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前总统拜登的女儿——阿什莉·拜登在社交平台上写道:“2025年的夏天,是我人生最艰难的夏天之一。”
她发出与82岁老父亲散步的合影,配文里有“我们的散步与对话,像鸡汤一样治愈”的轻描淡写,也有对现实的直面——其父亲拜登在2025年5月被确诊为晚期(骨转移)前列腺癌。
拜登父女(来源:people网站)
起因是5月中旬,拜登因尿路症状就医,检查提示前列腺出现新发结节。
5月16日,进一步评估证实为前列腺癌、骨转移。医生强调肿瘤“仍对激素敏感”,这一点很关键:所谓“激素敏感”,通常意味着可以通过系统性内分泌治疗作为基石,再根据个体状况序贯或联合新型激素药、精准放疗、放射性配体治疗等进行长期管理。
拜登方面随后表示,正与医疗团队评估多种治疗与管理方案。
从临床学的角度看,“高分级+骨转移”提示疾病具有更强的进展潜能,但“激素敏感”这条信息同样重要——它把可能的治疗场景从“短促突击”拉回到“慢病化、组合拳”的框架里:先稳住全身,再精准“点杀”症状显著或高风险病灶,继而在影像与实验室指标的动态监测中迭代方案。
这也是现代晚期前列腺癌的典型路径。
两年前“小瘤子”:一次“可治”的皮肤癌,标准化地被解决
这不是拜登第一次与癌症正面相逢。2023年3月,白宫医生肖恩·康纳利在备忘录中披露,拜登胸前一个小病灶经活检证实为基底细胞癌,并明确写道:手术后,“所有癌组织都已成功切除。”
(来源:people网站)
什么是基底细胞癌?
通俗说,它像“皮肤上的慢性小祸害”:发病多、致命少,只要尽早识别、规范切除,总体预后极好。
美国癌症协会与美国皮肤科学会的专业页面均强调:外科治疗是基底细胞癌的支柱;对于面部等高风险部位或边界不清的病灶,莫氏显微外科可在保留更多健康组织的同时,提高局部控制率;而对低风险、体表小病灶,规范围切即足以根治。
该类皮肤癌在白人男性中常见,通常通过门诊局麻切除或莫氏手术达到极高的治愈率;对大多数患者而言,治疗的重点是完整切除与随访,同时做好防晒与皮肤自检,以降低新发皮肤癌的风险。
换句话说,拜登在2023年的那次皮肤癌事件,是一场流程清晰、结局友好的医疗插曲:明确诊断—完整切除—无需追加治疗—规律随访。这也解释了为何公众舆论当时并未因此而恐慌。
历史回声:从“游艇密手术”到“免疫奇迹”
拜登也不是第一个与癌症“结缘”的美国总统。
1893年夏天,美国经济风声鹤唳。为避免再度刺激市场,时任总统的格罗弗·克利夫兰在一艘伪装成度假航行的游艇上,接受了上颚肿瘤(口腔癌)切除:90分钟内,外科团队在全麻下自其口腔内切除左上颌与上腭的一部分及5颗牙,且外表看不出疤痕。多年后,完整手术细节才逐渐公开。
之后他又生活了15年,直到1908年在普林斯顿因心力衰竭并发肺血栓与肺水肿去世——与当年的口腔癌无关。
这段“密手术”的传奇世人知之甚少,而另一位与癌症抗争的美国总统,知名度就高多了。
2015年,原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宣布患恶性黑色素瘤肝脑转移。所幸,时代不同了:他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叠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同年12月即宣布影像学“肿瘤完全消失”。
晚年的卡特长期处于无癌生存状态,并于2024年12月29日在家中去世,享年100岁——成为美国总统中长寿的纪录保持者。
(来源:联合早报)
卡特之“长寿”,是现代肿瘤学写给世界的一张答卷:当放疗与免疫等“武器库”协同时,晚期不等于末路。
把数字摊开:拜登的前列腺癌美国生存率有多高?
把疾病当成地图,统计就是指南针。
SEER(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项目)的统计显示:总体来看,美国前列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为97.9%(2015–2021)。分期越到早期,生存率越接近“满分”:局限期与区域期均为100%。
如果发展到远处转移阶段,5年生存率虽然大幅降低,但仍然有37.9%的患者能够达到“临床治愈”。
美国不同分期的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
这两组数字并非为某个个体“算命”,却清楚地告诉我们两件事:
早诊是王道;
即便晚期,也并非没有实现多年生存、甚至“长期缓解”的可能。
将这把“统计尺”放回拜登:
他属于高分级+远处转移人群,但“激素敏感”意味着内分泌治疗+多学科联合仍有发力空间。
现代医学对这类患者的目标,常常不再是“立刻清零”,而是让疾病进入长期可控轨道,以更长时间、更高质量的生活为标的。
写给晚期患者:把绝望拆成步骤,很多“后来”都能惊喜
许多读者问:“晚期癌症还能治愈吗?”
诚实的答案是:有,但不常见;可贵之处在于“争取可能性”。
争取的方式,往往不是“猛踩油门上手术”,而是按顺序做对事:
第一步:先确诊,再动刀。
外科当然重要,但“马上手术”并非金科玉律。以结肠癌为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诊断后3-6周再手术的患者,5年总生存反而优于1-3周手术的;III期患者在9周内手术总体无差异——这说明花时间完成影像分期、病理复核与多学科讨论,是值得的。
第二步:把医生从“单兵作战”升级为“战斗群”。
从卡特的“放疗+免疫”到复杂头颈肿瘤的“外科—整形联合”,真正改变结局的,常常是MDT(多学科合作)带来的精细分工与策略迭代。在成熟的癌症中心,复杂手术由团队“统筹拆解”,连手术能否做、何时做、怎么做都更稳妥,成功率与生活质量由此提升。
(来源:摄图网)
第三步:少一点“过度”,多一点“保留”。
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就是个典型例子:它能帮助避免大量不必要的腋窝清扫与终身淋巴水肿等并发症。我们的一线观察也反复提示:精准评估后再手术,往往比“切得多”更重要。
第四步:拥抱新技术,但别迷信“万能钥匙”。
现代肿瘤治疗已进入“武器库时代”: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细胞疗法、疫苗……真实世界里,晚期实现长期无病生存甚至“临床治愈”的个案并不少见,但要进入合适的队列,而不是被网络“特效药”带偏。
第五步:把癌症当“慢病”来管理。
尤其在前列腺癌这类对内分泌高度敏感的肿瘤中,“长期、个体化、可调整”的组合管理很关键:全身治疗稳住曲线,针对性放疗/放射性配体缓解症状与控制高危灶,按随访结果动态切换“档位”。这是一条可以一直走下去的路。
结语:
总统也是病人。
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更容易把自己放进“标准化诊断—多学科评估—谨慎而精准的治疗—长期随访管理”的轨道里。从克利夫兰的“游艇密手术”,到卡特的“免疫奇迹”,再到拜登把晚期前列腺癌纳入“慢病化”治理——医学与制度的进步,让一场场“硬仗”变成可管理的长跑。
对普通患者而言,可复制的不是某个明星药名,而是按顺序做对事的就医方法论:不慌不忙地把诊断做透,坚决寻求二诊与MDT,追求少伤害但够有效的治疗,剩下的交给时间与科学。
(来源:摄图网)
参考来源:
1.https://people.com/ashley-biden-addresses-divorce-and-dads-cancer-diagnosis-11802781?utm_source
2.https://people.com/all-about-joe-biden-cancer-diagnosis-11737452
3.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prost.html
【盛诺一家】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出国看病、全球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服务。
海外医疗服务为什么选择盛诺一家?
- 与美、日、英近 50家 顶级医院官方签约合作
- 服务团队 70% 具医学背景,专业可靠
- 全球 15个 服务中心,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 医疗费用享 5%-40% 专属折扣
- 60%客户通过老客户推荐,满意度高达 99%
如果您或家人想了解海外就医方案?
📞 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400-855-7089 或通过
🌐 盛诺一家官网 预约咨询,获取专业建议,开启全球精准医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