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域环境和饮食生活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遗传等因素影响,胃癌已经成为了国内极其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起源于胃粘膜上皮,早期无明显症状,极其和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混淆,出现误诊和错诊的现象。了解胃癌临床症状,能够帮助国人更好的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而了解胃癌高危因素,可以帮助国人远离胃癌,保障身体健康。那么你知道胃癌临床症状和高危因素有哪些吗?
辨明高危因素,需警惕但勿过度紧张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建议,40岁以上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若符合以上高危因素,必须提高警惕,加强监测,改变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但同时,也无需过度紧张,癌前病变或者癌症高危与癌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备这些危险因素只是说明在没有介入的情况下,高危人群发生肿瘤的风险要高于普通人群,但并不一定会发生癌变。
缺乏特异症状,早期胃癌难重视
由于胃是一个有弹性的器官,肿瘤生长之后,多数早期阶段的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仅少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因此,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而随着肿瘤的逐渐生长,胃功能会受到影响,此时患者才会感受到明显的不适。但具体症状均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胃部疾病混淆,如新发或慢性消化不良、上或下消化道出血、黑便、吞咽困难等。
在中晚期阶段,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此外,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到再晚期,患者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症状。
注重早查早筛,胃镜是诊断金标准
不是所有的胃部不适都是胃癌。但若不适症状一直持续,甚至有加重趋势,则应尽早到医院做胃镜检查。她还提醒,有体检习惯的人群也可以时常关注大便潜血的结果,如果反复提示阳性,建议有规律地进行胃肠镜检查。
目前,胃镜检查依然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对于什么年龄开始做筛查。大多数国际指南都将50岁左右作为开始筛查的年龄,比如,早期筛查做得比较好的日本,50岁筛查的标准已经基本落实到位。而基于我国的人口与地域特点,标准的制定还需因地制宜,因此我国目前尚未在年龄上有一个具体的共识。
“后线缺药”破局,免疫治疗有望延长生存期
对于胃癌的治疗,不同分期有着不同的治疗原则。早期胃癌以治愈为目的,防治复发与转移,促进恢复,降低并发症;而晚期胃癌治疗则以延长生存,控制症状,缩小瘤体积,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当前,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以靶向治疗和化疗为主。然而,由于胃癌高度异质性和分子复杂性的特点,该癌种对于化疗和靶向药物敏感性较差,生物标记物筛选和发展也有不少阻碍,因而胃癌精准治疗的进程也一直停滞不前。在已获批的两类胃癌靶向药物中,主流的抗HER-2领域药物对应的合适人群较少;另一类抗血管生成药物仅作用于微环境而非具体靶点,效果也很有限。
此次获批基于一项名为ATTRACTION-2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纳武利尤单抗用于胃癌三线或以上治疗安全性良好,一年生存率翻倍,达27.3%。且患者一旦获益(即部分或完全缓解),其中有61.3%患者的生存期可延长至两年以上。
胃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比如我国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胃癌发病率就高于南方地区。因此,发现亲人患有胃癌或者周围胃癌患者人数较多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避免胃癌进展到中晚期。现在,出国体检已经成为新的热潮,美国等国家有更加先进的仪器能够发现潜在的病灶。所以国人可以选择通过盛诺一家,前往海外体检,享受更加人性化的体检项目。
参考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2] Lei Y., et al.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tomach cancer in China,2014[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8,30(03):291-298.
[3] 廖专, 孙涛, 吴浩, 杨帆, 邹文斌.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J]. 胃肠病学, 2014(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2013.
[5] Chen L-T. et al. A phase 3 study of nivolumab in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ATTRACTION 2): 2 year update data [J]. Gastric Cancer 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