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哪些癌症,其实可以不急着动刀?——六种情形详解

时间:
作者: 盛诺一家

我们常说癌症治疗争分夺秒,这话没错,但治疗≠马上动刀


有些癌症就像静静潜伏的小动物,没发动攻击前不必急着围剿;有些则像围在悬崖边的病人,动一下都可能摔下去。


以下这六类癌症或癌前状态,在判断是否动手术前,都应该三思:


01

第一类:高惰性癌症——墙角的小蜘蛛,盯着它就好


这类癌症的共同特点是:进展极慢、侵袭性弱、10年病死率极低。它们像你家墙角的那只小蜘蛛,不动不扰,反而是蕞安全的。


(来源:摄图网)


典型代表: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直径≤1cm、无淋巴结转移。

  • 低风险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PSA稳定,影像无异常。

  • 某些非侵袭性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尤其是低级别、无微钙化进展者。


为什么可以不急着动刀?


这些癌症的复利率非常低:

  •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份研究表明,约70%PTMC终生不会进展;

  • 美国约三分之一的老年男性去世时体内被发现有前列腺癌,但生前根本未发病。


常见临床做法:

  • 积极监测:每3-6个月定期复查,包括B超、影像、PSA肿瘤标志物监测;

  • 一旦发现肿瘤有复苏迹象,再转为手术或其他治疗。


这是一种有序观望,不是放任不管


02

第二类:老年慢性癌——睡着的老虎,动它反而被咬


这类癌症大多发生在高龄人群,患者基础疾病多、体质差,即使是低风险癌症,一旦动手术,其术后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典型情形:

  • 80岁以上老人查出局限性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在美国、日本等医疗发达国家的頂尖医院,癌症手术患者的年龄上限会更高一些)

  • 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糖尿病、脑梗后遗症的高龄癌症患者;

  • 局部病灶无症状、进展慢的胃肠道早期癌变


为什么可以不急着动刀?


手术就像拆一辆老车的发动机,可能还没修好,车就散架了。对这些患者,保命优于治癌


常见临床做法:

  • 转向姑息性治疗保守性观察

  • 尽可能维持生活质量,如控制症状、强化营养支持、心理干预。


家属切忌非切不可的焦虑心态,要评估老人的承受力


03

第三类:需精准评估手术方式的癌症——做不做只是第一步,怎么做更关键


有些癌症确实需要手术,但手术的方式大有讲究。贸然切干净,有时反而是医源性残疾的源头。


典型代表:

  • 乳腺癌:是否可以保乳?是否需要腋窝清扫?是否可以术后再定重建?

  • 直肠癌:是否能保肛?是否术前放疗缩小病灶再动刀?

  • 宫颈癌、胃癌等器官功能影响大的部位。


(来源:摄图网)


为什么不能一上来就大刀阔斧?

  • 调查数据显示,美国64%的乳腺癌患者保住了乳房,国内却90%都是全切,还经常伴随过度腋窝清扫,术后并发症高、功能影响大。

  • 直肠癌保肛与否,决定了患者是否终生挂粪袋。术前缩小肿瘤,有时可以“保住尊严”。


建议:

  • 遇到这类癌症,一定要找经验丰富、擅长保功能手术的医生

  • 术前MDT会诊越多越好,术后恢复也更可控;

  • 评估手术方式时,别只问能不能切干净,还要问切完以后我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04

第四类:需谨慎判断手术时机的癌症——不是“早动早好”,而是“时机对蕞好”


这类癌症(包括癌前病变),就如同一颗快熟未熟的果子,过早下刀可能伤及无辜,太晚又可能病变已成


典型例子:

  • 肺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GGO);

  • 结肠高级别腺瘤、食管Barrett病变、宫颈高级别病变

  • 某些慢性炎症样肿块(如胰腺囊肿、胆管腺瘤)。


为什么要等?


以肺结节为例,不少患者一听疑似早期肺癌就坐立不安,催医生开刀。但很多GGO性质未明,短期内稳定、甚至数年不变。如果直接动刀,有可能切掉一个良性结节,损失一段肺叶


常见临床做法:

  • CT稳定性观察;

  • PET-CT、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 个体风险评估模型(如肺结节肺癌概率评分)。


结论:动刀的时机和手段,一定要精确拿捏。


(来源:摄图网)


05

第五类:病理未明、分期不清的肿瘤—— 像“摸黑开刀”,着实危险!


这是蕞不该动刀的一类情况。


常见情形:

  • 未做穿刺活检;

  • 未明确病理亚型;

  • 未做PET/CT等分期检查;

  • 基因检测等重要信息缺失。


风险在于

  • 如果是良性肿瘤却误切器官,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 如果是晚期转移癌,但误以为是早期癌动刀,可能加快扩散;

  • 如果是高风险分型但不知情,手术方式选择可能完全不当。


就像你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病,还拿手术刀去盲拆炸弹,极不理智。


建议:

  • 明确问医生:病理报告有没有?有没有穿刺结果?有没有做分期检查?

  • 术前如果医生无法提供合理解释,建议换家医院、再问一问。


06

第六类:术后获益不确定的情况——有些刀,结果可能“两手空”


常见情形:

  • 明知全身已经转移,医生却仅切除原发灶;

  • 切除并不能延长生存期,只是心理安慰刀

  • 切除可能带来高风险副作用(如截肢、摘除器官),但实际疗效不明。


建议:

此类情况下,应认真进行生活质量-生存期-风险-成本的综合评估,必要时考虑寻求国内其他医院或海外权威医院的第二诊疗意见,或MDT会诊。


(来源:摄图网)


写在蕞后:


癌症治疗不是多快好省,而是审慎、精准、个体化


如果你觉得得癌就得赶快动刀是常识,那么恭喜你,这篇文章可能帮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我们不能把每一位患者都当作标准零件,而应看到其背后的差异性、特殊性。正如一位哈佛外科医生所说:我们不是在治疗病,我们是在治疗一个有名字、有家庭、有价值的人。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与全球众多知名医院建立了官方转诊合作关系。如果您需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5-7089进行咨询!

癌症 前列腺癌 原位癌 肾癌 乳腺癌 结直肠癌 肺结节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14
YEARS
深耕海外医疗服务行业
1000+
PARTNERS
国内外合作医疗机构
12
SERVICE CENTERS
全球客户服务中心
7000+
FAMILIES
服务重症患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