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国家出台“癌症防治行动”,10年后我们离美国还有多远?

时间:
作者: 盛诺一家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其中“癌症防治行动”的目标之一就是:到2030年,将整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升至不低于46.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报道认为,随着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加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的逐渐的累积,我国癌症防控形势仍将十分严峻。


其实,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比起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10年前我国癌症患者30.9%的生存数据,20年间,我国的癌症5年生存率将提升15.7个百分点,增幅达51%。毫无疑问是个巨大的进步。


但是,如果比之欧美发达国家,则仍有较大的差距。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公布的数据,美国2009-2015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67.1%。另据《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报道,过去25年,美国的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7%。


(来源:NIH)


死亡率下降,对应的就是生存率的提高。照这样的趋势,到2030年,美国的整体癌症5年生存率可能接近或突破。


为什么我们10年后的目标不到50%,而美国已经有望触达了?美国癌症5年生存率高的“诀窍”究竟在哪里?


新药,还是“方案”?


在近十几年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研发,让人类对抗癌症除了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之外,有了更强有力的武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研新药数量约占全球的48.7%(中国仅占4.1%)。这意味着,全球近一半的新药都来自美国,看起来确实是美国癌症5年生存率高的有力佐证。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不可否认,各种抗癌新药、特效药的出现,推动了癌症治疗的飞速发展。但归根到底,药只是武器,要想精准命中猎物,还需要精明的猎手;尤其是消灭像癌症这样的“猛兽”,甚至需要多位精英猎手携手作战。


2018年盛诺一家出国看病服务数据显示,赴美治疗的中国癌症患者中,有77%国内原有治疗方案被调整。方案调整的形式多样,包括改变治疗手段、更换治疗顺序、增加或减少治疗步骤、调整药物剂量等。


使用国内没有的新药也是方案调整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但在所有癌症患者中仅占18%。剩余59%的患者没有使用到国内没有的新药、却依然可能受益于方案的调整,这一比例大大高于使用到新药的患者。


这样的结果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原因何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方案的改变?


1、诊断不同,治疗方案自然改变


盛诺一家服务数据显示,在这77%的方案调整患者中,有12%是源于出国看病后诊断结果发生了改变。


上海的曹先生就遭遇了此类情况。


2017年,他在国内被诊断为皮肤基底癌,并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以及一年25次的放疗。但结束治疗后不久,癌细胞再次复发了,他通过盛诺一家前往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美国专家根据病理分析发现了腺癌细胞,证明皮肤病变只是表现形式,真正的病因是结肠癌皮肤转移。


MD安德森癌症中心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据《健康报》报道,《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主编陈晓红曾组织30多位临床医生对国内1500多万条误诊文献信息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得出20年来,中国的年度误诊率在26%-31%之间。


而癌症是误诊的重灾区。据人民网转自《兰州晨报》的报道数据显示,国内肠癌的平均误诊率在40%-50%不等。此外还有胃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脑瘤等,都是极易被误诊的病种。清晰的诊断是实施正确治疗的前提,误诊带来的,通常是误治,继而给患者造成不必要且不可逆的身心创伤。


在医学界,公认的疾病诊断“金标准”是病理活检。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对病理医生亚专科化发展。以美国癌症治疗的标杆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为例,该院病理科医生多达68人,另外还有一支人数众多的技师和医生助手团队。


相比之下,受制于资金和管理模式等因素制约,中国病理科人才储备不足。据《解放日报》报道,一般的三甲医院病理医生只有10人左右。不少癌症患者甚至没有经过病理活检,就被推上了手术台。


2、多学科协作,减少落后的治疗


改变治疗方案的非常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多学科协作诊疗。


在我国,医生们比较习惯单打独斗,然而癌症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比起依靠某个外科“一把刀”或权威教授,美国医院更看重团队协作。


如今,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也叫MDT),在医院不是患者找医生,而是多学科医生围着患者转:门诊时患者不需要换房间,一个医生出去了再换另一个医生进来。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多学科讨论

(图片来源:棱镜)


“曾经我以为没路可走了。”身患前列腺癌四期的杨涛几乎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到美国的,当时癌细胞已侵入膀胱、直肠和肛门,“国内没有医生愿意给我手术,放疗也不能再做了。”


去美国治病耗时三年,杨涛经历了化疗、放疗、11个小时的马拉松式手术,还使用了先进的免疫疗法,整个治疗方案由泌尿、肛肠、整形科医生和免疫治疗专家共同为他制定。现在,他体内已经发现不到癌细胞了。


在美国,每一位癌症患者身后都有这样一支多学科团队——根据病情需要,将内科肿瘤医生、外科肿瘤医生、肿瘤放疗医生,甚至心理科医生、整形科医生等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针对性的医疗小组。


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方案。


所谓“一人计算,两人计长”,在国内,单科医生有可能因为专业知识的壁垒,忽视了单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其他身体部位引起的连锁反应,但如果是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方案,就会考虑到患者的方方面面,避免、减少一些错误和落后的治疗方式,争取更佳治疗效果。


3、医疗理念更注重患者生活质量


除了诊断的差异和诊疗模式的差异,还有一个因素会影响医生为患者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那就是医疗的目的和理念。


在14亿人口的中国,很多医生在学习、培养阶段就被灌输了一些观念:尽可能“高效”地处理患者问题。


不高效不行,因为在中国的大多数三甲医院,坐诊医生一天需要看几十上百个号,单次门诊花费的时间过长,后面的病人兴许就坐不住了,而医生也可能从早看到晚都无法完成当日的门诊任务。



而在美国,医学教育会让医院和医生更加注重于:尽可能“全面”地解决患者问题。


“全面”与“高效”,看起来只是两个字的差别,反映到临床可能就意味着为单个患者投入的医疗资源的巨大差异:门诊时长、医患比、医护比、床护比,等等。


即便是癌症患者,他们的需求也不仅仅是活下去,是否能够减少治疗痛苦?是否还能保全病灶所在的脏器?是否还能保留肢体运动功能?是否还能有生育机会?是否还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比如乳腺癌,据《BMC癌症》2011年8月发表的一项全国性多中心10年女性乳腺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接受保乳手术的只有5.5%;另据《肿瘤外科学年鉴》2009年10月发表的一项对5865例患者的治疗选择分析,美国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有64%接受了保乳术。


而数据显示,即便为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选择了保乳治疗,美国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仍然高于中国。


美国医院独有的AMIGO手术系统,

手术过程中可借助MRI影像即时查看手术效果

避免二次手术


不止是乳腺癌,还有子宫肌瘤切除子宫、骨肉瘤截肢等,都存在过度治疗的可能。近日《健康时报》就发表报道,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王智彪教授指出,我国每年切除子宫将近两百万,其中一半可不切!


而这样的治疗是不可逆的。同样是活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却截然不同。


结语


在盛诺一家病友群中,经常会有患者问到,某种“神奇”的新药、疗法是否靠谱?


我想告诉他们的是,与其追求“神奇”的新药和疗法(事实上大部分并不靠谱),对患者来说,获取明确的诊断和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更有价值。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已经掌握了非常多的对抗癌症的方法和手段,关键是怎么去选择和组合:质子治疗靠谱吗?靠谱,但出国看病患者适用的非常少;PD-1神奇吗?神奇,但有效率同样只限于小部分患者……


而且,你完全可能有更好的选择。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共同的敌人就是癌细胞。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治疗方案的选择毫无疑问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那是医生的职责,不要想着百度查阅一些资料就可以超越医生。患者和家属需要做的,是尽己所能,选择更好的医院、更好的医生……



然后,给予他们信任!



【盛诺一家】创立于2011年,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与全球众多知名医院建立了官方转诊合作关系。如果您需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5-7089进行咨询!

美国

本文为海外就医科普文章,内容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为任何疾病治疗的指导意见。文章由盛诺一家编译,版权归盛诺一家公司所有,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须注明“转自盛诺一家官网(www.stluciabj.cn)”字样。
推荐阅读
最新资讯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
盛诺一家 您身边的海外医疗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