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盛诺一家原创编译,转载需经授权
关键信息速览:
在过去这几年,“免疫治疗”这四个字,简直成了不少肺癌患者口中的“救命稻草”。
这类全名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前沿药,能把原本“沉睡”的免疫系统叫醒,让它变身“抗癌特种兵”,去追杀体内的癌细胞。
确实有不少肺癌患者在使用这种疗法后,生活质量提升了,肿瘤缩小了,生存期也延长了。部分幸运患者甚至实现了完全无癌,并且长时间没有复发。
但你知道吗?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使用了一款非常常见的药物,则免疫治疗的效果会被大幅削弱!

来源:摄图网
1
免疫治疗到底是个啥?
我们身体里,其实住着一群“巡逻兵”——免疫细胞,它们天天在体内“巡山”,负责抓坏人,比如病毒、细菌、甚至癌细胞。
这其中,T细胞就是那种训练有素、战斗力爆表的“特种兵”。本来它们能精准锁定并消灭癌细胞,但问题是——癌细胞会伪装自己、释放“假信号”欺骗T细胞:“我不是坏人,别打我。”
结果T细胞一看,“哦,好像不是敌人啊”,于是转头就走。
这就尴尬了。
于是科学家们想了个办法:发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简称ICIs)的新药,它就像是“打假专家”,能帮助解除癌细胞“伪装”,让T细胞恢复战斗力。
2
小心!这类常见“激素药”可能拖后腿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伊托博士和他的团队,在权威期刊《Cancer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公开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发现,如果在免疫治疗前后使用一种叫“皮质类固醇”的药物,免疫药物的疗效可能会大打折扣!
皮质类固醇属于激素药物,它在肺癌乃至很多癌症的治疗中都十分常用,主要用于:
缓解恶心、乏力
对抗脑水肿、肺部炎症
减轻免疫治疗引起的不适
临床上,医生可能会开给患者一些叫做“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类固醇药物,来缓解以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伊托博士团队回顾了277位肺癌患者的病历数据(这些人都用了免疫治疗),发现如果患者在治疗前后使用了高剂量的激素,结果几乎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他们的肿瘤缩小非常不明显,且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整体疗效远低于没用激素的患者群体。
这项研究使用了横跨8年的数据,因此结论比较可靠。
3
激素为何会让免疫治疗“失灵”?
研究人员从两个关键点找到了原因:
其一,激素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抑制免疫反应,而T细胞的成长和活跃,恰恰需要“适度刺激”。
伊托博士发现,激素会阻断T细胞的“发育过程”,导致它们像“娃娃兵”一样,没长全就被派上战场,自然打不动癌细胞。
其二,类固醇会阻碍某些血液中循环生物标志物——反映身体免疫系统战力和响应状态的“指标”(比如细胞因子水平、CD8+T细胞等),会导致医生难以判断治疗当前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方案。这也可能导致患者治疗时机被延误。
4
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到这,可能有肺癌患者已经开始焦虑了:
“我蕞近刚用了激素,是不是免疫治疗都白做了?”
“以后是不是激素药就彻底不能用了?”
别急!新研究并不是让你“一刀切”地停用激素,而是强调:要更谨慎、更有策略地使用激素药物。
因为对某些人来说,激素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严重脑水肿、肺部炎症,如果不用激素控制,生命可能都受威胁。
这就像走钢丝:一边是控制症状的激素,一边是抗癌效果的免疫治疗,如何保持平衡,全靠医生来精细操作。
所以,我们普通患者要做的不是惊慌失措,而是牢记一件事:
绝不能自己擅自用激素或停激素!
务必要和你的主治医生详细沟通!
告诉医生你正在进行免疫治疗,请他权衡利弊,决定是否使用激素、用多少、用多久。科学决策,才是蕞好的保障。
总之,医学每天都在进步,这项研究也是为了让我们少走弯路、获得更好治疗。它不是“泼冷水”,而是提醒我们多一个角度去思考治疗的全局。
愿每一位肺癌患者,都能少受折磨,多得希望,在科学的指引下,找到属于自己的蕞佳治疗方案!
参考来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7-common-medication-lung-cancer-sympto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