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晚期肺癌,许多人都会立即联想到“无治愈可能”“只能维持”“生命倒计时”。确实,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蕞具挑战性的癌症之一,尤其是当病情进入晚期,伴随远端转移时,传统观点往往认为手术已不再是选项,患者只能依赖化疗、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维持。
然而,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某些靶向药物的使用,让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够长期稳定,在某些情况下,结合局部治疗手段,有机会实现更长的生存期。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1
这位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肺癌,癌细胞不仅在肺部播散,还侵犯到了胸膜。幸运的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他携带EGFR 19突变(外显子缺失),这意味着他是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Osimertinib)的适用人群。
服用奥希替尼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影像学检查显示,一部分肿瘤缩小了。然而,一段时间后,复查发现部分病灶仍未完全消退,甚至有些稍有增大,这让患者陷入了焦虑。
他担心是否已经出现耐药,如果继续服用靶向药,肿瘤会不会突然失控?但另一方面,他也不甘心直接放弃副作用较小的靶向治疗,转而接受可能更具毒性的化疗。
2
面对这个困境,患者很快预约了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专家、美国知名肺癌大咖Azzoli博士的远程咨询服务,希望获得更科学的指导。
在详细分析了患者的治疗经历和影像学资料后,Azzoli 博士给出了明确的判断:
目前的情况并不代表耐药!因为没有明显的病灶进展,也未出现新的转移病灶。
应继续使用奥希替尼,并定期随访,尤其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脑部核磁共振检查,防止可能出现的脑转移。
患者听从了建议,继续维持原有的靶向治疗方案,并在2个月后的复查中,发现病情确实保持稳定,没有进一步恶化。
3
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患者决定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于是不久后,患者前往了盛诺一家官方签约合作医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就诊。
MD安德森的肺癌专家很快为患者制定了新的治疗策略,具体为:
利用“局部巩固治疗”,如手术或放疗,清除肺部较大的“寡转移”病灶,以此延长奥希替尼的耐药时间(术后继续靶向维持治疗)。
这项策略在MD安德森的临床实践中已经被验证有效,部分患者通过这一方案,使用奥希替尼6至7年仍未出现耐药,因此具备可尝试的价值。
使用这个治疗策略后,这位患者病情一直稳定至今(仍在服用靶向药),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在病情变化、需制定新治疗方案的关键期,如能快速获得全球权威专家指导,对患者来说可能意味着巨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