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骨转移是指肺癌细胞经血液转移到相应的骨头上。骨是肺转移的好发部位,而其发生率与部位和原发癌的病理类型有关。通常来说,肺癌骨转移标志着病情进展到中晚期了,此时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生存率较低。同时肺癌骨转移会使患者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症状,让患者承担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那你知道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有哪些吗?市面上有哪些常见的肺癌骨转移治疗药物呢?
一、肺癌骨转移基本信息
当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可能会在转移部位引起疼痛。这是肺癌骨转移起初更常见的症状。这种疼痛开始可能并不严重,但长期无法缓解,且可以进展为越来越严重的剧烈疼痛。
实际上,在一部分晚期肺癌患者中,初始症状正是从骨转疼痛出现的,而在疼痛发生前,患者可能已经带瘤生存了数月甚至数年,肺原发病灶却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了骨转疼痛,也就意味着患者已经进入到无法手术根治的晚期阶段。
肺癌患者容易发生的骨转移类型多为溶骨性病变。这种类型的骨转移肿瘤细胞,会通过不断释放骨溶解的介质,不断侵蚀骨骼,使骨转病灶位置变得越来越薄弱,继而可能引发骨折。如果转移发生在脊柱上,病灶还可能会对脊椎造成压迫,因此非常危险。
不仅如此,由于人体骨质遭到破坏,骨组织中的钙会进入到人体血液当中,造成血钙升高,形成高钙血症。而严重的高钙血症,会给患者带来包括恶心呕吐、口渴、肌无力、意识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二、肺癌骨转移的基本治疗策略
骨转移肿瘤并无针对性药物,同样需要全身药物治疗来控制。因此,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向的肺癌治疗方案,都可以用来治疗骨转移。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骨转移位置疼痛难忍,患者可考虑针对转移部位进行局部放疗,通过射线杀死肿瘤,从而起到止痛效果。
比较好的一点是,当药物或者放疗消灭了骨转移灶,已经发生骨折的部位,在治疗恢复以后,还会比之前更为强壮。
总之,医生、家属以及患者自身,都需要密切关注骨骼疼痛症状,一旦出现,需要尽快进行影像检查排除风险。一旦确诊骨转移,则医生应确保每一处骨转移部位都能接受到治疗,不能有疏漏。
三、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办法
骨扫描:即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是筛查骨转移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在较早阶段发现骨转移。不过ECT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较低,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此更适合初始筛查骨转移。
PET-TCT:对骨转移的筛查效果较好,其中,使用18F-FDG显像剂的PET-CT检查对肺癌易出现的溶骨性骨转移很敏感,还可以看到患者全身骨骼的骨转移情况,不过该检查费用较高。
CT或增强CT:也可用于诊断骨转移、评价骨破坏度。不过对于骨皮质的早期转移、骨转移骨髓质的浸润,敏感性较低。
MRI(核磁共振)和增强MRI:对骨转移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适用于检测脊柱转移灶、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但MRI对四肢长骨,尤其是皮质骨转移的作用有一定局限。
四、骨改良药物的应用
对肺癌患者来说,骨改良药物这个名词比较陌生,但提到“唑来膦酸”或“地诺单抗”可能大家就很熟悉了。
唑来膦酸属于双磷酸盐药物,此类药物有很多,比如帕米膦酸二钠、伊班膦酸钠等等。此类药物广泛用于控制与骨代谢改变相关的疾病。
在癌症领域,双磷酸盐药物可用于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粘附于骨质,阻止溶骨性病变,缓解骨痛和高钙血症问题,通常会联合常规治疗(如靶向治疗、放化疗等)用于骨转患者。双磷酸盐药物的安全性相对较好,不过也存在一定的颌骨坏死、肾功能损害风险。
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尤其注意对拔牙等侵入性口腔操作务必谨慎,降低颌骨坏死风险。如果患者肾功能有问题,应向医生说明,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现在市面上并没有治疗肺癌骨转移的药物,只能通过全身治疗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不过由于国内药物审批程序较复杂、时间较长等原因,很多海外药物是美国在国内是并没有上市的,这无疑让国内肺癌患者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现在很多国内肺癌患者选择出国看病,接受更好的治疗手段。美国每年会开展大量的临床试验,这也是肺癌中晚期是发生肺癌骨转移患者延长生存期的好机会。
文章来源:Chin J Lung Cancer, April 2019, Vol.22,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