某种癌症在某国确诊后的治疗效果、治愈概率等重要信息,而并非指患者只能活5年。


而据《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介绍,2003-2015年间,全国17个肿瘤登记地区数据显示,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从47.2%升高到了56.9%[2]。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显然,距日本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4、日本抗击肠癌的2个秘诀


为什么日本的肠癌预后这么好?主要源自两个方面:


其一,日本有全民覆盖的早期癌症筛查体检。通过政府长期的宣导,日本国民深刻了解到了癌筛体检的必要性,同时,遍布日本全国的大量优质医疗机构,有利于国民很方便的参与体检。


不仅如此,日本在癌筛体检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方面,追求精益求精,通过先进的仪器和先进的筛查技术(如染色技术),帮助日本医生能更好地检出微小病灶,让很多肠癌患者能更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日本手术的严谨性和优秀的技术在全球闻名。秉承了“匠人精神”的日本外科医生,更愿意不断优化技能,改良术式,在保障患者切除干净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让他们既能治好病,又能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由于结直肠癌在众多癌症当中,是少见的在各个分期均有可能通过手术进行根治的癌种,因此,擅长手术的日本外科医生,能够发挥更大的效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5、肠癌名医:上野雅资


盛诺一家已正式签约的日本消化道肿瘤外科名医上野雅资医生,正是肠癌治疗领域的佼佼者。


上野医生的恩师是因建立了日本消化道癌症手术体系而闻名的梶谷環教授(癌研有明医院前院长),在2010年4月—2019年6月期间,上野医生担任了癌研有明医院下部消化管担当部长(大肠外科部长),目前,上野医生在日本虎之门医院担任消化器官外科(下部消化管)特任部长。


在过去多年中,上野医生实施了约2500例胃肠道癌症手术,其中约有800例大肠癌手术是通过腹腔镜进行的,尤其擅长为病情复杂的患者实施高难度手术治疗。目前,上野医生已通过盛诺一家为许多原本在国内判定为“无法保肛”或“无法手术”的肠癌患者(包括肝转移、肺转移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


微信图片_20211112104831.jpg

上野雅资


日本外科学会专科医生·指导医生

日本消化器官外科学会专科医生·指导医生

日本大肠肛门病学会专科医生·指导医生

日本消化器官内窥镜学会专科医生·指导医生


对于肠癌治疗来说,获得治愈的希望主要来自于外科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因此,在确诊后如能快速预约到上野医生这样的名医,帮自己明确是否仍有机会根治、治疗方案是否恰当等问题,无疑对肠癌患者非常有价值。


不久前,上野医生已正式注册在海南盛诺一家诊所执业,可以更加便捷地为广大中国患者提供包括远程会诊、方案制订、赴日治疗等一系列服务。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与全球众多知名医院建立了官方转诊合作关系。如果您需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5-7089进行咨询!

日本虎之门医院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14
YEARS
深耕海外医疗服务行业
1000+
PARTNERS
国内外合作医疗机构
12
SERVICE CENTERS
全球客户服务中心
7000+
FAMILIES
服务重症患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