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其实,有的癌症治疗是“多余”的!

时间:
作者: 盛诺一家
癌症诊断仿佛是一道晴天霹雳,令患者和家属无所适从。然而,现实并非总是如此悲观。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某些癌症发展极其缓慢,对生命威胁有限,被称之为“惰性癌症”


在这类惰性癌症面前,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惰性癌症:不一定要治疗的癌症


惰性癌症(Indolent Cancer),是指恶性程度较低、短期内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小的一些癌症类型。这些癌症的共同特征是:进展速度极其缓慢,有时甚至在患者一生中,都不会引发症状或危及生命。例如部分类型的前列腺癌、乳头状甲状腺癌、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这些“慢性病”性质的癌症,为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与其仓促采取侵袭性治疗,不如通过定期监测,或低负担的药物控制,与疾病“和平共处”。


在既往14年中,盛诺一家也服务过许多“惰性癌症”的患者。他们原本已经做好了与癌症“艰苦作战”的准备,甚至已经接受了一些创伤性的治疗。但到国外就医后,却被告知: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这些并非必选项,只要清楚肿瘤的特性,选择“不治疗”或“少治疗”,也许才是更好的“治疗”。


比如下面这两个案例:


案例1:W先生,前列腺癌,11年未治疗


2014年,W先生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并且预约到了一位极权威的外科名医主刀。但是,前列腺癌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性神经造成不利影响,而他当时还很年轻……


于是考虑再三后,W先生取消了手术预约,选择前往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前列腺癌是欧美更为高发、更为常见的癌种。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网介绍,美国的前列腺癌整体5年生存率已经高达97.5%,每100位前列腺癌患者中,有约98人能够得到临床治愈。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网)


这一去,就完全改变了W先生的治疗。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医学团队评估后,认为其所患是前列腺癌中的惰性类型,只需要积极监测就行,不需要做任何治疗。


这大大出乎了W先生的意料。一开始他的心都是悬着的,但如今11过去了,他仍然生活如常,根本看不出是一名癌症病人。


案例2:H先生,骨巨细胞瘤,术后药物控制近6年


H先生在2013年发现双肺有多发结节,一直随访观察。直到2019年因为结节有缓慢增长做了PET-CT,结果显示椎体也有占位,医生怀疑是恶性的,从其他部位转移到了肺。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给他做了肺部减瘤手术和术后病理。但病理会诊却未能明确诊断,而是给出了三种可能:巨细胞型骨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


这让H先生彻底迷糊了。他的一位朋友曾经在美国治疗过肺癌,得知这一情况后,极力推荐他去美国看看。在这种情形下,H先生于2019年年底,选择了前往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就医。
 
盛诺一家

图片

MD安德森癌症中心


在这里,美国医生给他重新做了病理,结果显示为骨巨细胞瘤。这是一种相对罕见、大多良性的骨肿瘤,但有局部侵袭性,能破坏骨组织,导致疼痛、骨折甚至功能障碍,少数情况下可能转变为恶性或远端转移。


H先生正是从椎体转移到了双肺。那接下来该怎么治疗呢?


MD安德森的多学科团队讨论后认为:之前的肺部减瘤手术并没有完全切除干净,即便二次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也还是需要做全身化疗;同时鉴于骨巨细胞瘤的特性,可以优先考虑用药物进行控制,让患者避免二次手术。


就这样,H先生在美国接受了一段时间的地诺单抗单药治疗,然后回国,后续只需要定期复查。疫情后,他在国内复查,有医生建议说:你现在控制地这么好,没什么风险,可以通过手术把椎体的原发病灶也切掉。


但这时他已经不随便做治疗决定了,而是咨询了美国医生的建议。美国医生仍然建议继续用药,即使耐药了,骨巨细胞瘤进展也很缓慢,到时再考虑手术或其他疗法不迟。


H先生听从了美国医生的建议,至今控制良好。


患者如何避免过度治疗?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W先生完全没有做任何治疗,11年后仍然正常生活;H先生如果从发现肺部病灶起已经12年了,在国内做了手术,险些二次手术,在美国医生的建议下用药得到了长期、良好的控制。


这充分说明了:癌症并非都需要立即、马上治疗,也并非都需要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对于部分癌症,治疗过度可能带来更多痛苦和负担。


科学研究表明,过早手术、放化疗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免疫力下降,甚至对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而积极监测策略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定期复查随时掌握病情,既能避免过度干预,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此外,多学科团队的评估在这种治疗选择中至关重要。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癌症治疗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像中轴线,代表“指南”“标准疗法”;另一个维度则像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不远离,但却不是固定的,代表“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


在普通医院,遵循“标准疗法”是规范的选择;但在一些有条件的医院,甚至是探索、制定“指南”的医院,给患者的治疗方案往往不是简单的“标准流程”,而是需要根据癌症类型和特性,以及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多维因素定制。


如上面两个案例中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就是全美乃至全球癌症治疗的“灯塔”,连续多年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的美国医院癌症专科排名中位居榜首,也是美国“癌症登月计划”的主要实施单位。美国前总统卡特,就是在这里治好了他的晚期癌症并活到100岁,前不久刚刚过世。
 
盛诺一家

图片

2015年,卡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叙述自己的病情

(来源:卡特中心)


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患者的治疗方案就完全是个体化的,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是多学科团队在共同探讨、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近年来,已经有很多中国患者到这家医院就医,寻求高质量的治疗。


言归正传,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怎样才能规避过度治疗?


1.在能力范围内看更好的医院、更好的医生:对于癌症这样的重大、复杂疾病,地方性小医院基本可以排除,能到省会城市看的,就不要待在本地;能到北上广看的,就不要局限在本省……同理,有条件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医疗发达国家的权威医院治疗的,也完全有选择的权利。


2.初次治疗前,一定不要只看一家医院:癌症的初次治疗非常关键,尤其是手术,可能决定后续治疗的走向,一旦走偏,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或不必要的生命损失。在初次治疗前,找另一家同级别或更高一级医院的专家寻求第二诊疗意见,可以大幅降低误诊误治和过度治疗的发生。


3.避免盲目求“快”:有的患者一听到“癌症”心里就慌了;一听说“随时可能转移”,就恨不得马上手术……事实上癌症在患者体内悄然发生,通常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做过一次囊括187394名癌症患者的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诊断癌症后等待3-6周再手术的患者,比1-3周内就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更高!
 
盛诺一家

图片

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网上


这3-6周用来干什么呢?


其实就是在能力范围内找到适合的医院和医生,做全面且详细的检查,获得精准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是患者获得好的治疗结果的基本前提。


癌症治疗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着急”并无益处,还可能导致错误、过度或落后的治疗,且不可逆转。


所以,如果您身边有朋友正遭遇癌症的威胁,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也许可以防患于未然。如果需要医疗资源方面的支持,尤其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权威医院,可以在线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帮助。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与全球众多知名医院建立了官方转诊合作关系。如果您需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5-7089进行咨询!

MD安德森癌症中心 医学前沿 美国看病指南 新药新技术 美国 去美国看病 美国看病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14
YEARS
深耕海外医疗服务行业
1000+
PARTNERS
国内外合作医疗机构
12
SERVICE CENTERS
全球客户服务中心
7000+
FAMILIES
服务重症患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