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发生后会逐渐的对全身造成影响,那么淋巴瘤的生存率是多少?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有淋巴瘤的问题,这种疾病也受到了众多医生的关注,下面就来一起看看有关淋巴瘤的生存率是多少的问题吧。
淋巴瘤的生存率是多少?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悬在国人头顶的两把利剑,每年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
以癌症为例,据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发表的数据,在我国,每分钟就有7人确诊癌症,每分钟就有4人因癌死亡。而且,这样的数据还在持续增长,2013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1409万,1/4来自中国!
(数据来源:国家癌症中心)
好消息是,癌症≠死亡。
早在1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癌症定义为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可能治愈的慢性病。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刊载的《癌症5年生存率》,美国的整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67.1%,多种癌症的5年生存率超过。
创新工场的CEO李开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患的是淋巴瘤,而且发现时已经是四期了。和普通人一样,李开复一开始非常恐惧,觉得癌症难以治愈,何况自己到了晚期。但是,经过17个月的治疗,他的生命并没有因癌症而终止。
2015年6月,李开复在微博宣布:他已经连续两次检测不到癌细胞了!
癌症治疗时的李开复(来源:腾讯科技)
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还有美国前总统卡特。2015年,91岁高龄的卡特被医生告知,在他的大脑里,发现4个2毫米大小的黑色素瘤。
这是一种致命的癌症。电影《非诚勿扰》里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患的就是这种病。“这个病全世界都拿它没辙”,李香山说。为此,他提前给自己举办了追悼会。但是,李香山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国内。
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来源:《非诚勿扰》剧照)
事实上,如果把视野放诸全球,黑色素瘤并非难以治愈,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都达到90%以上。
眼界决定了选择,选择决定了生死:电影里的李香山黯然魂消,卡特却在3个多月后宣布,他战胜了黑色素瘤。
美国前总统卡特宣布战胜肿瘤(来源:CCTV-13)
李开复和卡特的经历并非个例,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很多你认为难以治疗的疾病,完全可能有治愈的机会。
● 无“心”存活十几年
在《封神榜》里,苏妲己为了排除异己,设计令丞相比干把自己的心掏了出来。人如果没有了心,那还怎么活?
然而,美国就有一种先进的技术,叫做“人工心脏”,可以替代心脏执行泵血功能,让人无“心”存活很多年。
《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一位使用人工心脏活了555天的案例。患者像普通人一样去购物中心逛街,去教堂参加活动,甚至还完成了一件渴望已久的事情——打篮球,直到等来捐赠者的心脏做了移植。
《中国青年报》对人工心脏的报道
美国前副总统切尼,也是人工心脏的受益者。
2010年,切尼心脏病发作后被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短时间内找不到移植的供体。原本心力衰竭不能及时接受心脏移植就只能等死,但是切尼靠着人工心脏度过了20个月的等待期,现在已经活到77岁。
人工心脏的受益者:美国前副总统切尼
● 10分钟治愈癌症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在白宫接见一位9岁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艾米丽?怀特海德。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世界上头例被CAR-T治愈的白血病患儿。
2012年,时年6岁的艾米丽白血病复发,生命垂危,所有的治疗手段都已回天无力。幸运的是,艾米丽的主治医生恰好是CAR-T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主任。她介绍了艾米丽参加这项临床试验。
以往的抗癌药物多以控制癌症为目标,而CAR-T则一开始就着眼于“治愈癌症”:先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然后用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改造为CAR-T细胞,这种改造等于给T细胞安装“巡航导弹”;改造后将CAR-T细胞大量扩增,回输患者体内,这样,CAR-T细胞就可以靶向识别癌细胞,并展开攻击了。
改造、扩增都是在实验室进行,对患者而言,整个治疗只是经历了回输的那10分钟,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已经是艾米丽接受治疗后的第7个年头,她每年都会拍一张照片,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
艾米丽2017年拍摄的“cancer free”照片
● 给腹中胎儿做手术
刚出生的婴儿,心脏有多大?如果是只怀孕6个月的胎儿呢?
你能想象吗?早在近20年前,就有人给胎儿实施先心病手术,让原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出生时变成健康宝宝!
这一世界上头例胎儿心脏手术,发生在2001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里。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
此前两周,Jennifer在做怀孕18周超声筛查时发现,她未出生的儿子左心室发育不全,如果等到出生后再治疗,那么孩子一出生就得马上接受多次心脏手术,以后还有可能需要接受心脏移植。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胎儿心脏病项目主任给Jennifer夫妇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由于胎儿的心脏缺陷发现得早,医生们可以在母体子宫内实施修复手术,使胎儿的心脏在接下来的孕期里正常发育。
2个多月后,宝宝健康出生了。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胎儿心脏手术,波士顿儿童医院已经实施了近200例。
● 边弹奏,边开颅
如果给胎儿做手术还不够震撼,那么,下面这个案例应该足够让你“意外”了。
2009年,小提琴家Roger Frisch被诊断为特发性震颤,这对普通人来说也许影响不大,但是对一个依赖手部精确动作的小提琴演奏家来说,毫无疑问是致命的,完全有可能终止他的职业生涯。
然而,震颤十分细小,美国Mayo Clinic的医生不能明确治疗时安放电极的位置。这时,医生们产生了一个疯狂的设想:让Frisch边弹奏,边接受开颅手术。这样,就能通过演奏时的动作情况来明确异常部位了。
于是,Mayo Clinic的医生们设计了一个小提琴仪器,让Frisch在清醒状态下边演奏,边接受了开颅手术。
这真是一个疯狂的设想,但是,医生们做到了。
手术后的Frisch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好的救命方法,往往意味着高昂的费用。我们听说过宋美玲到美国治疗乳腺癌,李嘉诚到美国手术,冯仑、潘石屹、柳传志到梅奥体检,刘翔去英国治疗,王石到日本检查……
宋美玲69岁患乳腺癌赴美手术,活到106岁(来源:天津日报)
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钱不是问题。
所以,毫无疑问,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想要在面临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威胁时能够找到更好的救命方法,就必须努力赚钱。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关键时刻有钱就能买命,没钱只能听天由命。
央视《新闻联播》前主播郎永淳,2011年妻子患癌后到美国治疗,他不久后就从央视离职下海。央视的工作虽然体面,但收入并不高,不足以支撑妻子在美国的治疗。现在,他妻子已经渡过了5年生存期。
郎永淳和他的妻子吴萍
RB,视网膜母细胞瘤,俗称眼癌,一种儿童常见的眼部肿瘤,通常需要摘眼治疗,成千上万的孩子失去了眼睛。
但是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采用创新的眼动脉化疗来治疗RB——将导管从患儿腿部插入动脉,在成像技术引导下伸展至眼部注入化疗药物。据医院官网数据显示,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接诊的RB患儿中,幸存率达99%,99%以上能够至少保住一只眼睛,保存正常视力(至少一只眼睛)的概率也超过90%。
这样的治疗,大体花费只需20万美元,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出得起。
2018年5月4日,年仅3岁的王凤雅小朋友告别了这个世界。从确诊眼癌到离开人世,她只坚持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
因父母“疑似诈捐”引起网络热议的王凤雅
再比如白血病,《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刷遍朋友圈,全国数百万人伸出援手,仍然没有改变罗一笑的离去。如果她能适用于CAR-T,也有机会像艾米丽一样参加临床试验,结果可能两样。
2017年8月,治愈艾米丽的CAR-T疗法正式在美国上市,售价47.5万美元,临床试验中完全缓解率(肿瘤完全消失)达82.5%,药厂一度承诺无效退款。
疗效就在那里。治,还是不治?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我们能为家人做点啥?
如果你不缺钱,以下无需阅读。但是,如果你在自己或家人遇到重大疾病时,不一定能够拿出足够的钱来应对,那你一定要重视一件事——保险。
一定程度上讲,保险是对未来的投资。
美国的医疗费用水平较高,为什么美国人民能够看得起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人看病更多的是保险付费,个人支付的部分非常少。美国的精英阶层都会固定把日常收入的一部分投资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上,包括请私人医生定期提醒做身体检查,包括给家庭成员购买医疗保险。
平时,保险没有存在感。然而,一旦有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疾病,比起找亲戚朋友四处借钱,保险可能更加值得依赖。而且,无损尊严。
此外,注重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
早期癌症可能几万、十几万做个手术就解决了,而如果一发现就到了晚期,不仅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即使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也需要花费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
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日益高发的今天,是时候为自己和家人未雨绸缪了。
淋巴瘤的生存率是多少?看完上面的内容后,相信你已经了解到了淋巴瘤生存率的问题,在如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下,很多难以治疗的疾病也有了不错的缓解,很多难治的疾病也会有不错的治疗方式,只要自己不放弃治疗的希望,在努力治疗的情况下都会有不错的转机。
参考来源:
1、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more.html
2、Allemani C, Matsuda T, Di Carlo V.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513?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 Lancet. 2018 Mar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