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位中年女性的真实抗癌案例。在确诊癌症后,她通过手术获得了长达6年的无癌生存期,但随后出现的复发转移,让她成为了一名晚期患者。
之后,由于病情急转直下,这位女性多次遭遇了耐药、换方案、再耐药的问题,肿瘤不断进展,甚至在危急时刻,主治医生都判断可能“拖不了多久了”…
而此时,一个正确的选择,竟让她成功改写命运!

图源:摄图网
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
大约10年前,我无意间发现左侧乳房有一个荔枝大小的肿块,按它不疼不痒,也没有其他异常(如皮肤红肿、破溃、乳头溢液等),因此当时也没太把它当回事。
大约半个多月后,在朋友的好心提醒下,我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一下就出问题了。
在乳腺检查里,有个叫BI-RADS的分级系统,用来评估乳腺结节、增生等病灶的恶性风险。而我体内的肿块被评级为IVc级,这表示恶性风险非常高。
经过穿刺活检,这枚肿块的病理结果很快出来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级,这表示我已身患乳腺癌。
不幸中的万幸,是除了乳房内部有肿瘤外,我没有其他位置的转移瘤,因此可以手术根治;另外经过免疫组化检查,我的雌激素受体显示为阳性,这意味着我可以在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获得相对不错的预后。
在医生建议下,我陆续接受了8个疗程痛苦的术前化疗(EC序贯T方案)和乳房切除手术,并在之后开始了内分泌维持治疗(亮丙瑞林、他莫昔芬)以降低复发风险。

图源:摄图网
通过规范治疗,我在术后度过了6年无癌生活。然而正当我以为癌症已经走远时,令人遗憾的肿瘤复发转移,出现了…
一次复查中,通过B超我被检出了肝脏有了3个病灶,小的大约2cm,大的则接近5cm。经穿刺活检,它们被确诊为乳腺癌肝转移。
大多数癌症一旦存在其他器官转移,则表示已经进入到了IV期阶段(晚期),再也无法手术根治,只能通过药物尽量延长生存期。
而很快,我便开始了反复换药、耐药、再换药的困境之中。
我一开始使用的是亮丙瑞林+卡培他滨+来曲唑方案治疗,这个阶段肿瘤没有缩小但也没有继续变大,因此药物是算有效的。
这个状态大约维持了1年半左右,之后出现耐药,我的肝脏转移灶开始变多、变大。
第2阶段,我先后尝试了长春瑞滨、阿帕替尼和信迪利单抗等药物治疗,这一次肝脏肿瘤再次稳住了大约7个月,之后再度耐药,肝转移继续进展。
第3阶段,我换了亮丙瑞林+阿帕替尼+帕博西尼+氟维司群的4药联合方案,这一次,肿瘤没什么变化,可我的肝脏在药物和肿瘤的双重打击下,濒临崩溃了。
日渐严重的腹胀、难以睡眠、消化不良、肝功能快速恶化(转氨酶和胆红素不断升高),让主治医生都表示,我的情况非常糟糕,可能拖不了多久了…

图源:摄图网
危急时刻,我做了一个至今都感到无比正确的决定:通过盛诺一家,我联系到了一位美国乳腺癌权威专家、哈佛教授Winer医生,用远程会诊的方式为我提供后续治疗的专业指导。
Winer教授是非常有名的国际乳腺癌大咖,也是2022-2023年的ASCO主席,尤其对于乳腺癌各类前沿药物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我眼中,这位专家无疑是现阶段我的一根“救命稻草”。
*注:ASCO即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成立于1964年,目前已成为成员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数万名肿瘤学专业人士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ASCO长期致力于促进全球新药新疗法上市及临床试验开展、为专业医师制定临床实践指南,并定期举办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肿瘤学术会议(ASCO年会)等事项。

Eric P. Winer教授
在充分了解了我的情况后,Winer教授很快给出指导建议。
Winer教授表示,优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前在肝脏耐受范围内,有效控制住肝转移病灶。
对于我此前亮丙瑞林+阿帕替尼+帕博西尼+氟维司群的4药联合方案,教授认为,该方案虽然用药时间尚不长,还无法完全判定它不能控制住肿瘤,但药物副作用过大,肝脏出现了明显损伤,胆红素过高,因此在我肝功能恢复前,不应继续使用。
此外,既往治疗结果,已经证实了方案中的抗血管药物阿帕替尼无效,因此后续治疗不应再次使用它,避免白白承受没有必要的毒副作用。
按照我现在的情况,教授认为需要尽快开始化疗方案,以缩小肝转移,改善肝功能。
具体化疗药物的选择,分别是紫杉醇、脂质体阿霉素、吉西他滨以及艾瑞布林。教授表示,这4个药都有可能有效,但考虑到既往治疗方案中,我曾接受过蒽环类和紫杉烷类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来看,艾瑞布林相比其他药有效率更高一些,故应尽快开展单药艾瑞布林化疗。
具体用药方式为1/8天给药,21天1个周期,剂量可以考虑0.7或1.1mg/m2(甚至更低剂量),以便肝脏耐受。
由于我在多年前的术后辅助化疗中,曾感到副作用非常严重,因此表示了对该方案的担忧,但教授告诉我说没有问题,因为剂量和药物选择,都是根据我当前肝脏指标(如胆红素)来设置的。
教授建议,我在每次化疗的当天,检查血细胞计数并检测肝功能。每个周期的化疗,都应和主治医生确认自己的指标。
除此之外,教授还建议我改变一日三餐的习惯,改为每几个小时吃一小份食物,以减轻身体负担。我应该尽量不吃油腻的食物,减少给身体增加负担。如果存在反酸问题,还可以遵医嘱用一些抗酸药或奥美拉唑。
会诊结束当天,我就停用了阿帕替尼。之后没多久,在征得国内主治医生的同意后,我开始使用艾瑞布林方案。结果化疗仅1周后,我的肝功能指标全面好转,身体的难受感也大幅缓解。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陆续和Winer教授远程会诊沟通了几次,每当我病情有所变化时,他都会及时帮我调整方案。就这样,一直到今天我的病情依然稳定。
“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就像我以前读过的那个故事一样,在很多时候,找准问题的“关键点”,才能高效解决问题。对患者来说,即便我们常常会承受大量治疗带来的痛苦,很多时候也未必能得到好的疗效。因为比起努力,正确的诊断与精准方案,才是患者预后良好的决定性因素。

图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