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的分期系统将黑色素瘤分为四期:
一期:肿瘤只在皮肤表面,并且肿瘤特性提示转移风险非常低。
二期:同样是只有原发病灶,但其特性提示有较高的转移风险。
三期:原发肿瘤已经转移到附近的组织,比如淋巴结或皮肤。
四期:癌症已经转移到远端,比如肺部、肝脏、骨头和脑部。
今天我们主要的讨论内容是局部转移性的黑色素瘤患者,也就是二期和三期的患者。在二期和三期患者中,我们有几种不同的治疗选择以供患者选择。
蕞主要的治疗方法现在还是通过手术来移除原发病灶。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肿瘤长得更大。同时我们还会给患者提供一种治疗,叫做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是在手术之后使用的,帮助患者减少未来出现肿瘤复发的风险。
另一种治疗叫做新辅助治疗,与术后辅助治疗不同,它是在手术之前进行的。
新辅助治疗主要作用是让肿瘤不再继续生长或缩小,从而手术会变得更容易操作,同时并发症更少,术后效果更好。所以当肿瘤只是在原发位置,或者在附近出现近端转移时,我们的主要治疗方法还是手术,同时也会考虑使用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
2
首先,针对二期患者(2B和2C期),现在有两种免疫治疗方法(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辅助治疗。
这类患者通常癌症复发风险为20%到40%,但通过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可将复发风险降低四成左右。
针对三期患者,可选择的方案包括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以及针对有BRAF突变患者的靶向药物(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治疗。其中,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为口服药物,每天服用一次或两次。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并没有直接对比这些治疗方案疗效的临床试验,所以说并不明确谁更好一些。
3
安慰剂组患者术后不使用免疫治疗降低复发风险,在随访3年后,仍保持无癌状态的患者比例为44%。
而术后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患者组,在随访3年后,仍保持无癌状态的患者比例为63.7%,比安慰剂组高出约20%。
基于这些数据,帕博利珠单抗被批准用于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术后使用了帕博利珠单抗,仍有近40%的患者在三年内出现复发。因此,我们希望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帮助这部分患者。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免疫治疗在肿瘤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效果更好,因为此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学会如何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
临床试验表明,对于三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比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更好。此外,术前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其术后复发的风险仅为1%到2%。对于这些患者,术后甚至可以不再进行辅助治疗。
4
新型个性化疫苗的突破,在于它是针对肿瘤“新抗原”的,这些抗原由癌细胞的基因突变产生,区别于正常细胞,因此具有精准靶向性。
我们利用患者肿瘤的DNA测序数据识别新抗原,并使用它来设计mRNA疫苗以激活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蕞新的Keynote 942临床试验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mRNA疫苗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在降低患者癌症复发风险和远端转移风险方面具有优势。
疫苗的副作用主要集中在注射部位的轻微不适,总体耐受性良好。
基于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我们正在开展3期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疫苗的疗效和安全性。不过请注意,尽管我们对疫苗治疗持乐观态度,但仍需等待更多临床数据来确定它是否能真正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新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