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有多凶残?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食管癌约60万例,死亡约54万例,死亡比90%,几乎是“得几个人,就走几个人”。

(来源:摄图网)
临床上,食管癌有“两大类”:食管腺癌、食管鳞癌。
其中,食管腺癌相当一部分由一种癌前病变——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发展而来。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近日,爱尔兰都柏林Trinity St James’s Cancer Institute在国际外科权威期刊Annals of Surgery上发表了一个近万人样本的巴雷特食管项目。
结果显示:只通过三招,就让巴雷特相关的食管癌患者生存率达到100%,且99%不用切除食管。
具体是怎么做的?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揭秘这项爱尔兰的万人研究项目。

(来源:www.tcd.ie)
什么是巴雷特食管?与食管癌有何关联?
巴雷特食管,可以理解为:“被胃酸熏坏、改头换面的食管下段。”
正常情况下,食管内壁是耐磨的“鳞状上皮”;而肠道内壁是“柱状上皮”。长期、反复的胃酸和胆汁反流,会持续刺激食管下段,让原本的“鳞状上皮”受不了,被类似肠道的“柱状上皮”所替代。
这个改变,就叫——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本身不是癌,但却属于是“癌前地带”:大致会经历——正常上皮→巴雷特上皮(肠化生)→低级别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不典型增生→食管腺癌。

(来源:摄图网)
如果不管不顾,随着时间推移,巴雷特食管就可能进展为食管癌。而且,这是每年不断叠加的风险;一旦进展成癌,整体预后非常差。
爱尔兰万人研究项目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简单说,他们做了三件事:
1.建“全国数据库”:把高危人群“抓在手里”
从2011年起,爱尔兰就建立了国家巴雷特食管登记系统+生物样本库,纳入超过9400名巴雷特食管患者,统一随访、内镜评估和处理。
这就相当于在全国层面给“高危人群”建立了一个长期跟踪档案,不会因为“看了一次病就消失在人群中”,几年后突然冒出来就是晚期癌。
2.高质量内镜+专家病理:把“看准病”做到极致
对于巴雷特食管,“有没有看见”“看见后敢不敢下结论”,是生死分水岭。
他们做了几件很“笨”,但非常有效的事:
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操作:使用高分辨率、放大、窄带成像(NBI)等先进设备;按固定策略系统性地检查、拍照、定位,不放过可疑区域。
系统化取样活检:按照“每1~2cm一钳”的规范取样,对可疑区域额外取样,尽量减少漏检。
病理集中在有经验的消化病理专家手中:尤其是“低级别”和“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的判断,会安排双人阅片甚至会诊,避免“本来已经是高级别了,却被当成普通炎症放走”。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减少“看漏”“看错”,把真正高危的人精准挑出来。
3.内镜根除治疗(EET):在癌前或极早期“下手”

(来源:摄图网)
在这套体系下,对高级别不典型增生或早期腺癌的患者,Trinity中心采用的是内镜根除治疗,而不是一上来就大手术。
常用手段包括:
内镜黏膜切除(EMR)/黏膜下剥离(ESD):把局部可疑结节、隆起病变整个切掉;
射频消融(RFA):对残余病变Barrett上皮区域进行“面状消融”,减少复发。
这些都是在内镜下完成的微创治疗,大大减少了“开胸切食管”的需求。
在这套模式下,在Trinity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实现了100%癌症特异性生存率,且仅有约1%的患者最终需要外科手术。
这套“100%生存”的模式,中国能不能复制?
方向上完全可以,但规模上要一步步来。
目前,国内食管癌仍以鳞癌为主,和爱尔兰、英国“以腺癌为主”的局面不同。但近十几年,随着肥胖、反流、饮食西化,国内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在慢慢增多。
所以,对中国来说:既要继续抓好鳞癌高发地区的早筛(比如内镜筛查食管上段病变),也要开始重视大城市、反流高发人群中的巴雷特食管和腺癌防控。

(来源:摄图网)
大城市三甲医院已经具备:
高清内镜、放大内镜、NBI;
早癌中心、EMR/ESD/RFA等技术;
经验较丰富的消化病理团队。
现实差距主要在于:
漏诊率高,缺少全国统一登记和随访系统;
各家医院对巴雷特食管的诊断(如需不需要有肠化生才叫“巴雷特”)、随访间隔、何时进行EET(一整套用内镜手段将Barrett病变及其早期癌灶“连根清除”的综合策略)等,执行不完全一致。
有巴雷特食管的患者当前能做什么?
给你一份简短清单:
1.别被“癌前”两个字吓垮:巴雷特食管≠食管癌,有人终生不会变成癌;它只是一种警示,反而让你比别人多了一个“提前预防”的机会。
2.找对医院和医生:优先选择有消化内镜中心、早癌中心的大型医院,问清楚:
病理是“无不典型增生/低级别/高级别”?
建议的随访内镜间隔是多少?
有没有经验丰富的做EMR/ESD/RFA等内镜根治治疗的团队?
3.管住反流和生活方式: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酸药;
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减少宵夜、饭后立即躺下等习惯。

(来源:摄图网)
4.一旦出现高级别病变或早期癌,优先考虑内镜根除治疗:如果病理报告提示高级别不典型增生(HGD),或已经是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腺癌,在很多指南中,都被认为是内镜根除治疗的强烈适应证。
5.给自己做一个“小型随访档案”:记录每次内镜和病理,在日历里设定下次复查提醒等。实际上就是帮自己建立一个“小型个人登记系统”——虽然比不上爱尔兰的全国系统,但已经能大大降低拖入晚期癌症的风险。
总而言之,如果你或家人已经被诊断为巴雷特食管,只要做到:有随访+找对医生+必要时做内镜根除,就已经在向“把食管癌拦在门外”的方向走了。
参考来源:
1.爱尔兰 Trinity St James’s Barrett 项目新闻
https://www.tcd.ie/news_events/top-stories/featured/study-demonstrates-proof-of-concept-for-preventing-oesophageal-cancer-/
2.全球食管癌负担(IARC/GLOBOCAN 2020)
https://www.iarc.who.int/news-events/the-global-landscape-of-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and-esophageal-adenocarcinoma-incidence-and-mortality-in-2020-and-projections-to-2040-new-estimates-from-globocan-2020/
3.Barrett 食管综述(JAMA Review)–Barrett Esophagus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95263
4.AGA 2024指南:Barrett’s Esophagus 内镜根除治疗(EET)
https://www.gastrojournal.org/article/S0016-5085(24)00302-0/fulltext
5.Barrett 食管与食管腺癌风险综述(MDPI)–Cancer Risk in Barrett’s Esophagus: A Clinical Review
https://www.mdpi.com/1422-0067/24/7/6018
【盛诺一家】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出国看病、全球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服务。
海外医疗服务为什么选择盛诺一家?
- 与美、日、英近 50家 顶级医院官方签约合作
- 服务团队 70% 具医学背景,专业可靠
- 全球 15个 服务中心,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 医疗费用享 5%-40% 专属折扣
- 60%客户通过老客户推荐,满意度高达 99%
如果您或家人想了解海外就医方案?
📞 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400-855-7089 或通过
🌐 盛诺一家官网 预约咨询,获取专业建议,开启全球精准医疗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