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能够拥有手术机会,是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重要前提。然而,手术切除肿瘤并不意味着抗癌之旅的结束,术后仍可能存在微小残留病灶或复发风险。为了巩固手术疗效、减少复发率、延长生存期,术后辅助治疗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肺癌患者术后该如何进行辅助治疗?
在既往【盛诺全球专家系列公益直播】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主席的肺癌大咖Azzoli博士曾做过相关解读。本文结合专家的讲解进行集中解读。
来源:摄图网
1
尽管手术可以切除肺部的原发肿瘤,但癌症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即使术后病灶清除干净,仍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微小转移灶:影像学难以发现的微转移可能已存在于淋巴结或远处器官。
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在术后几年内复发,与潜在残留的癌细胞有关。
恶性行为:某些亚型肺癌,如高分化腺癌和鳞癌,易复发或进展为更晚期。
术后辅助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潜在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率,延长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2
1.辅助化疗
适应症:主要用于2期至3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特别是淋巴结阳性的病例。
常用方案:以铂类药物(如顺铂)为核心联合其他药物(如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
治疗效果:研究显示,术后辅助化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疲劳等,但大多可通过支持治疗缓解。
2.辅助放疗
适应症:对于术后切缘阳性或存在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有助于减少局部复发风险。
局限性:目前放疗主要用于局部控制,而对总生存期的改善效果有限。
3.辅助靶向治疗
适应症:对于存在EGFR突变、ALK融合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
常用药物:EGFR-TKI(如厄洛替尼、奥希替尼)或ALK抑制剂。
治疗效果:靶向治疗已被证实能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尤其在EGFR突变患者中。
副作用:包括皮疹、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
4.辅助免疫治疗
适应症:PD-L1表达水平高的患者更有可能从术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阿替利珠单抗)中获益。
治疗效果:多项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在高风险患者中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副作用:包括免疫相关副作用,如皮疹、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3
Azzoli博士:怎样做辅助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分期、肿瘤的分型以及复发的风险。通常会在患者手术完成之后决定具体方案。
如果手术后,发现患者的肿瘤分型是小细胞肺癌,则术后一般都会开始化疗。因为这种类型的肺癌,术后非常容易存在微小病灶残留或癌细胞残留,因此需要化疗来巩固手术疗效。
如果手术后,发现患者的肿瘤分型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是否需要做辅助治疗、做什么辅助治疗,主要取决于癌症分期。
如果术后发现肿瘤大于4cm,那么就会被认定复发风险较高,需要辅助治疗;
如果术中发现,患者已经有一部分淋巴结转移,同样需要辅助治疗;
如果以上两点都没有,则术后无需辅助治疗。
4
Azzoli博士:像上面提到的几类高风险患者,包括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大于4cm、有部分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常术后需要做标准化疗。一般来说,会采用4个周期的铂类化疗组合,其中更多的会使用顺铂。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一些靶向药、PD-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开始被用于肺癌患者的术后维持性治疗。
具体来说,术后靶向治疗,通常会使用EGFR驱动基因突变对应的靶向药(如奥希替尼),让患者连续吃3年做维持治疗。
免疫治疗的术后维持治疗,必须要求患者在基因检测后,没有发现EGFR和ALK这两类突变(如果有,则有效率极低),同时PD-L1蛋白表达检测为阳性。这种情况下,免疫维持治疗需要持续用药1年。
总结
肺癌术后辅助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案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特性和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医疗的推广,术后辅助治疗将越来越多元化和高效化,进一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