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妙佑医疗国际的一项重磅研究显示:如果在胰腺癌患者的血液或腹腔液中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的循环肿瘤DNA(ctDNA),说明患者的肿瘤更具侵袭性,扩散风险更高!
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检测,医生可以更早识别出“高风险患者”,从而提前调整治疗策略,帮助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01
KRAS基因突变,是一种在胰腺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正常的KRAS基因可以帮助细胞正常生长分裂,一旦发生突变,细胞就可能“失控式”增殖,从而演变为癌症。
“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指的是癌细胞在生长或死亡过程中释放到血液或体液中的DNA片段。通过抽血或抽取腹腔液,就能检测到这些“流动的肿瘤信号”。
换句话说,KRAS ctDNA就像癌细胞活动的“基因指纹”。能够反映肿瘤的存在及其活跃程度。”
02
妙佑医疗国际的研究团队分析了2018年至2022年间收集的近800名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的数据,得出了以下重要结论:
在血液中检测到KRAS ctDNA的患者占14%(共104人),他们更容易出现远处转移,生存率也明显更低。
在腹腔液中检测到KRAS ctDNA的患者占29%(共123人),这些患者也有更高的复发率和更差的预后。
未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如尚未开始化疗)更容易检测出KRAS ctDNA,提示在治疗前进行检测蕞有意义。
这些数据表明,KRAS ctDNA 是胰腺癌“隐形扩散”以及更差生存结局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
03
胰腺癌的治疗非常依赖“判断时机”。理论上,手术是目前仅有的可能实现根治的手段,但问题是,很多患者在接受手术后仍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因为他们的癌症早已“悄悄扩散”,常规影像检查又看不出来。
这项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检测KRAS ctDNA,医生可以更早识别出高风险患者,从而提前调整治疗策略。
比如说,患者在术前检测到了KRAS ctDNA,说明肿瘤可能早就悄悄进行了“微转移”(由于转移肿瘤非常小,影像往往看不到端倪),此时,患者先进行放化疗等新辅助治疗之后再手术,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
又比如说,患者在术前没有检测到KRAS ctDNA,说明此时癌细胞还没有扩散,直接手术治疗成功率会更高。当然,仅凭这一项检测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仍需结合其他检查共同判断。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妙佑医疗国际肝胆胰外科专家Truty博士表示:“我们早就知道KRAS突变与胰腺癌进展密切相关,但这项研究头一次明确了它在临床上的实际价值。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把这项检测变成帮助患者做出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外科医生Leiting博士也表示,该研究有助于提升胰腺癌初诊阶段的分期准确性,从而使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希望在未来,这项检测能成为胰腺癌患者标准治疗流程的一部分。
总之,该研究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实用的方向——用一次简单的抽血或腹腔液检测,就能帮助医生判断胰腺癌是否存在微转移风险,帮助患者避免“盲目直接开刀”或“错过蕞佳治疗时机”。
参考来源:
https://www.onclive.com/view/mayo-clinic-researchers-identify-a-measurable-genetic-mutation-as-a-significant-predictor-of-metastasis-and-survival-in-pancreatic-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