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这个字在古代有“肉”的意思,所以汉字中很多和肉体相关的字都有它的存在。
比如说胖、肥、肿、膨、胀、脂肪、……
又比如脾、胰、肺、脑、肠、脚、肘、腰、肝等人体器官……
以及我们要聊的主人公——胃。
作者:啊不
胃字,上田下月。田用来种五谷杂粮、蔬菜瓜果等各种食物,而胃是负责接收、消化这些食物的重要器官之一。
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胃为先”。胃一旦出了问题,铁打的汉子也会骨瘦如柴。
比如前段时间刷屏的“37岁白领查出胃癌晚期:世界真的会惩罚不好好照顾身体的人”,文中的刘凌峰在患病后,短短40来天,体重便骤降50斤。
在中国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时期,胃癌曾经是老一届的癌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如今的新任癌王——肺癌要高不少。
得益于冰箱的普及、更多新鲜蔬菜的可及性以及医学水平的进步,如今的胃癌已经退居肺癌之后。但即便如此,胃癌目前依然是我国消化系统癌症中的#1杀手,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全球一半的胃癌患者,均来自中国
中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
平均每2-3分钟有一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前不久,一名消化内科专家来到了我国胃癌高发的浙江省天台县做活动(省内胃癌大筛查),没想到一上午的胃镜检查结果让他和同行医生都被惊到了。
“一上午做了20多个胃镜,几乎个个都是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其中2位当场被确诊胃癌。”
这个结果表示:除了已确诊的胃癌患者,其他做胃镜的人,基本都已经进入癌前病变阶段,时刻处于罹患胃癌的风险之中。
从胃病到胃癌,一般会经历较长时间的病变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四个阶段:
A低级炎症(慢性浅表性胃炎)
B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
C肠上皮化生(部分胃粘膜上皮变异成肠道上皮状态)
D异型增生(或叫不典型增生,此时癌变风险增高)
在阶段A,有胃痛、胃酸等症状时我们可以请医生对症治疗,如消除幽门螺杆菌、降酸等。若没有任何症状则不用管。到了阶段B、C、D时,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胃癌“癌前病变”阶段了,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萎缩性胃炎属于炎症阶段,往往也会伴随肠化生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干预,进入到异型增生阶段不好了,这个阶段问题比较严重时(重度不典型增生状态)可能会发生癌变,必须及时进行医学干预(如手术)。
虽然癌前病变的过程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我们只需在较早阶段注意监控和规范治疗可以规避风险,但现实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一查出是胃癌晚期?
答案只有一个,那是不当回事!
事实上,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不会在胃不舒服时去看医生,而是会自己根据症状开点药吃了完事。
这种现象一方面来自长久以来“看病麻烦又花钱”的现实,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胃癌虽凶但仍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很多人还是抱着“不会是我”的侥幸心理拒绝检查。
然而一旦患癌后,我们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不得不承受的痛苦,将会千百倍于去医院做个检查。比如胃癌晚期,花费上百万,也未必能控制得住凶险的病情,而关键时的一次胃镜也许能挽救一条生命。
曾看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的60多岁的女性,因为便血来检查肠镜,结果临检查前,陪同来的儿子一想,反正难得陪母亲来一趟医院,不如加个胃镜吧,更踏实。
肠镜结果显示,出血为痔疮所致,但胃镜过程却在胃窦处发现了重度不典型增生。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老母亲在不久之后会罹患胃癌。
于是这临时加的一个胃镜,等于救了老母亲一条命!
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发现、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只有胃镜。不过是否应该去医院做个胃镜检查,还是该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在美国,胃癌发病率在多年来政府和国民的共同努力下锐减,已经不是高发癌种了,所以美国人的推荐胃镜检查年龄为55岁。
而像中国这种胃癌高发,推荐胃镜年龄则应该提前到40岁,一些特定的胃癌高危人群,应该更早。
比如有胃癌家族史的朋友,应该定期胃镜。因为在胃癌患者群体中,很多是具有“家庭聚集性”的,他们早已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家中有人罹患胃癌(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一定要提高警惕,定期胃镜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胃癌并不会传染,但不良的生活习惯却能共享。比如共餐或亲密接触(如母亲给孩子口嚼喂食)、家庭成员饮食都偏爱高盐、烟熏、腌制食物等,这些都能增加罹患胃癌的概率。
近年来,越来越多3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开始成为胃癌的牺牲品。这与他们三餐不规律、经常熬夜、嗜烟酒、吃饭太急太烫、爱吃街边麻辣烫、烤串等食物有关。如果出现下面这些问题,请不要因为年轻掉以轻心,应及时去看医生。
食欲下降、嗳气(长而缓的打嗝)、胃痛胃胀等症状突然加剧
不明原因的体重骤降、消瘦、贫血或无法缓解的疲惫
不明原因的黑便、呕血
反复发作的反酸和烧心感
此外,之前做过胃镜,诊断出过胃癌癌前病变的患者,无论是否经过手术治疗,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