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所有文字及图片数据均来自美国NIH官网发布的《癌症统计资料:女性乳腺癌》、CancerResearch刊载的《常见癌症生存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刊载的癌症5年生存率,原始数据请见文末链接。
假如亲人患癌,你愿意花多少钱用来治病?
“不计成本,不惜代价”,这是现实中成千上万个癌症家庭为亲人交出的答卷。
然而,作为“万病”的癌症,真的能治愈吗?
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欧美等发达,每一年都有很多新的药物、疗法面世。如今,早期癌症可以通过手术和术前术后的辅助放化疗来根治;即使是中晚期的癌症,也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只要持续5年不复发,可以视为“临床治愈”。
比如我们熟知的宋美龄女士,她在40岁时不幸被检出了乳腺癌。在医疗水平远不如的时代,她通过赴美手术不仅治愈了癌症,还活到了106岁。
蒋介石和宋美龄(来源:人民网)
还有美国前总统卡特,他在91岁高龄时,通过免疫疗法战胜了已经发生脑转的晚期黑色素瘤,如今已经活到95岁。
卡特宣布战胜癌症(来源:CCTV-13)
不过人们却很少知道,治愈癌症的机会往往取决于“治疗”。鉴于医疗行为的不可逆性,一旦治疗不当,有可能错过治愈的机会,此后花再多时间、金钱,也没有重来一次的可能。
治疗往往决定治愈率
“接下来通过联合化疗和放疗,我们认为仍有治愈的机会。但遗憾的是,如果是术前找到我们,治愈率会高很多。”美国专家这样告诉小磊的父母。
在见到美国医生之前,小磊已经在国内接受了一次手术。
2015年11月,小磊左侧胸骨上方长出了直径2公分的小疙瘩,由于没有痛感,一家人也没有当回事。然而半年后小疙瘩持续变大,而且触碰下还会出现疼痛。父母赶紧带他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不幸被诊断为尤文氏肉瘤。
尤文氏肉瘤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原发性骨肿瘤,恶性程度极高,预后较差。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肉瘤相对罕见,以至于国内即便是大型癌症治疗专科医院,也没有专门的肉瘤中心,没有专门研究、治疗肉瘤的医生团队。
但小磊的父母一听是恶性肿瘤,吓得一刻都不敢耽搁,很快同意了医生的建议。通过手术,医生切除了小磊胸骨上窝的肿瘤。
为了确保孩子安全,父母带着小磊到美国医院复查,寻求后续治疗方案。
但是,当他们来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的一家权威医院时,发生了上面的对话。小磊父母这才发现,国内的#1次手术竟然埋下了很大的“隐患”:手术虽然切除了肿瘤,但尤文氏肉瘤是骨来源的恶性肿瘤,没有在手术中处理骨头部位的病灶,单单切除骨头外部的软组织,是会存在局部残留的。
而这也意味着,小磊有更高的复发转移风险,治愈率也因此大幅下降。
得知真相的小磊父母追悔莫及,但医疗行为是不可逆的,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美国医生的“亡羊补牢”。
患者的治疗机会是有限的
也许有人认为,算#1次治疗不太成功,后面再补救不行了?
然而事实是,不管是手术,还是化疗、放疗,人体能够耐受的治疗次数和剂量,都是有限的。
以手术为例,癌症手术必然会切除部分组织和器官,而每一次切除,都会对人体正常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肺癌手术中,肺叶切除十分常见。人体一共有5个肺叶,切除一叶,自然相当于减少了大约20%的肺功能。如果没切干净,其他肺叶也有了转移,那请问还能再切几次?
此外,手术还会留下瘢痕,后续再行手术时难度会相应增大。
同样,人体能耐受的药物毒性和放疗剂量也是有明确限定的,并非很多患者认为的“想做能做”。如果#1次治疗时没有规划好,没有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对后续治疗的影响可能难以想象,患者所需承受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
2016年,曾经先后经过两次手术的张先生肺癌再次复发,虽然此时癌细胞并未全身转移,理论上他仍然有手术的机会。但跑遍全国各大医院,医生们却一致认为:已经没有手术可能了,只能保守治疗。
国内医生拒绝实施手术的原因有二:一是张先生前两次手术所留下的瘢痕,导致胸腔有很重的黏连情况;二是他此前做过放疗,血管的脆性增加,出血风险较大,从而导致手术的整体风险激增。
所以,对于癌症这样的重大疾病,千万不要轻率地以为“可以先治治看”,任何一个治疗动作,都有可能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
“不可逆”“不必要”的治疗损失
此外,盲目地进行治疗,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和“不必要”的治疗损失。
2018年癌症中心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年新发病例约43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近1.2万人被确诊为癌症。
然而,由于国内医疗资源紧张、患者过度集中、医生不堪重负等问题,新发现的“癌症患者”往往还没有搞清楚状况,被推上了手术台。而患者和家属们并不了解的是,这其中潜藏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来自北京的数据显示,国内有46.9%的患者是上了手术台才开始病理活检的,术前医生并不知道肿瘤的分期,甚至连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的都还没有弄清楚,统统“切了再说”。
以乳腺癌为例,在我国,即使是非常早期(T1)的乳腺癌,保乳率也只有30%。而同样在这个分期,美国的保乳率则高达。且令人惊讶的是,切得更“彻底”的中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却比美国低!
中美乳腺癌发病和治疗现状
其实,包括美国、英国、荷兰等多个早已有研究显示,在适合保乳的乳腺癌患者中,无论是保乳还是全切,生存数据都一样,但保乳的患者生活质量要好很多。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随访统计数据也支持了这个看法: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乳房根治术(全切)相同。因此,乳腺癌患者在刚刚发现病情时,是完全没必要急着“一刀切”的。
但是,我国的乳腺癌患者因为极度恐惧,在发现病情后的一周甚至数天内会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手术,且90%以上都是全切。
治疗如何才能“不盲目”?
在癌症治疗方面,我们不得不向美国学习。国内的癌症5年生存率只有30.9%,而美国达到66%;在美国癌症治疗排名靠前的医院,如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大部分癌症的5年生存率甚至达到以上。
美国是怎么做到的呢?
除了更多的新药、新疗法,美国在治疗癌症方面还有两大“法宝”:
一是坚持“先确诊,后治疗”。
国际医学界早已明确,病理诊断是癌症治疗的“金标准”。只有确定肿瘤性质并结合影像检查,才能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地避免误诊和过度医疗。
然而,在病理诊断方面,不仅仅是在实际临床中应用得不够严谨,不做病理直接手术的情况泛滥;在病理医生培养和人员配置方面,我们也远远落后于发达。
目前,国内一般的三甲医院病理医生通常只有10人左右。而在美国的癌症治疗医院,如MD安德森癌症中心,病理科仅病理专科医生有68人,还有人数众多的技师和医生助手团队。
无怪乎众多国内找不到病因、无法确诊的患者,会选择去诸如MD安德森癌症中心、Mayo Clinic等美国医院寻求终裁定。
二是实行多学科协作诊疗(MDT)。
顾名思义,多学科协作诊疗是汇集疾病相关的多种学科的专家,组成一支团队,共同来为单个患者提供诊疗,尽可能地减少落后医疗。
MDT在欧美发达已经成熟运营多年,国内才刚刚引进不久,而且很难普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多学科协同、一体化手术也是国内努力的方向。”
在英国皇家马斯登癌症中心,每周都会举行多学科团队讨论会,由多达35位专家为患者商定治疗方案
之所以说国内难以普及,是因为在现有的“病人多、医生少”整体形势下,很难为单个患者分配、调动充分的医疗资源。
但MDT对患者意义重大,比如一位肝转、肺转的晚期肠癌患者,在国内一般没有手术机会,因为手术需要涉及肿瘤科、肠胃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而国外在MDT模式下,还有可能为患者创造手术机会。
结语
2019年1月,盛诺一家曾2018年服务的出国看病癌症患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发现,1期加2期的患者占比36%,比2016年翻了1.6倍。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在发现病情后选择了直接出国,而不是在国内治疗到束手无策后再把出国看病当成后的稻草。
盛诺一家服务的出国看病癌症患者分期
这样的变化趋势,彰显了国人医理念的升级:查出癌症后直接出国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先从本地医院看,再到市级医院,再到省级医院,再到北上广医院,后没办法了才考虑出国看病。
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治疗的重要性。
越早出国,患者受益的可能性越大。前期治疗不规范,对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必然造成障碍。如果说,大多数癌症患者刚发现时都还有治愈的机会,那么,等到国内治无可治时,出国治愈的可能性将大幅降低。
国外也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对于一些已经丧失治疗时机的患者来说,出国看病更多的是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同时尽可能地延长他们的生命,等待医学的进步和新的根治手段的出现。(如CAR-T免疫疗法的出现,让曾经束手无策的晚期白血病和淋巴瘤有了根治的可能)
所以,无论是在国内治疗还是出国看病,都请无比谨慎地安排治疗,也许,这是你“”治愈癌症的机会。
注: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化名。
参考链接:
1. 美国NIH官网发布的《癌症统计资料:女性乳腺癌》
Cancer Stat Facts: Female Breast Cancer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breast.html
2.CancerResearch刊载的《常见癌症生存率》
http://www.cancerresearchuk.org/health-professional/cancer-statistics/survival/common-cancers-compared#heading-Zero
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刊载的癌症5年生存率
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