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翻开体检报告的时候都是心惊胆战的。打开体检报告,扑面而来的是甘油三脂高、脂肪肝、血压偏高、尿酸高、血糖高……
看到体检单上超标的血压血脂,你才知道自己一直离心脑血管疾病不远。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并称危害国人生命健康的“两大杀手”,但跟癌症比较起来,心脑血管疾病却更加“狡猾”: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一旦发作就可能瞬间夺走一条生命。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需要住院治疗数周的病人,如今可能只需一两天便能够出院。
● 那么对于普通人,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疾病,该怎么做才能合理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 现代医学对于血脑血管疾病又有哪些先进的治疗方法呢?
为了解答大家的疑问,盛诺一家携手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友会,特邀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国际知名心脏病专家Gilbert H. Mudge,于3月26日为大家分享了“拥有无忧心脑血管的秘密”。直播结束后,我们在本文当中将讲座精华内容进行了总结,方便大家查找和收藏。
专家介绍
Gilbert H. Mudge
讲座内容
精华总结
1、除了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还跟哪些危险因素有关?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与6项危险因素有关,除了大家熟知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以外,还有家族史、肥胖和吸烟。
高血压是“沉默的杀手”,发病时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我们很难发现。但高血压的危害却非常明显:高血压人群更容易发生血管疾病(比如心脏病、脑中风、周围血管疾病)和肾衰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药物治疗对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并且药物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小,耐受好。
图丨摄图网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个类型,由于我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现在正在不断升高。要治疗2型糖尿病,首先应该减重,然后配合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等。糖尿病的理想管理方法是患者自己需要对糖尿病有透彻的了解和认识,然后进行自我管理。
高胆固醇是影响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但跟糖尿病不同,饮食控制对胆固醇的改变甚微,效果不足10%。不过幸运的是,有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非常有用,那就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范围可以扩展到一级预防(未病)和二级预防(已病),也就是说对已有高胆固醇的人群建议使用,对有高胆固醇风险的人群,也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但能控制高胆固醇,还可以让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不断地减少,甚至消除,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并且他汀类药物耐受好,副作用小。
图丨摄图网
肥胖是控制难度非常大的一个风险因素。可能需要终身去努力保持体重。另外,肥胖本身也会带来2型糖尿病和潜在血管疾病的风险。
吸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较高的风险因素,有效的管控办法就是戒烟!美国曾有人在电子烟中加入化学物质,想以此来达到戒烟的目的,但是目前已有证据表明电子烟可能会引起永久性肺部的病变,也有可能导致肺纤维化。
另外,详细了解家族史和父母的健康状况也非常重要,未来通过基因组数据分析及基因检测,可能能够进行易感人群的早期监测,易于疾病早期预防和干预。
2、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这种情况可以停药吗?
目前很多高血压患者其实并没有发现明确的、可能引起高血压的病因,所以我们目前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使用降压药物,来让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但是一旦停用药物,血压很可能又会回到高血压的状态,所以我们建议患者持续使用降压药物。
3、哪些症状表明我已经有了早期血管疾病,需要及时就医?
举个例子,如果你原本爬楼梯不会气短,但近期突然出现爬楼梯后气短或运动能力下降,那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因为你可能患有了早期冠心病。除此之外,早期冠心病的表现还包括近一段时间突然出现运动时胸闷气短、心绞痛,出现不明原因的运动能力的减弱,不明原因的昏厥等等,我们要注意了解自己的身体,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这些细节。
图丨摄图网
而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主要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可能表现为手脚突然不能自主活动,或突然言语困难口齿不清,甚至晕厥,一旦出现这样的症状,我们必须引起重视,需要及时就医。及时就医可能预防出现中风。
最后,周围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主要有运动后出现腿部抽筋、皮肤的颜色出现异常等。
4、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筛查,定期做体检。
第二,要对自己的风险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第三,要时刻注意身体的变化、健康状况的变化。
第四,要有决心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去降低我们患病的风险。
将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来想象一下未来的医疗健康。将来如何知道自己的血压是否得到良好控制?如何知道何时需要换用药物?如何治疗?答案是,未来高血压的随访、调整很可能是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的,通过智能手机智能设备去检测血压、调整治疗,获取治疗相关的知识。比如,将来AI人工智能,通过智能设备收集血压跟踪数据、变化,甚至不用医生检查、与医生讨论,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做推荐,告诉我们是否应该调整药物、下一步如何治疗。人工智能的介入将极大影响高血压的治疗、预后,将来慢性病管理可能会由个人完全掌握。换句话说,将来,我们可能要完全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图丨摄图网
不仅限于高血压,未来血管健康的诸多风险因素将可能由我们自己管理和负责。比如糖尿病、胆固醇,未来都有可能通过我们自己来管理。
5、辅酶Q10、大豆软磷脂这样的保健品,对于心血管疾病有没有改善的作用?
我们有大型的研究已经证实,这些营养产品对预防血管疾病没有作用。对于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我们还是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6、对于冠心病,现在有哪些先进的治疗方法?
首先,血管疾病需要根据诱因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治疗,比如控制血压、控制胆固醇、戒烟、减肥、调整饮食结构,或需要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等等。不同疾病不同类型,治疗方式也不同。
对于冠心病来说,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可以明显地的影响疾病进程,支架植入手术也已成为具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
图丨摄图网
这些年来,冠心病的治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我刚开始医生生涯时,对于状态不稳定的心梗患者,需要住院观察3周来进行治疗和管控,而现在,进行支架植入后患者24小时即可出院,并且能够完全回到正常生活。“溶栓药物”在15-20年前是主要治疗药物,现在随着支架治疗的普及已经变成次优先选择。而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手术,则更多适用于无法接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并且这样的患者会越来越少。另外,少数晚期患者可进行考虑心脏移植或安装人工心脏,但仅适用于少数患者。
人工心脏需要非常专业的医疗团队、复杂的技术和医疗资源的支持,通过这样的技术,能够让一些处于终末期的心脏病患者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但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只能在特定的医院进行,患者筛选也有非常严格的标准。
此前,Dr. Mudge曾在2014年由健康时报和盛诺一家主办的“中美医疗文化年——美国联盟医疗体系访问周”活动中与朝阳医院专家探讨过心脏移植及人工心脏相关问题,提到“美国在2009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新的人工心脏装置,2014年时,美国接受人工心脏治疗的患者数量是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的三到四倍。而他的一位病人已经使用人工心脏11年之久。”
7、在产检的时候发现宝宝有严重的心脏病,出生后可能会夭折,现在技术上有没有办法能够治疗这样的疾病?
这是一个好问题,同时也问到了将来对于这样的孩子可能是怎样治疗的。现在我们有这么一群非常优秀的外科医生团队,能够在母体内,对胎儿进行心脏病手术,并且这很有可能是将来的趋势——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在母体内,就能够为他们做手术,帮助他们修复心脏,这样就能够避免孩子在出生之后再遭受一些痛苦。
图丨摄图网
其实早在1986年,美国就报道了头一例在母亲子宫内完成的宝宝心脏手术,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孩子植入了心脏起搏器[1]。随后,又有多项胎儿宫内手术成功实施,比如,1989年,为主动脉瓣狭窄的孩子进行了球囊瓣膜成形术、后来为也能够为肺动脉瓣闭锁和狭窄的孩子进行治疗等。这些手术不但在当时取得了成功,并且是可重复的——也就是说,当再有相似情况的孩子出现,医生们也一样可以在母亲子宫内为孩子进行手术[2]。
8、对于脑血管疾病,现在有哪些先进的治疗方法?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时间窗口”,一旦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早期患者可以使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可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支架植入等治疗方法。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可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重症患者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9、因为脑梗瘫痪在床的患者,有没有可能经过治疗恢复到有活动能力?
脑梗后遗症的恢复往往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一是年龄,其二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其三是脑梗对于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对于年轻患者,如果通过非常积极和密集的康复训练,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恢复。
其实瘫痪患者不妨多关注一些新研究新技术,可能会找到奇迹。盛诺一家曾帮助过一位瘫痪4年的患者Z先生,他因为急性脊髓炎瘫痪在床,甚至不能自行站立。多年来尝试过中药、针灸、干细胞等等多项治疗,但病情却每况愈下。2018年,Z先生求医与美国巴尔的摩的一家医院,医生为他安排了当时国际上全新的研究成果——手术植入脊髓刺激装置+高强度物理治疗+行走机器人,这一疗法被视为当时脊髓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现在Z先生的精神和身体状态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小步行走。
以上便是本次直播内容的精华总结,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观看完整直播回放,我们下期活动再见!
参考资料:
[1] Carpenter RJ Jr, Strasburger JF, Garson A Jr, et al. Fetal ventricular pacing for hydrops secondary to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J Am Coll Cardiol. 1986 Dec;8(6):1434-6.
[2] Medscape于2019年11月05日发布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手术》Fetal Surger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原文链接: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2109511-overview
[3] 《奇迹!瘫痪四年的他依靠这项技术,重新站了起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_Qo79MaCMFx5FHXYASH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