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时间,57岁的陈阿姨从晚期癌症病人,到病情完全缓解、痊愈出院,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2019年,陈阿姨确诊弥漫性B大细胞淋巴瘤,遗憾的是,手术和放化疗均对她宣告无效,她陷入绝境。逆袭发生在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医生们通过一种创新疗法采集了她的细胞,8月又回输体内,20天后,奇迹出现!PET-CT检查下发现陈阿姨体内没有癌细胞了。
8月26日,载入中国医学史的一刻出现了:陈阿姨成为中国首位接受CAR-T治疗后被评估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痊愈出院!

(图源:中新视频截图)
消息一出,震惊华夏。这是中国抗癌圈头个“吃螃蟹”的人,随之“120万一针”、“两个月癌细胞清零”等新闻迅速占领朋友圈和社交媒体,而这背后更是全国四百多万癌症患者家庭对抗癌新疗法、新技术的殷殷期盼。
患者和家属们总是幻想着有没有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花费更少的抗癌技术,让他们成为癌症超级幸存者:
“肿瘤能不能一照就没了?”
“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可能同时消失吗?”
“打一针癌症疫苗能一劳永逸吗?”
…
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正一点点地从梦想照进现实。
1400亿个免疫细胞输入体内,7个肿瘤病灶全消失!
CAR-T疗法为血液肿瘤患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治愈的大门,而利用细胞回输技术治疗实体瘤的新疗法也近在咫尺了。
这就是TIL疗法,是指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和大量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疗法,通过激活并增援这支“沉睡的军队”,重新“唤醒”免疫系统来清除肿瘤。TIL细胞疗法被认为是当前实体瘤免疫治疗领域极具竞争力和产业化潜力的技术方向之一。

相对其它免疫疗法,TIL治疗实体瘤的优势
(图源:Iovance)
49岁的Celine Ryan确诊结肠癌三期,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怎么会选择放弃呢?半年时间里,她经历了异常煎熬的放疗和化疗,疼痛和恶心日复一日,最终坚持下来。然而,在化疗结束半年后,癌症转移到肺部的病灶变大,这宣告她成为了四期结肠癌患者。

Celine Ryan在接受治疗
她知道仅仅通过目前的治疗方式,只能做到苟延残喘,无法痊愈,为了父母、爱人和孩子,她开始在网上查找更多的治疗方式。终于2014年,Celine Ryan成功加入了TILS疗法临床试验组。
研究者先是从她体内取出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分离和扩增T淋巴细胞的同时,研究者发现她的肿瘤细胞存在KRAS G12D突变。为此,研究者又提取了能够识别突变的CD8 + T细胞,并将这些细胞扩增到了1480亿个后为Celine Ryan进行细胞回输。
40天后,Celine Ryan体内的病灶已经在缩小,又过了9个月,她体内原先的7个病灶完全消失。

Celine Ryan一家人
(图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直到2021年的今天,Celine Ryan仍然健康,身体没有任何复发的迹象,医生们惊呼这是新型免疫疗法带来的又一例奇迹。
除了结肠癌以外,我们欣喜地看到,TILs疗法对于胆管癌、乳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都有效果。目前,作为一种高度差异化、定制化和靶向性的免疫疗法,医学家们正在努力突破TIL疗法在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及性等方面的局限。
当前,TILS疗法在美国的申请上市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一旦获批上市,将是针对实体肿瘤的细胞免疫疗法的又一次革命。
编者按:
突破于以往的癌症治疗方式,免疫细胞疗法可以高度概括为“用细胞解决细胞的问题”。除了CAR-T疗法、TIL疗法以外,还有自然杀伤细胞(NK)疗法、树突状细胞(DC)疗法、TCR-T疗法等,被全球癌症研究者们寄予厚望。更多的成功案例向我们宣示:积跬步、至千里,医学点滴的进步终将迎来历史性的变革。
长约2英寸,厚约3英寸,重量约130克,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只有冰球大小的新设备,将晚期癌症患者的十年生存率提升了3倍!

(图源:MSK官网)
这是美国著名的癌症医院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历经20多年探索的革命性新疗法——肝动脉泵化疗(HAI),而它带来的变革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我们身边的常见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跃升至第二位。
即使接受治疗后,很多患者仍会面临疾病复发,并且大约半数患者复发部位在肝脏。能否从肝脏入手,研究出大幅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率的“救命”方法呢?
肝动脉泵化疗(HAI)应运而生。它是通过植入泵将化疗药物长时间、稳定地泵入肝动脉,直接输送到肝脏的一种治疗策略。

(图源:MSK官网)
生存数据才是硬道理。2017年,一项由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开展的、长达21年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此前,全身化疗是延迟或预防结直肠肝转移患者术后复发的标准治疗,十年总生存率只有20%左右;而2003年之后接受含HAI治疗的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惊人的78%,十年生存率也有61%。患者的十年生存率提升两倍,连研究人员们也直呼:这是以往不可想象的。
区别于传统化疗,HAI只对肝脏病灶进行巩固,因为药物在肝脏就会被代谢掉,所以副作用非常小。但这项技术操作复杂,需要娴熟的技术和经验丰富的团队完成:仅切除术后的手术泵放置需要医生了解大约25个程序。
而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是美国少数几家使用肝动脉泵化疗的中心之一,全球患者慕名而来。就在去年,一位中国结直肠癌患者跨洋做了一回“吃螃蟹的人”。

季先生(化名)是一位曾经战胜过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术后+全身化疗,但仅仅半年癌症就复发了,国内医生建议先化疗再看手术机会。
此时,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专家给出了另一番建议:根据肝脏病灶影像,患者不需要术前化疗即可再次手术,术后要配合内科实施新的化疗手段——肝动脉泵化疗(HAI)。并且,美国专家表示,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类似的患者十年生存率接近50%。
有手术根治机会、副作用更小、治愈率更高,季先生一家看到新的希望,随即赴美开展后续治疗。不久前,大洋彼岸传来好消息,季先生的手术非常成功,他切除了肉眼可见的所有肿瘤并同步手术植入了化疗泵。一个月后,将开始新的化疗,14天化疗药,14天生理盐水,循环28天1周期。除此之外,他的生活完全不受影响。
编者按:
一点点改变带来的可能是质的飞跃,医学家们通过长达20年的研究和探索,为治疗选择有限的晚期癌症患者们探寻出一条新的途径。由内科、外科、放射科、影像科、病理科的医生团队共同协作,通过创新性的化疗技术,改善患者们种种副作用、让不能手术的患者看到手术希望、大大提升患者五年生存、甚至十年生存的希望!
新药新技术固然值得期待,而将成熟的治疗方式不断优化,将细节做到极致、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则更加难能可贵!
更多神奇的抗癌疗法来了!
人们对抗癌新技术的期盼,来源于现实中对抗癌症的残酷经历,寄希望于新疗法,改写治疗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开辟新的治愈希望!那些从前只有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神奇”疗法变为现实,并开始大放异彩!
比如,“照射1小时精准杀死癌细胞”的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靶向性好,几乎不损伤其他细胞,治疗时间短,1~2次照射即可完成。

BNCT设备和硼药物正式获批
(图源:日本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2020年3月,世界上头一台BNCT设备和硼药物正式获得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批准,并正式进入临床,开创了人类攻克恶性肿瘤的崭新途径。
比如,“肝癌晚期的克星”——钇90微球,先进的放射栓塞技术改写了肝癌治疗的现状,使生存期以月计算的晚期肝癌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钇90剂量瓶(图源:Boston Scientific网)
2021年FDA批准了一款钇90玻璃微球治疗肝细胞癌,不仅在肝癌,新数据显示,对于肝内胆管癌患者,在联合化疗方案中加入钇90微球治疗,总生存又提高了近一倍。
再比如,近年来肿瘤放疗领域的不断突破,“能够应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甚至复杂的肿瘤”的TOMO刀;“通过65℃~100℃高温杀死癌细胞”的海扶刀;精准打击癌细胞、避免损伤健康组织的质子放疗;以及全球有史以来头一台将靶向放射治疗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相结合的设备——RefleXion X1。

PET实时扫描病灶情况
(图源:RefleXion公司官网)

(图源:筑波大学质子线治疗中心官网)
一大波新的抗癌新技术,已经投入临床,成为那些顽强抗击癌魔的患者和家属手中的“致胜武器”。

结语:
人类对癌症的认知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西周,那时肿疡指的就是肿瘤;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根据临床发现,将人体的肿瘤分为“无害性”肿瘤和“危害性”肿瘤;而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癌症早已被定义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我们对癌症的认知在进步,我们手中抗击癌症的“武器”也在不断升级,虽然任何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的研发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幸,我们一直在进步。新冠疫情终会结束,抗癌之路仍要继续。2021年初,ASCO发布了一份《复苏之路》报告,提出了让临床研究重回正轨的五个目标,包括设计更务实高效的试验、减轻监管负担、提高可及性等等。
2022年2月4日,又一个世界癌症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抗癌新疗法的诞生将变革癌症患者的命运,帮助他们打破生存期的魔咒,成为强大的癌症超级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