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所有文字及图片数据均来自dana-farber于2018年9月13日刊登的《于快速生长的卵巢癌器官模型可以帮助快速进行药物治疗的选择》,原始数据请见文末链接。
众所周知,医疗行为是不可逆的。但近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的一项发现颠覆了这一认知:通过利用癌症患者的癌细胞培养出“类器官”,可以提前测试相关药物、疗法对患者是否有效。即使无效,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这等于给癌症治疗上了一道保险。
方案选择的
“后悔药”
对癌症患者来说,较大的担忧莫过于当前疗法是否有效。然而,癌症治疗没有百分百有效的疗法,一旦治疗无效,不仅耽搁病情,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和痛苦。
另一方面,治疗方案的选择对医生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每一位患者都是差异化的个体,再好的医生,也只能凭既往统计数据和临床经验来给患者做出推荐。至于到底有没有效,只有试了才知道。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但未来,这一状况可能发生改变。前不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专家发现,利用卵巢癌患者的癌细胞,可以培养出“类器官”(如卵巢),提前测试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或耐受性。
这样,即使患者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医生也有了“后悔”的余地。
在此之前,医生只能依靠基因测序来帮助判断,具有哪些特定突变的患者适合使用哪些靶向药物,这明显是不够的。比如,基因测序可以发现伴有BRCA1和BRCA2突变的卵巢癌患者,虽然他们通常对PARP抑制剂敏感,但仍然有部分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后不能获得缓解,基因测序无法预测哪些患者可以获得缓解。
而“类器官”则不同,它是一次特定器官的癌细胞与抗癌药物的真实碰撞,且与患者本人没有个体差异(即使有,也是癌细胞发展的随机性差异,个体差异已经降低到),可以更加地预测该药是否对患者有效。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
以卵巢癌为例。通过对22位别卵巢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培养,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专家培养出了33个“类器官”,每个类器官包含100-200个癌细胞。
这些培养出的“类器官”与患者肿瘤的基因组成一致,它们多数表现出对PARP抑制剂不敏感;而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却表明,对PARP抑制剂敏感的人数并没有这么少。
这些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治疗后,多数对PARP抑制剂无治疗反应,临床结果与“类器官”显示的结果相符。说明比起基因检测,“类器官”对于患者治疗反应的预测更为准确。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专家表示,“虽然我们也很意外(PARP抑制剂治疗的)敏感度这么低,但“类器官”比单纯基因测序更准确。”
虽有局限
但未来可期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该发现令人振奋不已。但毫无疑问,“类器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有很大的局限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图片来自摄图网
显然,“类器官”有助于为不同的癌症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它的局限性在于,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并且不是每个部位的“类器官”都可以快速养成。
在培养卵巢癌患者的“类器官”时,由于卵巢肿瘤类器官生长迅速,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专家只用了7-10天,而其他类型的实体瘤则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随着时间增长,“类器官”可能发生不可控的基因改变,与原肿瘤相似度会变低,测试疗效的结果准确度自然也会降低。
此外,90%的卵巢癌患者的组织样本都成功培养出了“类器官”,这一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实体瘤。
因此,“类器官”的“后悔药”作用在其他癌症的治疗中目前还难以复制。但专家们已经找到了方向,将来有望像“微生物检测”一样准确、快速——你是否适合某疗法?培养个“类器官”试试知道了!
参考链接:
dana-farber于2018年9月13日刊登的《于快速生长的卵巢癌器官模型可以帮助快速进行药物治疗的选择》https://www.dana-farber.org/newsroom/news-releases/2018/fast-growing-organoid-models-of-ovarian-cancer-could-aid-rapid-drug-treatment-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