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期GOIRC-01-2019 CeLEBrATE研究发布的新结果: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Avastin)、化疗药卡铂和依托泊苷联合使用,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显示出非常积极的疗效。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是指癌症已扩散到肺以外的其他器官,通常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
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1年总生存率(OS)。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癌症免疫治疗杂志》上。

关键数据
根据主要终点分析,在平均随访23.4个月后,77.4%的患者死亡(53例中的41例),其中36例死于疾病进展,4例死于毒性反应,1例死于大出血。
接受研究治疗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为61.8%,平均总生存期为12.9个月。
额外的疗效数据显示,在可评估反应的患者中(共48名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83.3%,意味着有83.3%的患者肿瘤显著缩小或完全消失。其中,40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肿瘤显著缩小),4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4例出现疾病进展(已是蕞佳反应)。
平均缓解持续时间为4.2个月。
此外,在43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7例患者影像检查无疾病进展但死亡的情况下统计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2个月,意味着一半患者在6.2个月内病情没有恶化。
专家总结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卡铂和依托泊苷的组合,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中是可行且有效的。虽然治疗效果不错,但还需要通过挑选合适的患者,并合理使用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俗称升白针,常用于防止或缓解白细胞减少)管理毒性。2期GOIRC-01-2019 CeLEBrATE研究的数据表明,在如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这类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中,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是有效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实验、诊断与特色医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者Giuseppe Lamberti博士与研究共同作者在文中写道。
研究详情
参与这项2期研究的患者在诱导期接受了以下治疗方案:卡铂、依托泊苷、贝伐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每21天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
诱导期指治疗一开始的“主攻阶段”,目的是尽快控制病情、缩小肿瘤、争取缓解。
此外,患者还接受了维持治疗:贝伐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每21天1次,蕞多18个周期。
维持治疗指在初期治疗效果不错之后,用较温和的方式“守住成果”,延缓病情反弹或进展。
在接受研究方案治疗的患者中(共53名患者),54.7%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5岁(范围46-79岁),49.1%为既往吸烟者,58.5%的患者ECOG体能评分为0分(意味着患者的身体状态很好,跟正常人一样,能照常生活和活动),18.9%、24.5%、22.6%的患者分别存在脑、肝、骨转移。
诱导期患者平均接受了4个周期的治疗(范围1-6),其中58.5%的患者完成了4个周期的治疗,28.3%的患者完成了超过4个周期的治疗。
在该组患者中,86.8%的患者开始了维持治疗,平均治疗周期为5.5个(范围1-37),平均总治疗周期为9个(范围1-41)。
共有32.1%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继续接受治疗,平均接受了2个周期的延续治疗(范围1-10)。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年总生存率。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安全性。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共53名患者),49名患者中止了研究治疗:其中38名患者因疾病进展,5名患者死亡但影像检查疾病未进展,2名患者拒绝治疗,4名患者因其他原因中止。
安全性
整体而言,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中,使用该联合疗法,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比较严重的3-4级不良事件(AEs)的发生率为64.2%,其中56.6%的患者经历了3级或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
蕞常见的3-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52.8%)、贫血(7.6%)、白细胞减少(5.7%)、血小板减少(5.7%)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5.7%)。
在诱导阶段,有45.3%的患者因毒性相关事件出现剂量减少,诱导期和维持期分别有73.6%和69.6%的患者出现剂量延迟,没有患者因毒性停药。
58.5%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其中35.8%被认为与治疗相关。
共发生4例5级不良事件(死亡),包括2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的脓毒性休克、1例全血细胞减少和1例胰腺炎。
来源:
https://www.cancernetwork.com/view/combined-vegf-pd-l1-inhibition-displays-frontline-efficacy-in-es-sc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