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发现癌症马上手术不能拖?权威研究:这个时间手术治愈率更高!

时间:
作者: 盛诺一家

也许是受外科医生影响,也许是自我灌输,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癌症患者和家属对癌症治疗有种近乎“固执”的观念:


只有手术才能治愈癌症!所以,发现癌症后最重要的是马上手术,晚一天癌细胞都可能发生转移;而一旦转移,就意味着患者再也无法被治愈……


事实真是这样吗?今天,就和大家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01

只有手术才能治愈癌症?


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么,你的思想和认知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首先,不得不承认,手术是治愈癌症的最主要手段,尤其是随着癌症早期筛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因为当癌症被早期发现时,意味着只有一处原发病灶,还没有发生转移。这时候,只要通过手术把原发病灶切除干净,绝大多数实体瘤癌症都可能得到治愈。


图片
(来源:摄图网)


这样做的前提是:确诊癌症是早期,没有其他病灶。否则,如果有潜藏的转移病灶没有被发现,手术不仅对治疗毫无益处,还可能错过最佳治愈机会,让患者病情快速复发,出现其他进展可能。


国内头部海外医疗机构盛诺一家就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


图片

患者是深圳一家上市公司高管的父亲,因为下体部位的皮肤上长了一个小瘤子到医院就诊。特需门诊的老教授只看了看片子,便非常有把握地说:“皮肤基底癌,恶性程度很小,不易转移,切干净就行了。


手术很快进行了,但患者腹部却一直红肿、疼痛,医生解释说是术后水肿,需要慢慢吸收。


一年后,患者因为搬东西闪到腰再次到医院就诊。医院副院长拿着患者的核磁结果和既往病历一脸疑惑:“皮肤癌怎么会骨转移呢


进一步检查后,结果更加让人疑惑了,不仅骨、淋巴都转移了,上一次手术切除的地方也开始复发,结肠上还发现一个阴影。


就是在这个时候,患者儿子联系到盛诺一家,坚决带父亲前往美国寻求治疗。


在美国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经过多学科病理会诊,美国医生给出了最终的诊断结果:一年前,患者患的就不是皮肤基底癌,而是结肠癌,通过皮肤表现出来了;腹部的疼痛也不是水肿,而是复发。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骨转移,因为结肠癌骨转移本来就很常见。


至此,患者一家后悔莫及,虽然病情明确了,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愈时机。



图片

患者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就医诊室

图片

其次,虽然手术是治愈癌症的最主要手段,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早已不是唯一的癌症治愈方式。


一方面:

化疗、放疗和手术并称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很多癌症即便能够手术,也离不开放化疗的配合;

部分癌症还可以直接通过放化疗达到治愈的效果。


如鼻咽癌等天生对放化疗敏感的癌症。老戏骨李雪健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在2001年查出鼻咽癌,如今20多年过去仍然活跃在荧屏上。


图片

李雪健与刘德华等出席《流浪地球2》发布会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肿瘤学专家张玉蛟教授曾说:放疗治愈,或者参与治愈了超过30%的(癌症)患者。


而全球首个用化疗治愈实体癌症的医生,其实就来自中国东北


他的名字叫李敏求,发现并验证了用化疗治愈子宫膜绒毛癌患者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他也因此在1972年获得了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成为头位获得该奖的华人医学家。


图片
(来源:新浪微博)


另一方面:

除了“三驾马车”,靶向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癌症疫苗等新技术、新疗法的出现,也让人类已经有了更多对抗、乃至治愈癌症的方法。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2013年发现淋巴瘤时已经到了四期(也就是晚期),但是经过规范化疗和靶向治疗,早已度过5年生存期实现临床治愈。


图片

李开复(来源:每日金融)


还有《凤凰周刊》原主编师永刚,因罹患罕见的“肾上腺皮质癌”,他一度被医生判断“时日无多”。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前往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通过参加新药临床试验,10年过去他仍然像正常人一样活着,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无国界病人》一书,希望帮助到其他“绝望”中的患者。


图片

(来源:一节生姜)


在癌症新疗法方面,就不得不提到如今国内大火的、号称“120万一针治愈癌症”的CAR-T疗法。其实早在2012年美国就开始了CAR-T疗法的临床试验,截至2022年已经获批上市了6款CAR-T。


全球头个被CAR-T疗法治愈的晚期白血病患儿名叫Emily,被奥巴马在美国白宫接见过,如今已经无癌生存11年。


图片
Emily无癌11年纪念照


癌症疫苗国际上也有很多新的进展。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Abramson癌症中心研发的一种新型癌症疫苗,就让一位46岁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体内癌细胞完全消失,并且实现5年无病生存,达到临床治愈。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02

发现癌症马上手术不能拖?


这可能是更大的一个患者和家属的认知误区。


关于癌症手术时机的选择,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曾经做过一项囊括187394例结肠癌患者的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


  • 诊断癌症后3-6周再手术的患者,比1-3周内就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更高;

  • 如果是III期的患者,等待3-6周和等待6-9周手术,没有生存率上的差异,只有等待超过9周后,才会降低患者生存。


该结果2021年发表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官网上,不可谓不权威。


图片
(来源:NIH官网截图)


为什么不是尽快手术、患者生存效果更好呢?


原因在于:癌症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而是一种攸关生死的重大、复杂疾病,且涉及多个学科,有较高的误诊概率。而正确治疗的前提是精准的诊断,只有诊断明确了,再经过多学科的讨论,才能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精准的诊断,前提又是充分的检查和分析,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目前,全球医学界公认的癌症诊断“金标准”,仍是病理活检,仅安排穿刺取病理组织、再经过实验室分析出病理报告,就最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而很多医院的穿刺可能还要排队、病理医生数量也不足,会更加拉长这个时间。所以频频出现外科医生仅凭CT影像结果就给患者做手术的情况。


另外,癌症也不是一夜之间就长成的,检查发现前可能在患者体内已经潜伏了几年、十几年。如果还没有对癌细胞进行刺激性治疗,也不会一夜之间就转移了。延迟治疗虽然不是完全零风险,但相比充分检查、明确诊断、完善制定方案的价值,那点风险是完全值得的。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原则上,在开始癌症治疗前,患者至少需要在当前就医医院外,寻找一次第二诊疗意见。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寻求美国、英国、日本等海外权威医院专家的第二诊疗意见,甚至是多学科二诊意见。

单个医生的能力、视野、经验都是有限的,加上目前国内医院就医主要还是科室单兵作战模式:如果挂的是外科医生的号,给出的意见可能偏向手术;如果是放射科医生的号,主要考虑的也只是能不能放疗……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癌症中心主任于金明教授就曾强调说,肿瘤患者有且仅有一次最佳治疗机会。

怎样抓住这仅有的一次最佳治疗机会呢?是匆匆忙忙就走上手术台吗?


肯定不是。而且,医疗行为是不可逆转的,一些因为初次治疗失误导致的后果,可能是患者不能承受之重。

03

盲目手术对患者危害有多大?


笔者曾经看过一篇《一车皮一车皮的鲜嫩乳房就这样被切了》的文章,印象非常深刻。


文中提及,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等医疗发达国家的乳腺癌手术就已经进入了保乳时代。在美国,有64%的患者都可以保住乳房,而中国有88.8%的患者都被切除了乳房。也就是说,10个患者里有9个都要忍受乳房切除带来的身心伤害,而有很多患者本来是可以保住乳房的。

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番查证。


在“2017北京乳腺癌高峰论坛”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专家带来了乳腺癌大数据专场报告和讨论,数据令人震惊:我国T1期(肿瘤直径在2厘米以下)的乳腺癌患者,保乳率只有23.6%;而美国则是69.8%;荷兰甚至达到74.9%。

而不必要的切除对患者影响有多大呢?


首先是身体上的。乳房一侧的缺失导致患者身体两侧重量不一致,造成脊柱侧弯,甚至会在行走时因失去平衡而摔倒;与乳房切除同时进行的淋巴结清扫,也会导致患者上肢水肿、感觉障碍……


这些并发症像枷锁一样,长期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图片
国外乳房切除患者的胸部


图片
淋巴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

其次是心理上的。很多女性患者切除乳房后,无法接受自己的样子,终日抑郁,甚至都不敢照镜子。而乳房没了,也严重影响夫妻生活,容易导致伴侣变心,给女性带来的打击不亚于疾病本身。


张莉就是这样一位受害者。


2014年,她查出乳腺癌,幸运的是还属于早期。但因为已经生过孩子了,医生建议她直接进行全乳切除,称这样可以降低复发。当时丈夫拍着胸脯保证不会介意……但3年后,真爱败给了现实。没有被疾病打垮的她,被一纸离婚协议深深伤害。

乳腺癌手术影响患者的,更多的还只是生活质量,但不是所有癌症都像乳腺癌生存率这样高,有的癌症如果盲目手术,可能直接断送掉患者的生存希望。


笔者一位朋友的父亲,就是在发现肺癌后,因为本身就是北京的大三甲医院发现的,没有寻求第二诊疗意见,就匆忙听医生的安排了手术。不到半年,病情就再次复发,而且出现了脑转、骨转,没多久就过世了。


第一次手术前有没有完全诊断清楚?手术方案是否是最优选择?目前已无从考究,但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手术毫无疑问是失败的。甚至不发现、不治疗,患者都可能活得更长。


04

结语:


谈了盲目手术的危害,那么,患者和家属作为非专业人士,怎样才能把握住合适的手术时机呢?


“咚咚癌友圈”兰田医生在一篇科普文章中提出的观点,笔者非常赞同。


概括起来就是三点:


①早期癌症,不急于开刀(做好充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能做病理活检的一定要做病理活检,有病理结果才能确诊;尽可能寻求第二诊疗意见)


②中晚期癌症,不执着于开刀(手术不是治愈癌症的唯一方法,也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有的患者可能已经没有手术指征,强行手术只会带来更差的结果;即便能手术,通常也不是直接手术,而是需要结合其他治疗)


③晚期癌症,不盲目开刀(以当前的医疗水平,大多数晚期癌症都不适用于手术;如果不是权威医院多学科团队的谨慎评估结果,都不建议患者选择)


此外,不管是什么分期,不管理由有多充分,如果这是患者看的第一家医院、第一位医生,都不建议立即手术。


图片
(来源:摄图网)


最近恰逢国内医疗反腐,很多医院对“可手术、可不手术”的,都一律“不手术”。


这何尝不是一种好事。既然是“可手术、可不手术”,至少说明手术理由并不充分。鉴于医疗行为的不可逆性,患者选择不手术,继续找更好的医院、更好的医生寻求二诊意见,无疑是更加稳妥的选择。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更加谨慎的对待!


参考来源:
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研究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666557/
2.2017北京乳腺癌高峰论坛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大数据专场
http://news.medlive.cn/cancer/info-progress/show-127187_53.html
3.国人抗癌10大误区[1]:盲目开刀,断送性命
https://mp.weixin.qq.com/s/-W5hnt_eovqMtVHmYG6JFg
转载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zNl2PZ-r_5Nd5kRis-90w
原文标题:发现癌症马上手术不能拖?真相:盲目开刀更易断送患者生命!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塘泊虎(tangbohu-001)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与全球众多知名医院建立了官方转诊合作关系。如果您需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5-7089进行咨询!

出国看病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 癌症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14
YEARS
深耕海外医疗服务行业
1000+
PARTNERS
国内外合作医疗机构
12
SERVICE CENTERS
全球客户服务中心
7000+
FAMILIES
服务重症患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