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肺癌”是一个总称。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肺癌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小细胞癌、肺鳞癌和肺腺癌。
肺癌靶向治疗是口服,副作用小,但是效果很好。用这种药,可以避免化疗。
那么肺癌是否都适合靶向治疗呢?这是不一定的。好像小细胞肺癌,就不适合于靶向治疗。
肺腺癌占肺癌的30%,其基因突变率达到60%,这意味着大多数肺腺癌患者可以使用靶向治疗。这些基因突变患者服用这类靶向药物,有效率可达到70%左右,不会有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出现,只会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副作用,反应轻,患者耐受性比较好,每天只需服用一种药物,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那么这些靶向药物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区别?
这得从驱动基因说起。人体内有一种叫做EGFR的基因。EGFR突变患者已经被临床证明服用了一种叫做吉非替尼的靶向药物。IPASS的临床试验头一次明确吉非替尼对EGFR基因突变患者有效,但对无突变患者无效。吉非替尼成为一代靶向药物,后来的埃克替尼和厄洛替尼也是一代药物。它们的疗效不错,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不高,服用后生活质量好。第二代药物是阿法替尼和达替尼,疗效略有提高。与一代相比,它们不明显,但副作用很大。第三代药物是奥西替尼和阿米替林,疗效好,副作用小,但是价格比较贵。如果有一代耐药,这个耐药也有基因突变,叫T790M。它的发生率约占耐药性的60%。如果这个基因发生突变,那么我们的第三代药物就可以克服这种耐药性,重新获得疗效。
肺腺癌是EGFR突变吗?
不,还有一种突变,是叫做ALK融合突变。这种突变的发生率很低,只有7-8%;其次,这是因为治疗这种基因突变的药物非常容易使用。有了这种突变,即使是晚期肺癌,服用这种药物后的中位生存期也可以达到8年。有一代克唑替尼、第二代阿列替尼、塞来替尼、布加替尼和第三代洛替尼用于治疗这种基因突变。这些药物前几年还“贵”,这几年也进了医保,价格也变低了,让更多的患者可以使用。而且这种突变倾向于年轻人,发展很快。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病情严重,但服药后1-3天内症状迅速缓解,这是奇迹。
当然也有一些罕见的突变,发生率更低。比如NTRK突变在肺癌中的发生率只有千分之几,但一旦发生就有相应的药物,治疗效果非常好。
肺癌晚期吃靶向药能活多久? 晚期肺癌有靶向药物,未来市场上会有更多的新药出现。对于肺癌晚期药物的不断改进,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只要患者有良好的心态,那么肺癌就会成为一种“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