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前央视主持人李咏在美国去世,引发了人们对中美癌症治疗的热议。前不久,前《凤凰周刊》主编、作家师永刚赴美治癌归来,写下《无国界病人》一书,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国内、国外的治疗经历,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国癌症治疗的关注。那么,中美癌症治疗到底存在哪些差异?去美国治疗癌症,这事靠谱吗?更适合哪些类型的患者?
12月8日晚19:00,盛诺一家创始人、董事长蔡强,将直播对话资深媒体人、医学界总编辑安然,探讨国人在癌症治疗方面存在的误解,通过诸多真实的赴美就医案例,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美国医疗”。不要着急,小编在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国人对出国看病(主要目的地就是美国)普遍存在的三大误解。初步了解这些信息后,再观看两位大咖的直播对话,会对中外癌症治疗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不少国人对美国医疗的认知,就是有很多国内没有的前沿抗癌药。那么去美国治疗,就一定要用上美国的新药。一方面确实如此。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年统计的数据,美国在研新药数量约占全球的48.7%,接近全球一半。如果算上仿制药,仅2021年美国FDA就批准了4828件药品及生物制剂上市,其中很大比例是抗癌类药物。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在美国,患者有接受或者不接受治疗的权利,但没有决定治疗方案的权利。据盛诺一家统计的2019年患者服务数据,约有75.7%的患者到国外后方案发生了改变,但用到国外新药或参加新药临床试验的,只有22.3%。
(来源:盛诺一家2019年患者服务数据)
更多的,其实是对国内已有药物选择的优化,以及对治疗时机、方式、顺序、剂量等的调整和精细化管理。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国内尝试了多种药物和疗法,均已耐药或不起反应。找到盛诺一家后,美国专家给出的方案,只是用一款国内已有的化疗药单药化疗,结果却取得了明显效果。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没有做那款化疗药单药化疗患者疾病类型方面的研究。
2016年,中国新闻周刊发表《癌症患者赴美“当小白鼠”的背后》一文,初次报道了中国患者赴美参加临床试验的情况。其中写道:在美国著名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每天有数百项临床试验在同时进行,超过90%的肿瘤患者会主动向医生询问:“我是否可以参加新药的临床试验?”如今,这里也不乏从中国转诊来求治的晚期肿瘤患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不少读者没有深刻理解“背后”一词的涵义,直接把“参加临床试验”与“当小白鼠”之间划上了等号。首先,临床试验是每一种新药、新疗法在正式获批上市前,必然经历的阶段。而美国对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招募,也有着严格的监管和审批。并不是任意一家小的医疗机构,想开展就能开展,想招募就能招募。其次,国际患者(包括中国患者)在美国参加的临床试验,基本都属于三期临床试验,试验药物和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初步认证,并非盲目试药。
(来源:摄图网)
第三,有的临床试验是可以确定进入新药组的,也有的临床试验是随机分组;但即便被分到对照组,也可能使用的是标准疗法或其他对照疗法,只有纯安慰剂组才是不含真实药物成分的模拟给药。而参加临床试验前,患者对实验分组的设置及潜在风险是有知情权的。第四,临床试验面向的是标准治疗无效的患者,且一般让患者免费用药。对这类患者而言,现有疗法已经看不到希望,而临床试验意味着提前其他患者1-2年甚至更长时间,使用到前沿的药物和疗法,也可能是最后的希望。最后,参加临床试验在美国是非常常态化的事情,美国本土患者也视参加临床试验为新的契机,并非只面向国际患者。而据美国临床试验官网显示数据,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的临床试验,近半都在美国。
(来源:美国临床试验官网)
方案确实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一环,但中外癌症治疗的差异,不仅仅在于方案。
如上所述,在盛诺一家既往服务的出国看病患者中,约有75.7%方案发生了改变。这也意味着,有近四分之一的患者,出国后会遇到治疗方案与国内方案相同的情况。但他们并非没有获益。仅癌症治疗的副作用管理一项,患者就能体验到很多的差异。在国内,不少患者谈“化疗”色变,主要原因就在于副作用较大。甚至有流言把化疗黑化为“慢性自杀”,逐渐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化疗没有了信心。而讽刺的是,全球头个用化疗治愈实体癌症的医生,其实来自中国东北,但却是在美国完成了这一创举。
1947年,李敏求到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细菌学和免疫学,1955年进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从事癌症研究工作。在NCI,他开始接手治疗子宫膜绒毛癌的患者,并注意到,在经过化疗、患者病灶消亡后,在其尿液中仍然能够检测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种糖蛋白,子宫膜绒毛癌可能导致其水平升高)。他据此认定患者体内还有癌细胞残余,于是坚持继续给药,直至患者尿液中的hCG消失为止。人们发现,原本容易短期内复发的子宫膜绒毛癌,经李敏求治疗后竟然无一例复发,他也因此在1972年作为全球头个用化疗治愈实体癌症的医生,获得了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那么,美国是怎么管理好化疗副作用的呢?其实很简单,美国医生只做了两件事:1.针对不同的化疗副作用,研究出各种减轻、控制甚至是能消除的应对手段,包括药物、定制化设备等。比如2015年,美国FDA就批准了一款冷却帽上市,可以冷却患者头皮,预防化疗脱发。
来源:新民网
2.对患者做充分的告知和安排。患者在治疗前,就知道可能出现哪些副作用,如何应对,且应对的药物和设备都为患者准备好了。患者心里有数、手中有药,对副作用自然就不那么恐惧了。当然,由于不同患者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不排除仍有患者出现超过预期的副作用,这时,医生就会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副作用在患者可耐受范围之内。此外,同一种药物,药物质量差异也可能引起患者不同的副作用反应。这里就不一一细说,更多有关中美癌症治疗的内容,请关注12月8日晚19:00的盛诺一家直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观看:
【盛诺一家】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出国看病、全球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服务。
海外医疗服务为什么选择盛诺一家?
- 与美、日、英近 50家 顶级医院官方签约合作
- 服务团队 70% 具医学背景,专业可靠
- 全球 15个 服务中心,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 医疗费用享 5%-40% 专属折扣
- 60%客户通过老客户推荐,满意度高达 99%
如果您或家人想了解海外就医方案?
📞 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400-855-7089 或通过
🌐 盛诺一家官网 预约咨询,获取专业建议,开启全球精准医疗之路。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