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Durvalumab与化疗(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具体为:术前接受Durvalumab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完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继续接受Durvalumab单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该方案适用于未接受过系统治疗、准备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成年MIBC患者。
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中文名度伐利尤单抗,是由全球制药公司阿斯利康(总部位于英国)研发的一款PD-L1抑制剂。
围手术期是指涵盖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整个治疗过程的时间段。
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前进行的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目的是缩小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帮助控制微小转移。
辅助治疗是指在手术或主要治疗之后进行的治疗,如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目的是清除残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批准依据
此次批准依据3期NIAGARA(NCT03732677)研究的结果。
NIAGARA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的3期临床试验。该试验共纳入1063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这些患者此前从未接受过膀胱癌的系统治疗,均符合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标准。
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手术前接受Durvalumab联合化疗,并在术后继续使用Durvalumab单药治疗;另一组则在术前接受单纯化疗,术后不再接受进一步药物治疗,仅进行观察。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事件生存期(E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保膀胱无事件生存期(bladder-intact EFS)和安全性。
无事件生存期(EFS)是指患者从接受治疗开始,到出现疾病进展、复发、死亡或其他相关不良事件中的任一情况为止的时间。
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是指在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中,肿瘤完全消失、未发现残余癌细胞的患者比例。
保膀胱无事件生存期(bladder-intact EFS)是指患者在保住膀胱的前提下,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复发、死亡或其他相关事件发生之间的时间。这个指标反映了既控制癌症又保住器官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
在预设的中期分析中,结果显示Durvalumab治疗组在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具体来看:
Durvalumab组的平均无事件生存期(EFS)尚未达到,意味着在研究数据截止时,大多数患者还没有发生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等事件,所以还无法计算,治疗效果比较持久;而单纯化疗组为46.1个月,意味着在该组患者中,有一半人在接受治疗后的46.1个月内出现了疾病进展、复发或死亡,另一半患者则在这之后才发生这些事件。
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时,风险比为0.68,表示Durvalumab联合治疗组发生疾病进展或死亡等事件的风险比对照组低32%,Durvalumab联合治疗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
总生存期方面,两组的平均总生存期(OS)目前尚未达到,风险比为0.75,表示Durvalumab组的死亡风险比对照组低25%,说明Durvalumab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趋势。
?安全性
安全性方面,Durvalumab与铂类化疗联合使用的副作用与此前研究结果一致。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相当,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先前公布的研究结果
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 Congress)上公布的额外数据显示:Durvalumab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33.8%,意味着有33.8%的患者在术后病理检查中未发现任何残余癌细胞,说明肿瘤已被完全清除,治疗反应非常好;而对照组为25.8%。
推荐剂量
针对体重在30公斤及以上的患者,推荐的Durvalumab剂量为术前联合化疗期间每三周一次1500毫克;术后单药治疗阶段每四周一次1500毫克。
对于体重低于30公斤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术前每三周一次20 mg/kg,术后每四周一次20 mg/kg。
治疗应持续至手术前发现疾病进展、不适合继续治疗、术后复发、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完成手术后蕞多8个周期。
来源:
[1]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approves-durvalumab-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
[2]https://www.onclive.com/view/fda-approves-perioperative-durvalumab-plus-chemo-for-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