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肺癌专项筛查——低剂量螺旋CT在健康人体检上的广泛应用,肺结节被检出的概率大幅上升。
毫无疑问,更早发现肺结节,定期随访,有助于帮助患者在肿瘤尚处于“萌芽”阶段将其消灭,降低发展为死亡率更高的中晚期肺癌风险。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对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很多普通人来说,肺结节基本上约等于肺癌,十分危险,很可能会要人命!
于是,不少人在检出结节后,会陷入高度恐慌之中,终日寝食难安。他们在见医生后,很容易接受对方“尽快手术”的建议,早早切掉结节,以求高枕无忧。
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其实有很多结节并不适合草率手术,有的时候,某些结节切了反而还不如不切!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5个肺结节真实案例,希望借此帮助更多患者少走弯路,认清哪些结节不必急着切,避免遭遇过度医疗、承受本无必要的巨大身体损伤。
一位40多岁的多发结节患者,她的双肺有多枚不足5mm的磨玻璃结节。随访了2年后,所有结节都很稳定。然而一次复查中,医生一句“结节都是定时炸弹,不如尽早切了,以绝后患”,这让她颇有些心动。
对此,哈佛专家S博士表示,根据该患者既往的所有影像结果来看,她肺部多个结节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明显为良性,如肺部炎症留下的痕迹,另一部分有一定恶性倾向,可能是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
S博士认为,现在手术,确实可以切干净所见的结节,但没有必要。原因在于所有结节的大小都处于“安全区”,继续随访至结节出现持续增大、密度增加等明显恶性指征,再进行手术,不会影响患者治疗的预后。
除此之外,现在切除结节,还可能有额外的风险。因为患者只有40多岁,后续再长出新结节的风险很高,如果手术过早,后续需要手术时,则会因为曾接受过手术而升高手术难度,形成不利局面。
一位40多岁的多发肺结节患者,他的双肺各有一枚小结节,大小都不足6mm,其中一枚是实性结节,另一枚是磨玻璃结节。
随访一年左右,患者的磨玻璃结节增长了1mm,实性结节稳定。在医生建议下,他做了一个基因检测,结果提示罹患肺癌的风险较高,因此医生建议手术,避免肿瘤未来发展。
对此,哈佛专家S博士表示,基因检测预测的肺癌风险,并不能决定是否切除结节。
目前来看,这枚略微增大的结节很可能为良性,当然也有小概率是腺癌中的一种。但即便是腺癌,进展速度也极慢,继续随访很安全,且当前结节大小仍在安全范围内。
临床上,这类结节很多可以保持5-10年的稳定期,有的甚至能长达20年。之后即便结节恶化,再治疗也完全不会影响预后。因此,必要手术切除。
一位60多岁的肺结节患者,左肺有一枚12mm的磨玻璃结节,位置在胸膜下。3年随访期间,结节一直保持稳定。
不过某天开始,他出现了咳嗽、疲乏的症状。在见医生后,医生表示12mm结节已经很大了,加上咳嗽、疲乏都可能是肺癌的症状,故建议尽快手术,以防不测。
对此,哈佛专家S博士表示,3年随访毫无变化的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已经非常低。虽然患者出现了咳嗽、疲乏等可疑症状,但这并不代表结节恶化。因为就算是没有结节的人,也难免会常常出现咳嗽疲惫等症状。
来源:摄图网
此外,结节位置在肺内胸膜下,并不像位于肺叶周围的结节那么好切,手术存在一定难度,更应当谨慎。
如果实在感到恐惧,患者也可以考虑PET-CT扫描。这种检查可以规避穿刺活检带来的气胸风险,也可以检测出结节的代谢水平。而恶性肿瘤的代谢,会远高于正常组织。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说明结节恶性可能较高,可以考虑手术;如果结果为阴性,无法判定良恶性,那么继续随访观察,直到结节出现持续增大、密度增加等明显恶性指征后再手术也是可以的。
一位60多岁的结节患者,右肺有一枚4mm的磨玻璃结节。随访4年间,虽然结节大小保持稳定,但密度却有一点点增加。
在肺结节当中,密度增加或持续增大,都属于“恶性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该患者十分害怕结节已经是恶性了。此后的半年,这枚结节倒也没有继续出现什么异样。
不过对于患者本人来说,结节密度增加就仿佛是一把悬在头顶、不知何时会斩下的利刃。因此,患者开始考虑手术。
对此,哈佛专家S博士表示,根据对患者病史、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这枚密度稍微增加的结节,可能是炎症留下的痕迹,也可能是生长速度极慢的原发肺癌。但目前,由于结节密度增加幅度非常小,尚不能下结论,而且结节太小,也无法穿刺活检,故仍建议继续随访。
S博士表示,如果未来这枚结节继续出现密度增加、体积变大等明显恶性征兆,则可以考虑手术、立体定向放疗或经皮热消融术治疗。但目前,确实没有必要手术。
一位70多岁的多发结节患者,左肺有2枚实性结节,大小分别为5mm和3mm。随访3年期间,这两枚结节都很稳定,无任何明显变化。
然而随访期间,患者左肺又新增了一枚3mm的磨玻璃结节。虽然该结节在随后的半年内保持稳定,但患者仍然十分恐惧。他很担心新增结节是之前两枚结节“下的崽”,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增结节出现,直至形成“满天星”…
因此,患者考虑趁结节繁殖的数量还不太多,干脆都切个干净。
对此,哈佛专家S博士表示,根据影像结果显示,患者左肺早出现的2枚实性结节,稳定时间已经长达3年,因此基本可以断定,它们都是良性结节。
关于近期新出现的磨玻璃结节,S博士认为,在影像上看该结节非常浅淡,且半年内保持稳定,没有任何新增恶性征兆出现。
所以说,患者此前担心的问题并不存在。由于磨玻璃结节当前仍然非常小,且能够保持稳定,即便继续随访,也没有额外风险,故患者当前无需手术。
以上就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所有肺结节案例了。看完这些,想必有不少人会觉得,不就是些几毫米的肺结节吗?管他是良性恶性,切了又能有多大损伤?
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结节虽小,可结节手术对于普通人来说,却从来不是小事!
人体的肺并不像我们用的手机,什么原装部件坏了,去下单换个新的还能接着用。肺属于不可再生器官,“出厂”后就再无退、换的可能。也就是说,只要你做了肺部手术,切一块,就会损失一块的肺功能,绝无逆转的可能。
其次,肺结节虽然可能非常小,就几毫米,但手术往往要切掉的肺组织,可不一定只有几毫米。即便是所有肺结节、肺癌手术当中,损伤更小的“楔形切除术”,也要拿掉一块不小的肺组织。更何况现实中,很多肺结节手术,会因为病灶位置、数量,导致切除范围远远超过结节的体积,如摘除肺叶的手术等。
此外,人体肺部可“耐受”的手术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患者草率接受本无必要的手术,比如切除良性结节,那么当未来真的遭遇肺癌,不得不切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上一次的手术导致无法再次手术。此时,患者只能“肺到用时方恨少”了。
来源:摄图网
当然,如果医生根据影像、患者体感变化等各项因素综合判断出结节高度恶性风险,必须手术,那么患者也不应该因为害怕而延误治疗,早切早轻松。
本文中所有肺结节相关知识,均来自盛诺一家国外官方合作肺癌专家服务中国客户的真实案例。如您也希望快速预约专家为您答疑解惑,消除内心恐慌,请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