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可以生长在体内,也可以生长在内脏里面。像新液样囊肿、栗丘疹和皮痒囊肿都是较为常见的囊肿类型,其治疗难度往往较小。因此,不少人认为囊肿并不可怕。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发生在脏器内的囊肿是存在癌变的可能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恶性肿瘤。那么,你知道囊肿有哪些类型吗?又该如何区分容易发生癌变的囊肿呢?囊肿癌变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肝囊肿:小于5厘米不需治疗
肝囊肿是肝常见的良性疾病,临床上以先天性肝囊肿较为多见,部分患者可由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所引起,高发年龄在20-50岁。肝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会发生癌变。
一般来说,直径在125px以下的肝囊肿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随访观察即可,每隔6-12个月到医院进行腹部彩超。如果肝囊肿的直径大于125px,并且出现了并发症,比如囊肿破裂、囊内出血或囊肿巨大压迫邻近器官影响进食者,就需要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肾囊肿:不会恶变,5厘米以下无需处理
肾囊肿即从肾脏长出囊肿,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不会转变成恶性肿瘤。多数肾囊肿是单纯性肾囊肿,肾囊肿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
临床上,肾囊肿一般没有症状,也不会损害肾功能,只有增大到一定程度,挤压周围器官的时候,才会引起出血、破裂、感染等,甚至会出现恶变,但概率比较低。
肾囊肿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囊肿的大小,以及囊肿的部位等,如果肾囊肿的直径在125px以下,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每6-12个月去医院检查一次囊肿体积变化即可;如果囊肿直径在125px以上,可以视具体情况选择穿刺抽液或手术治疗。
胰腺囊肿:性质复杂,需警惕
不同于肝囊肿、肾囊肿绝大多数为良性疾病,胰腺囊肿的性质非常复杂,既有“真囊肿”、“假囊肿”之分,又分为“良性囊肿”、“恶性囊肿”。
“假囊肿”囊肿内没有被覆上皮,多是继发的,常见于: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胰腺手术之后引起。“真囊肿”是囊肿内有被覆上皮,它又可以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囊肿”
“非肿瘤性”囊肿:比较少见,有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多囊性疾病(如VHL综合征、多发肝肾胰腺囊肿)可引起多发的胰腺囊肿,也有胰管堵塞引起的储留性囊肿,寄生虫和皮样囊肿。
“肿瘤性”囊肿:相对多见,包含了浆液性囊腺瘤(SCN)、粘液性囊腺瘤(MCN)和囊腺癌、实性假乳头状瘤(SP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和IPMN继发癌变四种。
卵巢囊肿:不同类型,处理方法不同
卵巢囊肿,好发于20~50岁的女性,与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多种因素有关。卵巢囊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切勿“一刀切”。
生理性囊肿,常与女性的生理周期有关,如:卵(滤)泡囊肿、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排卵后,卵泡会迅速形成黄体,但也可能形成黄体囊肿,大小不超过125px。从超声上看就是囊壁中装着囊液,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一般无异常。
非肿瘤性质的卵巢囊肿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巧克力囊肿。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发病率为10%~15%,多数良性,很少发生恶变,但可以不断增大并侵蚀正常组织,给卵巢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当巧克力囊肿超过125px以上,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行手术切除。
宫颈囊肿:与青春痘无异
宫颈囊肿的形成原因与脸上的青春痘相类似,当皮肤发炎时,毛孔被堵塞,就会出现痘痘。同样的,当宫颈出现慢性炎症的时候,宫颈上腺体的开口就会被堵住,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宫颈囊肿。
只要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无异常,就可以定期复查,不要过度治疗。否则,新的治疗会形成新的创伤,形成的囊肿会更多,就像恶性循环。
如果把囊肿看做是癌前病变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不过仍然需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毕竟癌症无小事。盛诺一家是国内专业的出国看病医疗服务机构,致力于国人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因此,无论是在国内治疗效果不好的癌症患者,还是对自己病情拿捏不稳的其他疾病患者,都可以联系盛诺一家前往海外看病,这也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任的表现。
文章来源: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16006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965933
http://health.people.com.cn/gb/n1/2018/0418/c14739-29934153.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0404/c14739-3101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