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一项震撼全球的突破性抗癌技术终于出现了: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为“分子手提钻”(Molecular Jackhammer,MJH)的纳米级机器,只需使用近红外光照射,就能让“钻头”在癌细胞表面产生超高速“振动”,导致癌细胞死亡!

在体外测试中,MJH成功杀死了99%的黑色素瘤癌细胞,而在小鼠试验中,50%的肿瘤小鼠在接受该治疗后,成功实现无癌。
这项研究由美国多所知名科研机构联合完成,包括德州农工大学、莱斯大学和享誉世界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该院不仅是美国癌症专科排名常年#1,也是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机构。
这项研究发表于《自然·化学》期刊,也是全球头一个通过机械力直接破坏癌细胞膜的疗法。
1
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常用于医学影像检查的荧光合成染料——“氨基花青分子”(MJH),可以附着在癌细胞的细胞膜上。当MJH遇到近红外光时,其内部的原子会产生超高速共振,“纳米钻头”就会对着癌细胞表面不断冲击,撕裂其细胞膜,之后癌细胞会很快死亡。

传统的光热治疗、光敏治疗采用的多为可见光,这类光在人体中只能穿透0.5cm,深度不够;用于激发MJH的是近红外光,理论上可深入人体达10cm,顺利抵达人体器官和骨骼,这也是MJH被科学家们寄予厚望的核心优势之一。
2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三位“分子机器”领域的先驱者。其中一位是荷兰化学家伯纳德·费林加(Bernard Feringa),他成功发明了可以旋转的“分子马达”。
MJH研究的负责人——美国科学家James Tour教授,基于费林加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了“分子手工钻”,可以打破细菌、真菌、癌细胞的外部结构屏障。Tou教授表示,MJH是新一代的分子机器,经过改进后,其运动频率较费林加研发的“分子马达”,高出百万倍级别。
在实验室中,MJH成功消灭了99%的黑色素瘤癌细胞;在动物试验阶段,MJH让接受治疗的一半黑色素瘤小鼠肿瘤完全消失且未再复发。
莱斯大学的化学家Ciceron表示,MJH的分子结构会“亲近”癌细胞表面,因此具有肿瘤针对性,不容易误伤好细胞。
3
这项研究的动物实验,是在全美癌症专科排名常年占据#1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完成的。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成立于1941年,位于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市,是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癌症治疗中心。医院接诊的患者来自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各国政要和商业精英。如韩国首富、三星集团前董事长李健熙(Lee Kun-Hee),就曾于2000年因肺癌至MD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治疗。
2018年医院免疫学家James Allison教授,因在肿瘤免疫领域做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重启的“癌症登月计划”,也是MD安德森癌症中心蕞先提出和实施的。
2015年,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与盛诺一家正式签约,共同致力于为来自中国的癌症患者高效提供医疗服务。

4
MJH并不是抗癌药,所以永远也不会耐药,这就解决了传统抗癌药物蕞大的问题之一:治疗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药物都会耐药,癌细胞“进化”出了抗药性后,治疗效果显著下降,难以继续控制病情。
MJH属于“物理疗法”,因此癌细胞怎样进化,都难以产生抗性。就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MJH具有良好的癌细胞针对性,不容易伤及健康细胞,理论上可能长期、反复使用。
德州农工大学教授Jorge Seminario说:“这是一种几乎不可能产生抗性的新型抗癌疗法,也有望将成本降到比传统疗法更低。”
虽然MJH的前景非常可期,但广大癌症患者和家属朋友们需要了解,该疗法仍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科学家们还需继续推进各种测试,以积累更多的研究数据,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从靶向药到CAR-T疗法,从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到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再到今天的“分子手提钻”,随着越来越多的前沿抗癌疗法不断涌现,帮助人类在癌症的“铜墙铁壁”上,凿开一条又一条裂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面墙壁终将轰然倒塌,所有人从此都无需再“谈癌色变”!
参考来源:
https://phys.org/news/2023-12-molecular-jackhammers-rupture-melanoma-cells.html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4-01-molecular-jackhammers-drill-pathway-canc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