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不再纠结!5年随访数据尘埃落定,ALK突变肺癌患者的首选靶向药是它!

时间:
作者: 盛诺一家
引言:


随着3期CROWN临床试验(NCT03052608)的长期随访数据出炉,ALK阳性(ALK基因出现变异)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也逐渐发生改变。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胸部肿瘤临床与临床研究项目Camidge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一变化。
 
盛诺一家

图片

来源:摄图网


1

劳拉替尼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3期CROWN临床试验(NCT03052608) 的5年随访数据显示,劳拉替尼相比克唑替尼(Xalkori),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中显著提高了肿瘤控制时间(PFS)。


具体来看,劳拉替尼组的149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随访60.2个月时,平均肿瘤控制时间尚未达到极限,而克唑替尼组的147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随访55.1个月时,平均肿瘤控制时间为9.1个月。这表明劳拉替尼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1/2期B7461001临床试验分析表明,先前接受过克唑替尼和其他ALK靶向药的患者,使用劳拉替尼后依然有超过3成的人肿瘤大幅缩小或消失。但随着CROWN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出现,研究显示,直接以劳拉替尼作为一线(初始)治疗,在肿瘤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先用其他ALK靶向药、耐药后再换劳拉替尼的序贯治疗策略。


2

权威指南逐步倾斜劳拉替尼一线治疗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目前虽然仍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多种多样的初始ALK靶向治疗选择(如克唑替尼、阿莱替尼等),但在临床决策上,开始更倾向于推荐劳拉替尼。


如果患者已长期服用其他ALK靶向药且病情控制良好,则无需更换方案;如果治疗时间较短,则可以根据蕞新研究数据,调整方案为劳拉替尼


3

如何解决劳拉替尼副作用较多的问题?


劳拉替尼副作用较多,耐受性不佳是许多医生对它接受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该药可能给患者带来包括血脂代谢异常、体重增加、神经认知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医生该如何应对?


对此,Camidge教授给出的建议是从50mg/天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到75mg/天,蕞后尝试100mg/天。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减少神经认知副作用发生率。该策略尚未被纳入指南推荐,但实践表明其安全性更高。

4

基因检测需注意这两点


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来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存在ALK突变,以判断是否适合ALK靶向治疗。请注意,如果患者仅进行液体活检(ctDNA),则可能存在假阴性(有ALK突变但没有检出),应补充组织检测。


患者如果是亚洲人、女性、肺腺癌亚型以及从不吸烟,则更应该深入检测,寻找可能得基因突变,避免错过效果良好的靶向治疗机会。

5

ALK靶向治疗耐药后的应对


ALK靶向药耐药后,约40%-60%的患者的肿瘤不再依赖ALK突变维持生存,而会激活其他突变,从而绕开ALK靶向药的打击。


部分患者在使用多款ALK靶向药后,会因ALK突变累积,形成复合ALK突变,此时可以考虑尝试某些临床试验阶段的ALK四代靶向药


部分患者会出现诸如KRAS突变、RET重排、EGFR突变、MET扩增(较常见,约占20%)等新突变,此时单纯更换ALK靶向药可能无效,需联合治疗。


对于耐药后出现MET扩增、MET外显子融合、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患者,未来可能会通过ALK靶向药联合MET靶向药的方式控制病情,或通过新型抗体偶联药物(MET为靶点)进行治疗。


总之,CROWN临床研究的5年随访数据确立了劳拉替尼作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标准治疗的地位,医生可通过逐步增加剂量的策略改善耐受性问题。对ALK靶向治疗耐药的患者需进行再次基因检测,查看新的突变是什么


参考来源:

https://www.onclive.com/view/strategic-and-safe-lorlatinib-use-is-key-to-optimal-alk-nsclc-management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与全球众多知名医院建立了官方转诊合作关系。如果您需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5-7089进行咨询!

ALK突变 医学前沿 新药新技术 肺癌新药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14
YEARS
深耕海外医疗服务行业
1000+
PARTNERS
国内外合作医疗机构
12
SERVICE CENTERS
全球客户服务中心
7000+
FAMILIES
服务重症患者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