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首相安培晋三因病辞职,溃疡性结肠炎也受到了更多民众的关注。溃疡性结肠炎这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这也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特色,在越发达的国家其发病率越高。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道较为常见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治愈低且易复发。那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有哪些呢?又有哪些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手段呢?这些问题你知道答案吗?
有哪些症状?
炎症性肠病号称“绿色癌症”,也有人称为“不死的癌症”,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安倍所患的就是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病,几乎要靠药物维持缓解,不能被彻底治愈,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病毒感染、免疫紊乱等,但确切病因尚不明确。该病常发生于青壮年期,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 4~6 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1 .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
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的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表现为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亦可累及全腹。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轻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重者如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可有持续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
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甚至肠型。
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体征,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1.发热: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的活动期,呈低至中度,高热多提示有严重感染、并发症或病情急性进展。
2.营养不良: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多出现在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者。
其他肠外表现:如皮肤黏膜表现、关节损害、眼部病变、肝胆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等。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仍缺乏诊断的金标准。
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益生菌以及抗TNF 制剂。
其中氨基水杨酸类常作为首选和维持治疗的药物,皮质类固醇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多用于急性发作;
而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或消除对激素的依赖,并且在氨基水杨酸维持治疗失败时可以用于溃结的维持缓解。
常见的药物: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等)、激素(即新闻中“类固醇”)、硫嘌呤类药物沙利度胺、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等。
二、手术治疗:
当内科治疗无效,有手术指证时可以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切除病变肠段。(这就话的意思是:如果一段肠子发生了中重度的不典型增生、以及癌变趋向,可以把它切掉)。
三、新疗法:
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剂,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这几年正在兴起。
需要注意的的是,溃疡性结肠炎并没有行之有效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所以需要做到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少食多餐等措施来预防溃疡性结肠炎。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非常有利,这有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国内的体检项目较为单一,医疗器械也相对落后,因此国人可以选择去美国、日本等国家接受更加全面的体检,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
文章来源: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1107/c14739-29631477.html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0215/c14739-29082262.html
http://cq.people.com.cn/GB/365417/news/202058/202058115701676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