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天气一冷、新冠就来?这波“祸首”是它!Paxlovid还有效吗?

时间:
作者: 盛诺一家

近期,随着北半球气温下降,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似乎又有“抬头”之势。


图片
来源:摄图网


  • 美国:上周四,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公告称:美国各地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正在迅速增加。另据美国联邦数据,在12月3-9日,2449名加州人因感染冠状病毒而入院,比上个月增加了40%。

  • 欧洲:欧洲国家新冠疫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中旬,新冠病例在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等欧洲多个国家出现指数级增长

  • 东南亚:新加坡卫生部(MOH)发布的数据显示,同样在12月3-9日的一周内,新加坡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超过5.6万例,前一周(3.2万例)增长了75%。

  • 中国:国家疾控中心12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在11月1-30日,全国范围内共报告新增新冠重症病例135例、死亡病例8例近日,国家疾控局已正式发文,建议公众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接种疫苗。


主要流行变异株均指向它!

     

本次新冠来袭,有一种新的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增加,截至12月10日已在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到,包括我国。


它就是JN.1变异株


图片

(来源:摄图网)



  • 美国:美国CDC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11月27日,JN.1预估在美国流行变异株中的占比不足1%;但到12月8日,这一数字已经上升为15%-29%,成为美国两种主要流行株之一。

  • 欧洲:在欧洲多个国家均已发现JN.1变异株的高速传播。在丹麦,JN.1甚至已经覆盖了50%的人口;在英国,JN.1每周增长率预计为84.2%,传播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已知的变异株。

  • 新加坡:新加坡卫生部明确指出,JN.1已经是新加坡当前的主要流行变异株。

  • 中国:据国家疾控局12月15日发布的信息,截至12月10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


JN.1到底是什么来头?

     

据了解,JN.1是BA.2.86新冠毒株的子代

2023年8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一种新的SARS-CoV-2变异株命名为BA.2.86,并将其列为“监测中的变异株”。因为该变异株携带有大量(超过30个)基因突变,可能更具传播性。

我们上一次看到新冠病毒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还是在奥密克戎出现的时候。”丹麦Statens血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orten Rasmussen说。

美国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进化生物学家Jesse Bloom则认为,BA.2.86可能是奥密克戎毒株BA.2的后代。
 

图片

美国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中国项目执行董事一行访问盛诺一家


JN.1会导致住院和死亡人数上升吗?

     

目前来看,JN.1可能具有一定的传播性,但还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感染JN.1后病情会更加严重。


英国卫生监督局在8月18日的报告中曾表示,BA.2.86中的大量突变,预示着其免疫逃逸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系负责数据完整性和分析的医学副主席Stuart Ray博士亦指出,尽管BA.2.86与其他毒株“非常不同”,但“尚不清楚其是否会对重症病例数量或美国的管理/预防策略产生大影响”,可能不会导致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上升。


图片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是盛诺一家签约合作医院,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感染新冠时,就有该院专家参与治疗


此外,WHO对包括JN.1在内的BA.2.86变异株临床重症感染风险,也只评价为低等。也就是说,其导致重症的风险目前并不高。


PaxlovidJN.1还有效吗?

     

国内刚刚放开新冠防控时,新冠特效药Paxlovid曾一药难求。那么,对于新的JN.1变异株,Paxlovid还有效吗?
 

图片

Paxlovid资料图(来源:新浪财经)


据了解,当前已有的抗新冠病毒药,主要是针对3CLpro(3CL蛋白酶)和RdRp(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两个靶点。其中,3CL蛋白酶抑制剂是国际主流的抗新冠病毒药物,Paxlovid也是此类。


3CL蛋白酶抑制剂的工作原理是:


  • 新冠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前体蛋白,需要在3CL蛋白酶作用下拆装重组,以产生对病毒生存、繁殖非常重要的结构蛋白

  • 而3CL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3CL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干扰病毒复制过程,达到抗病毒效果。


而且,3CL位点高度保守,还不易受病毒突变影响,具有广谱抗冠状病毒活性。至少目前还没有发现JN.1有3CL蛋白酶突变表现,所以Paxlovid等3CL蛋白酶抑制剂JN.1变异株仍然有效。


Paxlovid与其他药能否同时使用?

     

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由于新冠感染者很多都是老人,不少患者本身具有基础病,正在服用或者需要定期服用一些其他药物。这时不能贸然使用Paxlovid,应该尽量在临床医生指导下用药。


去年12月,盛诺一家“全球专家公益直播”曾邀请美国哈佛博士直播,为国人分享“老年人使用新冠药Paxlovid的20个问题,其中就涉及到很多药物兼容性的问题。下面整理几个,但仅供参考:
 

图片

哈佛博士在盛诺一家直播间讲解老年人如何使用Paxlovid


  • 他汀类降脂药:如果患者正在用他汀类的药物,建议先停止用药,降血脂药停用5天影响不大。因为Paxlovid可能影响患者的肝功能和酶的代谢,比较常见的是增加药物在身体内的时间,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如果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同时服用Paxlovid,可能带来副作用。

  • 抗凝药:稀释血液的药物、抗凝药物都需要持续使用,不能让患者停药。这类患者同时使用Paxlovid没有办法完全规避风险,需要平衡风险和好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患者如果有更高的出血风险,则需要避免做一些可能导致出血的动作,包括刷牙;如果患者之前服用的是高剂量抗凝药,则可以减少一半剂量。

  • 帕金森药,如Madopar(美多芭)、Azilect(雷沙吉兰):帕金森是运动障碍疾病,如果停药,会导致患者震颤发作,吞咽有问题,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所以这类患者在使用Paxlovid时,需要继续服用帕金森药物来减少震颤发生,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

  • 抗生素:Paxlovid和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左氧类药物等抗生素没有相互作用,可以正常使用;和利福平有相互作用,需要避免同时使用。

  • 降糖药:糖尿病患者不需要停药或减量。但需要注意,降糖类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泻,从而引起脱水。在同时使用降糖药和Paxlovid时,患者需要大量饮水,以防止出现脱水状况。

  • 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感染新冠后,给患者造成不舒服的主要原因就是脱水,而脱水是发烧和腹泻产生的。这两种退烧药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半衰期更短一些,布洛芬的半衰期更长一些,所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会减少对肠胃的刺激。此外,布洛芬是从肾脏代谢的,有肾脏基础病的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而对乙酰氨基酚是肝脏代谢的,有肝脏基础病的可以选择布洛芬。

  • 肿瘤化疗药:化疗药的种类非常多,代谢机制也不一样。如有的化疗药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和Paxlovid同时使用会加重患者肝脏负担。所以肿瘤患者使用Paxlovid前,需要和肿瘤医生沟通。


接种疫苗对预防JN.1还有效吗?

     

WHO报告显示,接种含有XBB.1.5成分的新冠病毒疫苗预防JN.1变异株仍然有效。
 

图片

(来源:摄图网)


据新加坡卫生部12月15日发布的信息,在2023年7月1日至11月30日收治的住院和重症监护新冠病例中,没有接种疫苗加强针的患者数量比已接种者多出1.6倍。

显然,没有接种加强针的患者重症风险更高。


图片

(来源联合早报)


另据美国CDC官网12月15日发布的报道,美国18岁以上的成人中,已经有18.3%接种了更新疫苗,65岁以上则是37.4%。同时,CDC也在敦促美国居民尽早接种疫苗。

据医学界报道,目前我国已有6款与XBB抗原相关的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包括3款重组亚单位疫苗、2款mRNA疫苗和1款腺病毒5型重组疫苗。国家疾控局也已正式发文建议公众接种疫苗。


本轮新冠影响国际旅行吗?


首先,从出入境政策方面来看,目前各国均未对今冬的新冠传播情况作调整。


以国内患者出国就医的主要目的地美国为例:今年5月,美国取消了国际游客入境美国需要出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的限制;今年10月,美国交通部发布通知,自11月9日起进一步增加中美直飞航班。
 

图片

中美之间航班数量变化(来源:观察者网)


此外,目前盛诺一家转诊到国外就医的患者,不管是去美国、英国还是日本,也都没有遇到任何出入境方面的障碍。除了办理医疗签证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一般10个工作日左右就能见到国外医生。

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有出国就医的需要,想了解当前如何办理,可联系我们,盛诺一家专业医学顾问,会为您提供一对一解答。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与全球众多知名医院建立了官方转诊合作关系。如果您需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5-7089进行咨询!

新冠口服药 新冠特效药 Paxlovid 医学前沿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