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6名医生和医护工作者患癌后的自白:她在凌晨两点计算自己的生存率…

时间:
作者: 盛诺一家
引言


我们常以为,医生是不怕生病的人。因为他们懂病、识药、会判断。但当癌症”这两个字落到他们自己身上,一切专业与理性,往往在一瞬间瓦解。他们也会恐惧、也会痛哭、也会在半夜醒来问自己还能活多久。


本文讲述6名医生和医护工作者亲历癌症之后的真实故事。他们从白大褂那头走进了病房这一头,从“你要坚强”变成了“我也害怕”。而正是这一场亲历,让他们成了更懂病人的医生。他们的故事,或许能给正在经历癌症的你,带来某种力量。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1

Douglas Flora医生
肾癌


Douglas Flora是一名肿瘤科医生。他自认为是一个非常具有同理心的人,这也是他选择成为肿瘤科医生的原因之一。


然而,当他在2017年被诊断出患有肾癌时,他对自己脑海中出现的念头感到震惊。他的思绪迅速跳跃,开始思考治疗方案、生存数据以及对妻子和孩子的担忧。


一切都开始变得昏暗,没有希望,美好的事物都消失了。Flora医生说。


Flora医生表示,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每天都在指导患者应对危及生命的诊断和可怕的决定,因此人们可能认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更能应对自己的诊断、治疗和死亡。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尽管他是肿瘤科医生,但面对自己的癌症诊断时,他的专业知识并未带来安慰,反而使他迅速联想到各种可能的后果和情绪负担在面对生死时也会经历强烈的情绪波动。


2

Karen Hendershott医生
乳腺癌


Karen Hendershott医生是一位乳腺外科肿瘤学家。2017年1月,她在洗澡时触摸到腋下有一个肿块。几乎可以确定是已经扩散到淋巴结的局部晚期乳腺癌,需要手术、放疗和化疗。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她低声咒骂了几句,然后前往医院。在那里,她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Hendershott医生表示,过度了解也有不利之处。“我认为,有时候一次性知道一切比起给自己时间慢慢接受并逐步处理要困难


这表明,过度了解使医生无法逐步适应和接受诊断结果,反而增加了心理压力,因为他们过于清楚可能的后果。


在面对治疗决策时,Hendershott医生的专业知识使她有信心采取更激进的治疗策略因为她对风险和可能性有清晰的了解“我心里没有任何疑问,特别是我有一个10岁的孩子,我想尽我所能,甚至尝试一些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治疗”她说。


3

Taylor Riall医生
肺癌


Taylor Riall是一名普通外科医生兼外科肿瘤学家。202012月,她出现了持续的咳嗽X光显示她的肺部有一个肿块。起初,她被误诊为真菌感染,使用了药物治疗。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医生建议她再观察6个月,但她的肿瘤学知识使她认为可能是癌症,因此坚持进行更多的检查。2021年6月,活检确认她患有肺癌。


这表明,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可能在面对自身症状时遭遇误诊。同时,医生的专业知识促使他们对初步诊断提出质疑,显示了专业知识在自我诊断中的重要性。


Riall医生而言,这次诊断是一次警钟。“我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我想要如何度过我的人生她决定休假,专注于自己的健康,并与家人共度时光。我意识到我需要陪伴我的孩子们,并照顾好自己她说。


外科医生不建议Riall医生切除肿瘤,因为手术将切除她的整个肺上叶,而她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和铁人三项运动员。然而,由于她的外科肿瘤学经验,Riall在面对重大手术的决策时并没有退缩她决定还是手术。


Riall医生的态度反映了专业知识在面对重大医疗决策时的作用也显示了她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心态。


4

Mark Lewis医生
胰腺癌


盛诺一家


图片
Mark Lewis医生来源:Medscape网站


Mark Lewis医生是一名胃肠肿瘤学家。他在多年前参加肿瘤学培训时,发现了自己甲状旁腺的良性肿瘤和胰腺的恶性肿瘤他选择观察和等待。


Lewis医生监测他胰腺中的肿瘤达8年之久。当一些肿瘤增大到可能向肝脏转移时他接受了Whipple手术,切除了胰腺头部、小肠的一部分和胆囊。


“这是一场冒险,但却是值得的,并且蕞终成功了,这让我能够重新开始我的职业生涯,并有了另一个孩子”Lewis说


Lewis医生的专业背景使他能够权衡手术的时机和风险,选择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从而大程度地减少对身体的影响。这强调了专业知识在个人医疗决策中的重要性。


近十年的患者治疗经验也让他意识到,自己患上的是一种生长缓慢、可手术切除的癌症是多么幸运。他表示,这种感激之情给予了他承受磨难的心理力量。


5

医学从业者Shenitha Edwards
乳腺癌


Shenitha Edwards是一名医学从业者。她于2021年7月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虽然在面对自身的癌症诊断时,也会感到心理上的压力,但她的专业背景和同事的支持给予她很大的鼓励,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撑


我感觉更坚强,也更有勇气去战斗,因为我有资源,而我的患者有时却没有Edwards说。我与许多可以帮助我做出明智决定的人建立了联系,所以我不必在恐惧中独自行走。


Edwards强调了专业资源和人际网络在应对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性。她的经历表明,拥有专业知识和支持系统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感,使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更加自信和有准备。


6

肿瘤科护士Jenn Adams
乳腺癌


2020年秋,肿瘤科护士Jenn Adams在自己40岁生日时做了人生中一次乳腺钼靶筛查。结果出乎意料:她被确诊为侵袭性一期乳腺癌,需要接受双侧乳房切除术、化疗和为期一年的免疫治疗。


确诊后一周,她原本要在一家癌症诊所开始一份新工作。她向主管提出能否边治疗边工作。主管同意了。


Adams每周工作五天,每周四下午2点,前往医院治疗。进行了化疗,头发掉光了但她却与患者们经历了相似的感受,有了切切实实的体验。“这种经历让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纽带。”这位三个孩子的妈妈说。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Adams面对癌症诊断,没有逃避,而是选择双重身份面对这一切。治疗经历也使她成了“蕞懂患者”的人。当肿瘤医生及医护人员变成病人,是一场角色“降维”,也是一种情感“升维”。


医生如何看待临终关怀


尽管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少,但研究表明,医生面对临终关怀选择可能存在差异。


根据2016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当医生自己患了重病,他们在生命后阶段往往更“克制”一些他们更少会选择接受手术、进重症监护室或在医院去世这项研究表明,医生在面对自己的生命终点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较少的侵入性治疗研究人员认为,原因是医生知道这些临终时刻的干预通常是残酷且徒劳的


2019年发表在《JAMA开放网络》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相反的情况:患有癌症的医生更有可能在重症监护室去世,并在生命的6个月接受化疗。这表明他们在临终关怀方面采取了更积极的方式。


Flora医生表示对那些从医生变为患者的人来说,在面对自身病情时常陷入两难:既可能会因为有专业知识支撑做出快速甚至“激进”的选择,又可能因知晓太多而变得谨慎、保守。医生们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医生和普通人,其实也没太不一样


当谈到自己要面对长期或治愈性的癌症治疗时,肿瘤医生通常并不会比普通患者做出什么不同的决定。一项2015年的研究对比了两个早期乳腺癌群体——46位医生和230位受教育程度高但非医学背景的患者,结果发现两组人在是否愿意接受乳房切除、化疗、放疗或乳房重建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


很多人以为医生知道得多、看得透,会在治疗方案上和别人不同。但这项研究说明,即使是专业人士,当疾病落在自己身上时,做出的决定和普通人并没有太大差别。因为,知识可以指导理性,但情感是本能。面对身体、尊严、生活质量的抉择,医生也要挣扎。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专业知识挡不住情绪风暴


无论掌握多少肿瘤学知识,都无法让一个人真正为癌症带来的情绪煎熬做好准备知识是盾牌,但情绪是风暴。哪怕是医生,也会害怕、崩溃、失控。癌症不仅考验身体,更是一场灵魂的审判。


Flora医生——每晚都会被绝望拖入深渊,一陷就是6小时


Flora医生表示,这是一种极其超现实的体验。虽然这种恐惧感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减弱、变得容易应对,但它可能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一开始,绝望每晚都会把拖入6小时的深渊后来,每天袭击他10次;再后来,转为不定时地突然涌现。四年后,他已经摆脱癌症,但那种恐惧仍不时回来。


Flora医生描述的是创伤后压力反应(类似PTSD)。癌症不是某一个时间点的事件,而是一种长期的心理记忆——即使治愈,“曾经活不下去的那种感觉”可能会在某个时刻再次袭来。这是一种长期共存的心理阴影医生们也不例外癌症在他们心里留下的伤痕,哪怕治愈了,也可能永远不会愈合。


Hendershott医生——“凌晨点直面死亡的恐惧,旁人很难体会


Hendershott医生每次一坐进车里,想到自己的预后,就会哭。虽然47岁的她,大约有60%的机会可以活15年但恐惧依然如潮水般袭来。


我觉得别人很难理解那种凌晨两点直面死亡时的纯粹恐惧”她说。“那不仅是对你自己,更是对你深爱、你想保护的人的打击。这种情绪像海浪一样一波接一波地冲来,你根本无法控制。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Riall医生——真正的疗愈,不是掩盖破碎,而是带着裂痕,重新拼出比从前更有力量的自己


Riall医生觉得,癌症把她的人生彻底摧毁了但她从一次和住院医生一起做“金继”的经历中得到了安慰金继是一种日本传统陶器修复技艺,讲究用金粉修补裂痕”,需要用锤子把陶器打碎,再将碎片拼合重组,并在裂痕处涂上金粉。


“作为外科医生,我的本能是把碎片捡起来拼好,好让别人看不出哪里裂了,”她回忆道。但作为病人,学会了有时候,可以允许自己碎一阵子可以坐在这片混乱里,感受愤怒、痛苦和对身体的背叛感。


Riall医生用这个艺术比喻自己的疗愈过程,极具诗意,也极具力量。是一个美丽的隐喻:修复的痕迹不是被遮掩的“瑕疵”,而是被珍视的“勋章”。医生习惯控制一切,但病人需要的是接纳破碎、允许悲伤。


当医生成为患者后,


不仅医人,更懂人心


Flora医生在成为患者之后反思了自己作为医生的行为方式。他发现,真正理解患者的感受、焦虑与恐惧,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要多倾听,少说教。”他说。“我希望这一切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医生。


Flora医生说:“患癌的感觉,和我原先以为的完全不同。我曾以为自己陪着患者走在他们的黑暗洞穴里,但其实我连洞穴的门都没进去。但也正是患癌这段经历,让我能和患者建立更深层的连接当我面对患者,告诉他们我的经历时,他们整个人会明显放松下来,因为他们知道,我能真正的了解,他们究竟有多害怕。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每当Flora医生的患者做完影像检查,他总是一时间给他们看结果,因为他知道那种“悬着心”等待的滋味。他告诉患者,只要感到害怕或沮丧,随时都可以发短信找他。


当一位患者听说Flora医生得了癌症后,她发了一封邮件给他,开头写道:“一位睿智的医生曾经告诉我……”她把Flora医生多年前安慰她的那句话,原封不动地说回给了他给他以鼓励。


当年你种下温柔,如今有人拿来回赠给你。这是医患关系一种动人的轮回——你曾给人力量,也来扶你一把。


同样,Hendershott医生也会拉起自己新长出来的长发,安慰那些因化疗掉发而哭泣的患者:看吧,头发是会长回来的。她还会分享自己使用阻断激素类药物的体验,来安抚那些对药物犹豫的患者。这种身份的“打平”,带来了极强的共情力。


Lewis医生与他的患者之间有着特别的联系,因为患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人会特意找他治疗。这是身份重合带来的共鸣。


Edwards医生把自己曾罹患乳腺癌的经历分享给了一些患者,现在他们之间会互相击掌鼓劲。我一直把患者当成家人来对待,如果你真的学会了去爱别人、去拥抱爱,那就没有什么是你不愿意为他们做的。我决定把这作为我对待所有患者的方式。”Edwards医生说。


她不只是在“治疗人”,她是在“爱人”。真正的医者之心,是将患者纳入情感世界。这种深度的连接,超越了职责,是一种带有信仰感的守护方式。


编者按:


正如一句广为流传的医学格言所说“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翻译成中文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在盛诺一家服务众多癌症患者的过程中,我们一次次体会到,这句话不仅是医学的初心,更是现实中的日常。不是每位患者都能迎来“治愈”,但我们始终努力去做那份“帮助”,更始终不忘提供“安慰”。


我们陪伴过一位又一位患者及家庭走过漫长等待、反复选择的治疗旅程。从确诊、评估、第二诊疗意见,到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方案、赴海外知名医院就诊,我们始终站在患者身边,既提供全球医疗资源的连接与评估,更扮演着那位在信息焦虑中给予笃定的“陪跑者”。


就像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几位医生说的那样,当他们自己成为癌症患者后,才真正明白,病人真正需要的不仅是数据和方案,还有理解、倾听与不被放弃的感觉。这正是我们在医学服务中始终坚持的方向:在可能治愈的地方寻找突破,在无法治愈的时刻给予支持,在整个过程中,用专业和温度守护希望。


我们始终相信,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延续。每一次陪伴,都是一次共情的实践。每一个决定,都是为患者人生尽力寻找好的可能。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癌症等重大、复杂疾病的海外前沿研究成果、药物、疗法信息在线联系我们,盛诺一家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就医指导和全球医疗资源快速对接服务,包括预约国外权威专家一对一远程咨询、快速办理医疗签证前往海外权威医院就医等。


来源:

[1]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62154#vp_1

[2]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15823?&icd=login_success_email_match_fpf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与全球众多知名医院建立了官方转诊合作关系。如果您需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5-7089进行咨询!

医学前沿 出国看病 去美国看病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14
YEARS
深耕海外医疗服务行业
1000+
PARTNERS
国内外合作医疗机构
12
SERVICE CENTERS
全球客户服务中心
7000+
FAMILIES
服务重症患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